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福寿养老院迎来了八十岁的李奶奶。
李奶奶是被侄女送到养老院的。来之前应她侄女要求,养老院给李奶奶准备了一个单间,和85岁的程奶奶做邻居。
李奶奶刚到养老院时,院内职工和护工都对李奶奶交口称赞。原因是李奶奶的干净利落,别的老人来养老院之前有很多都是儿女在外地打工,后来年纪大了,生活不能自理。儿女就花钱把他们送到养老院。因为这所养老院里大部分是农村来的老太太或者老爷爷,穿衣和卫生方便都不是太讲究,总感觉给人不卫生的印象。
可是李奶奶却不同,来的时候虽然还穿着几十年前的带大襟上衣,但是那种干净利索的气质是别人所没有的。
李奶奶不仅穿衣打扮都很讲究,有时说话还挺幽默。
住在李奶奶隔壁的程奶奶,平时出门也不走远,大部分都是坐在门口看着偶尔从门口走过的护工或老人,又或者看看远处花园里那些叫不上名字的花朵。
自从李奶奶来了以后,程奶奶就多了一个伴。由于是同龄人,所以两位奶奶每天坐在门口都有共同的话题聊。聊过去艰难的岁月、聊家庭里的父母子女。
聊到父母子女,李奶奶沮丧地说“你有儿有女好呀!我一辈子没结过婚,这辈子是享受不到儿女的福了……”
“不过,我告诉你一个秘密”李奶奶眼里突然有了一丝骄傲。“我告诉你,我还是处女呢!”说完李奶奶还诡异地看了程奶奶一眼。
程奶奶笑着打趣她:老了还不正经!还处女?是处女也是老处女,不值钱喽。”两位老人笑得脸上的皱纹像盛开的菊花一样美丽。
李奶奶原名李金枝,出生在20年代末战乱的中国。家有兄妹三人,她排行老幺,又是父母唯一的女儿,所以她一直是父母眼中的娇娇女。
在那个物质匮乏民不聊生思想守旧的年代,儿女的婚事还是要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古语“一家女,百家问”。李金枝到了18岁如花的年龄。长发及腰、高挑身材、娇羞的脸庞更是引来众多的媒人来给她牵线搭桥。
在一群青年才俊中,李金枝看上了并不起眼的本村男娃朱少伟。
朱少伟兄弟三人,父亲是教书先生,母亲虽不是大富大贵人家之女,但是也算知书达理手脚勤快的庄户人。
朱少伟比李金枝大两岁,因为两人同住一个村,所以从小他们就一起下地帮父母干农活或者打猪草。
小时候,朱少伟经常找一些地里的野果给李金枝吃。有时还把母亲做的好吃的偷偷地装在口袋里带给李金枝。所以农村广袤的土地上经常留下他们追逐嬉戏的笑声。
时光如流水,曾经的懵懂孩童不经意间到了青春年华。曾经单纯的打闹,也有了朦胧青涩的爱意。
在那个男女授受不亲的年代,“自由恋爱”是大逆不道的事情。所以两个懵懂少年只能把爱意藏在心里。
正在那些热心的媒人为李金枝牵线说媒之际。朱少伟家里也趁机托人来说媒。就这样他们在父母的眼皮底下顺理成章成为了一对恋人。
本来两人“有情人终成眷属”花好月圆的美满生活就要开始,但世事难料。中国的八年抗战开始。一日朱少伟正在村口的大榆树下送给李金枝的一个美丽的发卡。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从村南边忽然来了一队骑马的士兵,还有两辆卡车跟在后面。那些士兵看到村口正直青春年少的朱少伟,几个士兵飞奔下马,像饿狼一样抓住朱少伟的双臂架着就走。
朱少伟还没反应过来怎么回事,就被推进了后面的卡车里。李金枝只看到朱少伟努力地挣扎向车外探身,并高喊:金枝你等着我!金枝!金枝!
李金枝当时被吓蒙了,在榆树下腿一直打哆嗦。除了听到朱少伟猪嚎一样地喊“金枝”“金枝”,她似乎什么也不敢做。
朱少伟被抓走之后,就像石沉大海杳无音讯。李金枝在家是天天盼夜夜想,时间一晃过去了四五年,李金枝已二十多岁。
中间也有传言,说很多被抓去的壮丁都死了。还有人说看见朱少伟就是在战场上被日军投下的炸弹炸死的。但是李金枝就是不信这个传言,认定朱少伟没有死,一定会回来找她的。
可父母心里那个急呀!闺女二十多岁,在那个思想守旧的年代就是老姑娘,亲朋四邻会笑话的!
于是父母开始找媒人给女儿介绍对象,但是李金枝就是一根筋,一直认为朱少伟还回来找她。她一定要等朱少伟,那怕一辈子不嫁人!
父母逼急了,李金枝就一哭二闹三上吊,父母看实在改变不了女儿要等朱少伟的决心,最后只好由着女儿。
春去春又来,花儿开了败败了开。一年又一年,时间过去了60个春秋。李金枝送走了父母,送走了兄长。自己的一头青丝也被岁月染上了白霜。
90年代初的一天,李金枝像往常一样,吃过早饭在院子里喂她养的几只老母鸡。突然,她听到一个似乎熟悉的声音像从天边穿进她的耳朵:“金枝!”
“金枝”一个熟悉却又有点苍老的声音再一次钻进她的耳朵。她不由自主地抬起头,看到一位头发花白精神矍铄的老头站在她家大门口。
李金枝的腰还没有完全直起来,眼里已溢满泪水。这个人他太熟悉了,虽然过去了60年,虽然那个男人也从毛头小伙变成现在的耄耋老人。她有一种感觉,这个老头就是她苦苦等待60年的朱少伟!
两位等待半个世纪的老人在李金枝家的院子里相拥而泣。多年的思念、委屈、等待都化作泪水落在彼此的怀里、肩头。
原来朱少伟当年被抓五年之后,就随部队去了台湾。当时台湾和大陆还不能自由通信、来往。
过了几年很多老兵看回家无望就在台湾娶妻生子。朱少伟就是那些在台湾娶妻生子众多老兵中的一员。
朱少伟中间也试图打探李金枝的下落。无奈当局政治敏感,不让台湾人和大陆接触,朱少伟只好作罢。
90年代初,两岸三地政策放开,可以自由来往探视亲人。朱少伟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回老家看望李金枝。
在李金枝的院子里,两位老人多次执手相看泪眼、无语凝噎。当朱少伟得知李金枝一直等自己等了六十年,终身未嫁,更是感动地痛哭流涕。
朱少伟在老家待了一个星期,由于家里有事要赶回台湾。临走之前,朱少伟感觉多年来对李金枝有愧,同时希望李金枝的晚年能生活的更好一些。就在城里为李金枝买了一套房,并且出钱请李金枝的亲侄女伺候她。同时给李金枝的侄女十万元作为她伺候姑姑的费用。
就这样李金枝住进了城里。侄女每天伺候她的衣食起居,日子道也过的惬意。
李金枝的侄女有个宝贝儿子,因为是家里一脉单传。所以从小就娇生惯养。
儿子二十多岁时谈了一个对象,女方要求他必须在城里买套房。而李金枝的侄女一家都是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哪里有钱给儿子在城里买房子呢!
李金枝的侄女就想到了姑姑的这套房。于是和姑姑商量能不能把房子让给她的儿子结婚用。她会和姑姑一起去养老院伺候姑姑。
李金枝当时想自己已经八十岁,也活不了几年了。为孩子做点事也是应该的,于是就答应了侄女的请求。
李奶奶刚到养老院时,侄女也在养老院陪姑姑有半个月。但是后来总是说家里有事就经常回去。有时回去十天半月才到养老院一次。
李奶奶到养老院前三个月还算可以,没事就找隔壁的程奶奶拉呱聊天。但是毕竟大集体生活不如小家庭生活。首先伙食上,李奶奶感觉越来越不适应。有时食堂做菜放一些辣椒,她就吃不下。给养老院提了几次,但是食堂还是隔三差五地做饭放辣椒。最后她就只好吃干馍喝清茶度日。
有几次她告诉侄女她想回家,不想在养老院住了。侄女总是用“过几天就接你回去”来搪塞她。
毕竟是八十岁的老人了,由于养老院生活的不如意,侄女的偷奸耍滑,让李奶奶积怨成疾。
半年以后,李奶奶心有不甘地撒手人寰,走向了另一世界。
朱少伟做梦也想不到他花巨款为李金枝在城里买的房,还有他留的钱,却加快了一辈子为他守身如玉的李金枝走向天堂的速度……
【无戒365写作挑战极限营第191篇】
网友评论
“中间也有传言,说很多被抓去的壮丁都死了。还有人说看见李少伟就是在战场上被日军投下的炸弹炸死的。但是李金枝就是不信这个传言,认定李少伟没有死,一定会回来找她的。”这一段人物名字是“李少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