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台湾
《一把青》(A Touch of Green):式微,式微,胡不

《一把青》(A Touch of Green):式微,式微,胡不

作者: 7d3762f79166 | 来源:发表于2018-08-28 04:20 被阅读103次

    “因緣負傷共床眠,愿求佳人度此生。  513”

    “白衫藍裙,不知姓名,黃昏好風景(飛行日誌)”

    “那一秒值不值得” “照片拿到了,我在地平線那兒等你”

    “說要帶你到地平線那邊去。我先來。仗打完了你也來。寄來遺書收到,不寫了。新人陣亡了,我不會。”

    “朱青,隊友皆殉職誤,我難逃一死,誤你青春,悔不當初,不願委身小顧,請將我拋腦後,快意人生,勿祭。九泉下見你孤單,我必痛入骨髓魂飛魄散。  郭軫


    田馥甄 - 看淡 电视剧《一把青》 片头曲MV_腾讯视频

    还小的时候,正赶上台剧的黄金时代,古装剧、时代剧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经典角色,接踵而至的偶像剧,满满当当的甜,恰恰迎合了一群少男少女们的浪漫想象。迎来2008年的高产量后,剧种单一,人才流出,资金短缺等自身原因,两岸交流,全球化视野等大环境的变化,台湾偶像剧也渐次走入低谷期。如今再问起同龄人最近看过的台剧,左不过是《我可能不会爱你》《恶作剧之吻》等零星几部,且都是好几年前的老剧了。但也必须正视的是,即使是在台剧低谷期,曾经的好剧目还是会被反复翻看,常常会听到身边朋友们谈起,实在剧荒时,会找出曾经的好剧再看,其中也不乏曾经的经典台剧。

    台剧在经历了一段低谷后,近两年又开始有抬头之势。演绎灵媒之悬与民间鬼神信仰之疑的《通灵少女》,呈现闽南族群的民俗与家族观念的《花甲男孩转少年》,直面"Plan A""Plan B"当代女性之择的《荼蘼》,是闹剧也是温情剧的家庭小品《恋爱沙尘暴》,每个爱情故事都有自己的BMG的《滚石爱情故事》,压抑又试图破局的《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无不带有时代风貌,又在语言、生活场景等细节处表现出台湾本土特色,特别是植剧场(“植剧场”是2016年开始热播的一系列台湾单元剧、台视周五优质戏剧的总称)系列,如其宣发所言“台湾电视戏剧一场温柔的革命”,使得台剧以全新的姿态回归观众的视野,这也可以看做是台剧的一次有效自救。或是通过风俗传统讲述台湾民间价值,或是通过灵异鬼神展现台湾多元信仰,或是通过反思历史维系台湾族群情感,或是通过关注社会表达台湾人文关怀······台剧原模式在商业流量时代的式微,也在近一两年渐次展露归来之心,这一电视剧生态也着实值得教人细细研之。

    植劇場 台灣電視戲劇一場溫柔的革命 植剧场 官网

    《一把青》不属于台剧黄金时代的作品,也不算是近年来台剧归来的代表作,这部剧恰恰上档于台剧低谷期的那几年里,所以早几年所知者甚少,我也实在孤落寡闻了些,前年知道了有这剧,标记后却迟迟没看,一直拖到了今年的暑期。

    《一把青》

    电视剧 《一把青》改编自白先勇短篇小说集《台北人》的其中一篇,原文不过万把字。经由《孽子》金钟导演曹瑞原,与《回家/彼岸1945》编剧黄世鸣通力合作,“本剧前制费时3年,制作团队步履遍及台湾、南京、上海等地进行勘景、选角和考据”,最后呈现为31集的电视剧。从万把字的文章到31集的电视剧,在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原文的韵味,导演、编剧和演员为其倾注的百转千回,多方化合作用,使得剧版《一把青》绽放出更上一层楼的魅力。

    “抗日胜利,还都南京的那一年,我们住在大方巷的仁爱东村,一个中下级的空军眷属区里。在四川那种蔽塞的地方,煎熬了那些年数,骤然回返那六朝金粉的京都,到处的古迹,到处的繁华,一派帝王气象,把我们的眼睛都看花了。”(白先勇《台北人·一把青》)

    原著以师娘作为叙述者,讲述了二战后,飞行员郭轸与金陵女中学生朱青的爱恨情长。原著分上下两部分,上部分,从意气风发的飞行员爱恋上一个腼腼腆腆,“眉眼间却蕴着一脉令人见之忘俗的水秀”的女学生朱青开始。轻狂如他,“ 在练机的时候,竟然飞到金陵女中的上空,在那儿打转子”,这一幕在剧版《一把青》也被还原为郭轸追求朱青时,为求其关注和原谅,盘旋在金陵女大的上空,并写下“那一秒值得”的飞行日志。原著中,因为郭轸的轻狂之举,朱青迫于压力退学了,后在老师和师娘的主婚下结婚了。但婚后不久,还未来得及度蜜月,国内战争爆发,大队调到东北,飞行员郭轸也在这次出勤后,再也没能回来。其后,在文中,关于朱青的种种遭遇便成了留白。

    文章下半部分,从师娘再遇朱青开始。“ 那个女人却也唱得出白光那股懒洋洋的浪荡劲儿。她一只手拈住麦克风,一只手却一径满不在乎的挑弄她那一头蓬得像只大鸟窝似的头发。她翘起下巴颏儿,一字一句,清清楚楚的唱着······”“ 一面却在台上踏着伦巴舞步,颠颠倒倒,扭得颇为孟浪”“‘师娘,我是朱青。’那个女人笑吟吟的望着我说道。”腼腆少女,到如今这么一个孟浪女人,这样的朱青,是师娘怎么也认不出来的。朱青爱同小空军们玩,却再也不是那个初遇空军青年的小朱青,这其间发生了什么,从此岸到彼岸,她经历了什么,读者似乎也能猜出一两分,剧版关于船上所遇的两三句交代也恰好点到为止的补白。

    看完原著时候,明知道会是悲剧,明知道看了又要郁结好久,明知道又要百转千回地想着剧中情节,但,还是看了。

    不同于原著以师娘之口娓娓道出那上个世纪的小人物,剧版《一把青》以墨婷作为主要叙述者,从一个稚童长成少女,再到为人母这一成长阶段,眼观耳闻了她的长辈们的命运沉浮,没有过多的评断,只是客观地讲述关于天上的男人和地上的女人的故事。

    天上的男人,地上的女人

    天上的男人:风云际会壮士飞

    剧版《一把青》开始,有一幕是郭轸不屑乘坐陆军的火车,随后片中或多或少也出现了空军或空军眷属对于陆军的不屑。这一不屑是轻狂,却也是应有的骄傲心理。

    通过史书,还有纪录片《冲天》的讲述,可以明白这种轻狂来自何处——

    这些飞行员里,有的来自顶尖学府,有的是归国华侨,有的出身名门望族,他们之中每十个就有六个在战争初期牺牲,平均年龄二十三岁。

    上个世纪的中央航校,每一个学生一进入校门,就会看见这样一座精神堡垒——“我们的身体飞机和炸弹,当与敌人兵舰阵地同归于尽。”为国无怨赴死,这是卫国战争年代的青年们的热血。可以想到的是在《无问西东》里以沈崇海为原型的飞行员沈光耀,这也是近年来荧屏上出现的关于飞行员故事的零星讲述。

    纪录片《冲天》画面 纪录片《冲天》画面 纪录片《冲天》画面 《无问西东》中王力宏饰演沈光耀

    《一把青》,为何取名如此,可解读的角度很多。如若对于飞行员而言,“是‘青’涩的梦想飞上‘青’天。因为每个孩子看到头上的飞机呼啸而过时,总是会忍不住惊呼。真是有些想象力丰富的孩子更有着那翱翔天际的梦想,而空军就是实现飞行梦的管道。那一览无遗的天空也就不再那么遥远、那么遥不可及了。”(曹瑞原)

    在战争年代,这青天之上的梦想,之于这些青年而言,没有那么多呼啸而过的欣欣然,更多的是——“每一次起飞都可能是永别,每一次落地都必须感谢上苍。他们战斗在云霄,胜败一瞬间。他们在人类最大的战争中成长,别无选择。因此他们对飞行的热爱,对天空的憧憬,还有那些国仇家恨、纵横捭阖、儿女情长,都必须化成命运的音符,飘荡在云间。”(纪录片《冲天》)“我们如果有可以称为计划的东西的话,那大概就是为国牺牲吧,代表我们诺言的,就是我们每个人都存有一张遗嘱。”(汤卜生《一个飞行员的自述》)

    和平年代的我们如何也难以触碰到那样的誓死报国之心,而他们曾鲜活地盘旋在我们这片热土的上空,又陨落在这片热土之上。这一部分,纪录片《冲天》讲述的会更多一些,《一把青》虽只在剧初几集通过剧中几个角色的几句讲述,但也足见这群青年在卫国战争中有过怎样的勇气。像剧中郭轸对朱青说的,遗书,他十七岁就会写了,而他的性命也早知已不是自己的了,他的桀骜不驯很大一部分的也是来自他的视死如归。在那极远的天空之上,飞行员们的痛苦和喜悦,只有他们自己孤独地享受,挂念不了过去,思考不了未来,只有当下。 他们已做到他们所能做的。若是要追问谁误了他们,那是时代无法衡量的。“ 可能的情爱,家庭,儿女,及那所有/生的权利,喜悦;及生的纠纷!/你们给的真多,都为了谁?你相信/今后中国多少人的幸福要在/你的前头,比自己要紧;那不朽/中国的历史,还需要在世上永久。”(林徽因《哭三弟恒》)

    “而万千国人像已忘掉 你死是为了谁! ”卫国战争的那群英勇赴死的人儿,他们是死亡一次在他们陨落时,一次在历史的健忘。他们值得也应该被这土地上的代代鲜活的生命永远纪念。

    曹瑞原说,在那年代,飞行员的生命变得不可测,也造就每段感情短暂与凄美;他不想把《一把青》拍得像电影《笕桥英烈传》的英勇战争场面,而是着重在飞行员的情人、家庭、朋友间的友情,以女性观点去看每一次的挚爱的出勤。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的是,《一把青》中的飞行员们除了史书乐见的为国甘捐躯的英雄形象,还展现了这群英雄在时代捉弄下的另外一面,有辛酸苦楚,有无可奈何,甚至是刚愎无能。

    “ 时代一旦疯狂到面目狰狞/生不逢时也只能身不由己”,队长江伟成、副队邵志坚、一分队长郭轸这些二战幸存飞行员,以为这次落地,可以过上战前上空训练、落地没事便喝喝咖啡,跳跳舞的平静日子,这可能也是他们在天上的唯一念想。但这些“空军少爷兵”,落地后,所要面对的,是他们的儿女情长,官场世故,以及政治权力再分配后的再一次起飞,错误的决策让他们有的惨淡陨落、有的流离失所,甚至他们开始怀疑自己的正义性。

    大国之壮烈,是战争片所擅长的,小家之温存,是战争片易于忽略的。战争是疯狂且无人性的,但战争之中的人,一个个都是会想、会笑、会哭的大活人。飞机是战争机器,但操作机器的是有寄托,也会畏缩地说“我累了,不想打了”的大活人。除了英雄主义,我们也应该正视到他们所固有的内心的柔软和恐惧。

    空军是军人,上头的指令对于他们而言就是天命,他们能做的是“多炸几个村子,就离家越来越近了”,可失去正义性的轰炸,他们的良心知道“我们会有报应的”。 空军在抗日期间,是传奇。调转了枪口,对准老百姓,一切都乱套了。 没有空军的共军,把有空军助阵的三十万陆军打得七零八落。战场上,国民党的节节败退,广播宣传的颠倒黑白,陆军和空军的冲突,可怜的飞行员和老百姓。精神不正常了才是正常。江伟成、郭轸他们都不正常了,陨落、自杀成了他们的悲剧收场。

    《一把青》中央航校教官、上尉江伟成落幕后,墨婷在课堂上情难自禁。

    江伟成,在原著里正面出现的只有他指责郭轸的轻狂之为以及师娘所交代的“ 可笑他在天上飞了一辈子,没有出事,坐在船上,却硬生生的病故了。 ”剧里的江伟成戏份不少,除了伟光正的大队长形象,还塑造了他对于地面上的事情的无所适从甚至懦弱。对于他带出去没能带回来的队员们的眷属,他不敢面对,只能交给师娘;为了给师娘换个大房子,错炸了转移人民资金的轮船,而师娘要他逃,他也跟着逃了;有坐办公桌的机会,但他还是留恋着天空,是否思量过师娘牢笼般的生活······他英勇且战术极佳,是天之骄子,却也是个会有害怕、会有自负、会有自私的真实的男人。流离台湾,再到最后的自杀,他似乎失掉了所以自尊和光辉,但天空之上的骄傲,是他所始终保留着的。

    邵志坚,原著没有这个形象,但是剧中塑造的这个理性和冷静的形象,让剧中群像更丰富了。战争是疯狂的,其中的人被时代推着走,热血、意气、诺言、生死,显得那么罗曼蒂克,但有的人,他最优秀的地方就在于他只适合做一个作战官,而不是冲锋陷阵的队长。他冷静于该不该轰炸、冷静于该不该于地面搏斗、冷静于供述无留、冷静于对学长遗眷的负责、冷静于对有婚约的女友的决绝······因为他的冷静,他成了历史的幸存者。战争中是存在这样的人的,除开家国天下、英勇赴死的感性和热血,也存在着理性和冷静。

    铁汉柔情

    郭轸,这个形象太过耀眼了,不管是原著,还是剧中。对于飞行员而言,驾驶飞机盘旋在他们所爱之人的上空,是天空借与他们的一点点特权。历史上,刘粹刚盘旋在许希麟家的上空,书上、剧中,郭轸驾着他的513盘旋在朱青的学校上空。早知命不属于自己,早知遗书如何书写的郭轸,跟其他年轻的飞行员一样,为在这人间留下些什么,在起飞前四处留下纸条,连小墨婷也有的纸条,其中的一张拾人半句的纸条——“因缘负伤共床眠,愿求佳人度此生。513”被他随意塞进女学生宿舍的枕头下,却不想真的有女学生找来。“对飞行员来说,死亡来的时候是一瞬间,爱情来的时候也是一瞬间”,朱青找来了。这一幕是剧版的浪漫,也使得郭轸和朱青这一对更具悲剧感。在遇到朱青前,他知道自己必然有一天会死于陨落,遗书寥寥几笔便丢下了,这时的他是无畏的。但在有了朱青这个导航塔后,他开始不愿去写遗书,开始寄托降落。郭轸,没有江伟成的周正,也没有小邵的冷静,但他真正地以一颗赤子之心爱着朱青,纯粹而炽烈,这或许也是朱青这一生无论如何也无法从过去走出的主要原因。按道理,郭轸算是男一号,但在这部群戏中,他剧集过半便陨落了,随后再没有他的身影,却实实在在地成为整部剧的灵魂人物。

    小顾,原著是朱青到台湾后的家中常客,剧里是“因缘负伤共床眠”这上半句的原笔者。他求得那一句的版权的样子真令人又是可爱又是可笑,那时他或许还不懂什么叫“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再后来,败退台湾,再遇朱青,他只能质问“如果学长看见,就不怕学长心痛吗?”,这时的他还是不懂爱。直到他明白时,已是一盘死局。出任务前对美国军官说"soldier to soldier",他知道美国人可以救朱青。生,不能守着朱青,死,换来成全朱青。他不比郭轸的耀眼和炽烈,他偏执却可爱,他跟墨婷在运输车上的舞蹈也让人不免想象,如果他没有成为牺牲品,是否同朱青会有别的可能?

    除却这几位主演,剧中还有不少飞行员和飞行员身后的人们,他们不再只是以国家宣发时的正面英勇形象出现,而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像高中时,小墨婷说的:“那年代的国文课本,很多人过世,有很多祭文。祭文把过世的人,描写得很完美。我认识的江叔,不完美。糟糕的是,他自己一直不知道。他很用力,想当完美的大队长,别人的大队长。江叔跟我的亲人、朋友,还有已经去美国的小朱青阿姨一样,很多缺点,所以课本上,不会记载他们。老十一大队,也因为很多缺点,在江叔离开了以后,解散了。”关于飞行员,我们太陌生了,而他们曾经有过的英勇、骄傲、无奈、退却,我们都应该给他们一个航标,让“借来翅膀飞”的他们安然降落。

    地上的女人:青春作伴好还乡

    男人们落地后,女人们的战争才刚刚开始。

    “那个年代,男人的战争结束,女人的战争才开始······”

    这是《一把青》宣传海报上的一句话。看起来,很像宫斗剧的宣传语,但这里所指却不是为一个男人的女人战争。男人们的战争,卫国卫家,豪气冲天,而女人们的战争是与一生做漫长的斗争。“男人的战争打起来很壮烈,课本里很爱写,你背都背不完;而女人的战争是另外一种,细水长流,一辈子都打不完。”丈夫安全落地了,女人得帮他抚恤他应对所不敢面对的;丈夫没能安全落地的,女人要么为了孩子交接给毫无感情基础的队员,要么就此做个还有知觉的活死人······同自己漫长的一生作战,比天上的战争要痛苦多了。

    官方海报里有一张四位女主角的合照,恬静如《海街日记》般美好,她们便是那地上的女人。历史上不会有这些女人,也不会记载关于她们的丝毫悲痛,“那时候课本上,女人们的故事,不重要”。但飞行员飞上天了,留下地上的一切给她们。片头曲《看淡》的封面是朱青去往东北,看到郭轸和他的飞机的一地残骸时,孤独的背影,这个背影同现于宣传海报上与三个飞行员并行——孤独、无措,但背却挺得直直的,没有倒下。这就是飞行员们背后的女人们。

    《一把青》官方正式海报

    白先勇文本上以女性视角切入空军这一群体,剧版也沿袭了这一独特的视角。讲述者是墨婷,剧中副队娘的女儿,她即看见了她父亲、空军叔叔这些男人们的英勇,也感知了她的母亲、两个干妈这些女人们的悲喜。原著里,白先勇为朱青、为师娘这些女性们落笔尽是叹其美好、又溢满同情和悲伤。白先勇在他系列文作中塑造了一个又一个鲜明的女性形象,这些所议者众多,白先勇极尽笔触细腻描绘了每一个女性的心理,也从她们的视角去容纳那时代风潮。剧版不仅保留了这一女性视角,也画龙点睛地通过台词使得这些女性更立体,更为女人。战争剧里,对于女性形象的塑造,不该仅是沉没于男人的大义需要,也不是凛然如毫无感情女斗士,而是使女人而为女人。她们有怯弱,有虚荣,有为所爱之人的自私,有“这才是人生难意料”的一时互相不理解,当然更多的,是有着为天上的男人顾好地上的事的坚毅。

    朱青,这个名字呼应了篇目,同样的,也是剧里青春男女们最好的注脚。在《一把青》里,白先勇要赋予朱青的是今昔之变,忘却不了所爱之人的可怜可悲。但剧版的朱青较之原著,除了今昔之变,其实是大不同的一个人物形象。剧里的朱青,倔强、坚强——面对追查父亲去向的警察,她不屈不挠;面对间接害死自己父亲的大队长,她令声申讨;面对学姐的故意刁难,她愤而抗之;面对郭轸,她从“只见一面就好”的理智到真爱上时,一句“我们会有路走······我们结婚······跟我走,你不要怕······”护下他;面对小顾,她分得清谁是小顾,谁的郭轸;面对两个背弃她的姐姐,她厉声一句“你去死”······她也是浪漫的,不然,如何为了一张纸条北上,寻那一面?她同样是善良的,告诉郭轸“回去,是勇气”,原谅大队长,救下小邓,救下小顾,被背弃时也没有咬出师娘和小周。“姑娘是很珍贵的,不是半瓶红酒,一张喜字,一个破烂旅馆可以换的。”朱青也是珍贵的。前期的朱青,美好得如春天的新芽。而后期的大变,却也教人心疼到极点。

    剧版保留了原著里朱青的一段话,大概可以解释朱青后期之变—— “他知道什么?他跌得粉身碎骨哪里还有知觉?他倒好,轰地一下便没了——我也死了,可是我却还有知觉呢。 ”地上的女人,如果所爱没有安全降落,这山海如何能平?也如现实历史上刘粹刚之妻许希麟所说的:“在你固是求仁得仁,已尽了军人天职。可是我,正日月茫茫,又不知如何度此余生。”也像齐邦媛一样在胜利的狂欢中“感到万声俱灭”,只有恸哭。而这种悲,对于朱青而言,是更悲一等。朱青为什么放不开?因为她那傲气凌云的丈夫并非死于卫国,并非死得其所。而是因为错误指令,一面是讲不清的逃兵,一面是人民战犯。他陨落在东北的寒天雪地里,血肉无整,连铜牌也带不走。朱青明白,她那骄傲的丈夫若知身后如此,该会是如何的气愤。孩子没了,铜牌带不走,丈夫的荣耀也一并埋葬在那片皑皑白雪之下,哀莫大于心死,朱青也只能将自己的“青”一并埋葬。

    眼波流转,扭得孟浪的朱青。

    再见朱青,原著里她扭得孟浪,剧里如是。她的眼波流转,但尽是无神——“要我快意人生,我这就是快意人生”。她哪里还有余生可快意。一如《百年孤独》所言,“ 生命中曾经有过的所有灿烂,终究都需要用寂寞来偿还” 。

    后来,小顾之死,让她得以去往美国。当师娘、副队娘皆去世时,站在那驾螺旋桨的飞机前面,回眸给墨婷的,是还有着青春模样、清澈笑着的女学生朱青。这一幕,足见剧版《一把青》对朱青、对隐喻的空军女人们的偏爱,她们是不老的,是永远的,因为她们是如此珍贵。

    小朱青的回眸一笑

    师娘,原著的叙述者,剧中的经历者。她曾是如朱青一般的女学生,但她爱得彻底,爱得倾其所有。她这一生为大队长误了多少,她没有深究,只是毫无保留地爱着这个男人,哪怕需要自私地牺牲他人,这确确实实的一个女人在特殊境遇下的自私,剧里没有为了刻意美化而隐去这部分人性的真实。

    副队娘小周,一个率直真实的人物形象。一句“狗肉进不了大上海”是她的自卑也是她的坚毅,她直来直去,哪怕在台湾再遇师娘时,连她自己也不知道是刻意还是无意地表现出人生角色对换的小虚荣,她只道是师娘小心眼了。她用身体暖下了小产的朱青,却也可以为了丈夫为了女儿,背弃朱青。直到临终前,她还在挂念着她的芊仪和小朱青。她是自私的,也是无私的。

    墨婷,她有两个姓,也有两个干妈。住过南京、台湾两个不同的仁爱东村,看尽飞行员的生与实,也捱受过村里女人们的痛与等。她坚强,因为她从小就必须理解,那些握过她的热得如岩浆的飞行员们的手,下一次不确定还能不能握到。她最大的歇斯底里,只是躲在防空洞下哭着不想回村子里。她是很难快乐了,好在命运对她还算眷顾,在她后面的人生里,有个有同样童年记忆的焦飞作伴。

    人生总有遗憾。

    剧版《一把青》从女性视角入手,把这群地上的女人的内心深处,明白地述于世人,要世人哪怕一刻了解,那漫长一生的战争,怎样的悲切。天上的铁鸟儿陨落,地上的太太们的灵也跟着灰飞烟灭了,但肉身却还有知觉,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度。南京时,靳副队殉职,小周哭着问师娘:“为什么不是伟成?”到了台湾,小太太们也砸了小周的家,哭着问:“为什么不是邵队长?”地上的女人,在那境遇下,希望落下的都是别人的丈夫,是自私,但这自私是真实的。世情不是非黑即白,非此即彼,人性如此,天上男人如此,地上的女人也如此。这种自私,如果非要说哪里错的话,只能惋惜一句时代好弄人。地上的女人们,“ 看淡了绝望才不浓,无奈才不痛”,偶然回顾才能不败亡在漫长的人生之战。

    一把青:现世安稳,无战止争

    近年的剧目,happy ending是约定俗成的,观众在心理上似乎更乐于接受这样结局。导演编剧也不想被寄“刀片”,悲剧的演绎便少了些。剧版《一把青》精彩之处在于,穿插了喜剧于彻底的悲剧之中。

    如果我们在郭轸去往东北一幕开始前,按下暂停键,那这绝是个绝美的爱情喜剧——郭轸和他的小朱青永远在小楼上过着郎情妾意的幸福生活。

    新婚时的朱青和郭轸,赏心悦目。

    曹瑞原说,在那年代,飞行员的生命变得不可测,也造就每段感情短暂与凄美;他不想把《一把青》拍得像电影《笕桥英烈传》的英勇战争面,反倒着重在飞行员的情人、家庭、朋友间的友情,以女性观点去看每一次的挚爱的出勤。 悲剧的存在,不仅在于其美学意义,也在于其现实意义。剧版《一把青》是一出悲剧,但是有价值的悲剧,撕破来,让人窥见那逐渐远去的历史里的一部分,让人了解那些不足以记载在史书上的一群人的命运沉浮,关于飞行员、关于飞行员背后的女人、男人们,以及隐于其中的历史和人的真实。

    "不过在戏台上罢了,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鲁迅《再论雷峰塔的倒掉》)人生中的喜剧与悲剧是相互穿插行进并行存在的,“烈火烹油,鮮花著錦之盛。要知道,也不過是瞬息的繁華”,一九四五年的南京仁爱东村短暂的“良辰美景”,轰得一下,一场自己人的战争,不过是一场悲怆的幻灭。内战爆发,郭轸北上,小朱青的人生和剧中的每一个人的人生,也被撕破了,成了一出悲剧。如果说,最后有那么一点点希望的东西,那就是长大后的墨婷见到那个不老的小朱青的回眸一笑的一幕。

    “我们趋行在人生这个亘古的旅途,在坎坷中奔跑,在挫折里涅槃,忧愁缠满全身,痛苦飘洒一地。我们累,却无从止歇;我们苦,却无法回避。 ”人类所苦,苦在其会思考,而正是这思考,让人之所以为人。历史上的苦,我们无法回避,集体记忆会纠缠着我们。我们倒不用通过电视剧来了解历史,但将其作为历史通俗小说一类,如若能引起世人的一点点兴趣,去翻翻史书,去听听不同人的不同故事,去记取一些,明了一些,便是收获了。

    因为这部剧,也大概翻了一些关于“眷村”的文稿。1949年,约有近一百万国民党的军政人员及其家眷,随着蒋介石政权飘扬过海,来到台湾。最初,没有人认为会久居台湾,师娘是这样认为的,小朱青是这样认为的,所以她们都选择无视了小周的登报寻人,在她们心里,或许等回到海的对岸,渡海过程中的一切便可以一笔勾销。

    一语成谶

    眷村是一个独立于台湾社会的小区,村子里的第一代大家长们来自大陆,台湾本地人称他们的外省人。作为政治的牺牲品的他们,以难民的姿态涌入台湾岛上,以此作为安全避风港,他们从未想久居于此,但历史因素,他们大部分人最后却都长眠于此。而村子里的第二代,他们成长于斯地,或生于斯地,但父辈祖辈的集体记忆,使得代代相传着“外省人”的意识。“眷村文化”,是海峡对岸的我们,所知甚少。其所衍生的“眷村文学”,“从因缘际会写到星散蓬飞;从一意期盼'反攻还乡’、父老长辈的战争记忆与乡愁想象、眷村生活的眷恋,写道终究自甘老死于台湾;从琐碎眷村儿女的爱恋心事、邻里是非,到辩证国家历史、反思记忆想象,甚至操演情欲政治。”(刘台平《眷村》)

    影视作品常常会强调故事的虚构性,但艺术来源于生活,现实、历史往往比艺术更出人意料。“ 在这种波澜壮阔的时代背景面前,其实所谓的人生,所谓的命运,所谓的人,何其之大,又何其之小。 ”(陈晓楠《听越多的跌宕起伏 越无话可说》)朝代的兴亡,君主的废立,经年的战争化入史书的两行,而那些史书之外的人和事也值得被了解。

    在1930年拟就的《上海小志序》中,胡适曾有言,“朝代的兴亡,君主的废立,经年的战争,这些‘大事’,在我们的眼里渐渐变成‘小事’了。《史记》里偶然记着一句‘奴婢与牛马同栏’或者一句女子‘蹑利屣’,这种事实在我们眼里比楚汉战争重要的多了。”除宏大叙事的历史外,细微人民的所经所遇也是历史洪流中的共同记忆,是并行不悖的双轨。弱化国家大义的视角,着眼于时代洪流中的几个小人物的沉重,真切地展示了战争的惨痛代价。无论是抗日战争,国共内战,又或者是王升被重用的“戒严时期”,观照时,无论彼岸此岸,我们都感同身受,战乱、动荡、对峙,蝼蚁众生,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不过如海上浮萍,流移失所、互相撕扯,是人而难为人。

    剧里没有回避国军对于老百姓的伤害,倒下的村妇、小女孩等等,确实也是因为他们投下的炸弹。内战之罪,国民党的体制问题,在这剧里,一点也没含糊。《一把青》之贵,贵在没有回避那些可能会让自己蒙羞的真实的历史。倒也不必追问如若是大陆拍摄,会怎样呈现。文学也好、影视戏剧也好,如果能关注到一些历史的侧面,关注到但凡为人必有其不同境遇下的不同选择,关注到“课本上不会提到”的不重要和缺点,便是对历史的致敬了。绝对的正面或许是个伪命题。

    “打仗两个字,用在‘自己人’身上,你不觉得残忍吗?”剧中反反复复出现的“自己人”这个关键词,也是丢向历史的一个拷问,历史没有回声,我们只能指望未来,或许未来会有答案。

    但,惟愿现实安稳,无战止争,不负好青春。

    最后,如果这个故事,你还没看,那它确实值得一看。

    1945年,金陵女大,女学生正抬头看她的513。

    (注:部分图源《一把青》海报、剧照,《冲天》画面及网络,侵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把青》(A Touch of Green):式微,式微,胡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zixw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