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社会现象、现代文学类投稿青春散文
胡适先生给年轻人的“三味药”

胡适先生给年轻人的“三味药”

作者: 笔墨曹西西 | 来源:发表于2017-08-14 23:31 被阅读355次
文/曹西西

01

晚上读胡适先生的书,翻开第一页,便见他老人家给毕业班同学的“三味药”。

——也就是,给予即将走向社会的年轻人的“生活告诫”,或称之为老先生的“智慧锦囊”也行。

初入社会时,我们总难免不知其所以然。

对于一切都是混沌初开,此时心里当然特别的迫切,迫切的希望能有人可以给予一些经验之谈,或指明一条方向,让自己少走弯路,少烦恼少迷茫,以便早日走向世俗的成功。

作为中国著名的学者,曾任北京大学的校长,胡适先生所给的“三味药”,竟是:“问题丹”、“兴趣散”、“信心汤”。

读到时,颇为喜爱。

02

先生曾经留过学,此“三味药”说起来,应该和他这一段留学生活多少有些关系。

我们都知道,相比起国内,国外学生总是很喜欢提问,尤为的重视自己的兴趣,对很多事情也都充满了“信心”。

这当然和国外的教育和生活环境有关。

他们很小的时候,无论是父母还是学校,都偏向于激发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及他们本身的兴趣。故,许多外国学生自小就养成了对任何事情,都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业余时间几乎都打发给了自己的各种兴趣爱好,画画、跳舞、搞音乐、踢足球、研究昆虫、组装玩具、搞各种稀奇古怪的实验......当他们做这些事情时,大多是出于自我兴趣,就算做的过程有过失败,父母也会赞赏并鼓励他们,显少打击。

而我们国内是什么情况呢?

以往是家长不支持,不允许,觉得这都是些没用的事儿。现在则是,不管你喜不喜欢,为了那一句“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从小就让孩子们学音乐、学舞蹈、学绘画、学钢琴、学表演......是的,我们的孩子终于有了和外国孩子一样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

只不过,一切都是被逼的。

03

为什么中国父母总是不能站在孩子的立场,为他们想一想呢?

小时候,很多事情都是父母帮我们做,当问为什么时,爸妈总是很不耐烦,不是直接给你答案,就是让你一边玩儿去。

以至于长大了,我们很多人都不知道“独立思考”是什么。于是,选学科,需要问父母。找工作,需要问父母。娶媳妇嫁人,还是要问父母。

她们会告诉我们答案的。如果不问,选了学科,她们不同意怎么办?找的工作,赚不到钱没出息会被说。娶媳妇儿嫁人,不能太远,必须父母同意......

提问?不,我们从小便丧失了提问的能力了。

兴趣?可曾有父母真正的问过孩子,你的兴趣爱好是什么?你喜欢的是什么?长大后你想做什么?愿意花一生的时间去做这件事吗?

我们所有的兴趣,都成为了功利主义的阶下囚。

至于信心。简直是太让人伤心。

没听过多少父母说自己孩子很棒,很优秀,未来一定会成为一位伟大的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哲学家、工程师、建筑师、教师......只听过,无数次,父母告诉我们邻家的孩子有多棒多优秀,我们是多么的糟糕,多么的不行,仿佛考试没有考到双百就没有未来似的。

你要是说未来要成为一位伟大的科学家,爸妈才不相信你呢,只会赶紧劝导你好好读书,争取考所好大学,毕业后找份好工作,这样才能赚到钱。

有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相比起外国的父母,我们父母未免有些太“短视”了。她们总是习惯于带着近视眼镜去看孩子的前途和未来。

——但一个目光短浅的父母,是会毁掉孩子的伟大前程的。

04

世界上所有的伟大,都因为梦想足够荒诞。

如果最初,连让孩子做白日梦的机会都不给,长大后他们当然只有鼠寸目光,所能看到最远的地方,不过是眼前的一苗三分地。谈何伟大成就与前程?

故,胡适先生的这“三味药”,对于即将毕业的年轻人来说,喝得简直有些太晚。

迫于现实,迫于生活的压力,迫于父母的期望,还未走出校园,我们早已被“人生三有”即:“有车”、“有房”、“有票子”所捆绑了。

我们提的最多的问题,也许是:请问如何才能找到一份好工作?如何才能赚到更多的钱?如何才能早日买车买房?

我们最感兴趣的事情,大抵是:车子、房子、票子。

——连谈恋爱,都兴趣缺缺了。

信心?你问我们信心?

不知道何年马月,能在中国如此高房价的情况下,买到一套心仪的房子......如果没有足够好的运气,如果没有成为老板的话,也许一生就这样卖给了一套房。

这似乎就是我们的人生,如此悲壮,世俗,但人人都在劫难逃。

有什么办法可以改变吗?

试试胡适先生的这“三味药”,也许会有点效果罢。

05

把问题抛向更宽更远处,也就不至于被眼前的苟且所束缚。

比如,除了问一问如何找到好工作,如何赚到更多的钱。还可以问一问,南极美吗?这一生能有机会去南极看那可爱萌宠的企鹅吗?除了工作,还能再学些别的,哪怕是看起来没什么用处的东西吗?

把兴趣引向更广泛更多元处,也就不至于对目前的生活感到枯燥难过。

比如,让自己爱上阅读,让知识增长的愉悦,消解漫长的岁月。去欣赏艺术,让与众不同的体验,唤醒麻木的感官迟钝,使生活更丰富多姿.....

当你不被眼前的问题所紧紧束缚,你也就能够感受到真正的自由;当你有了工作以外的兴趣爱好,金钱、车子、房子就不会占据你的所有,快乐会变得更简单和容易些;当你发现生活不只是一条单行道,你还可以尝试更多,你有着饱满的热情和兴趣,你也就会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说到底,胡适先生送给年轻人的“三味药”,即“提问”、“兴趣”“信心”,看似简单,但若真的去践行,能否大富大贵不说,但我们定能收获一个幸福快乐的人生。

相关文章

  • 胡适先生给年轻人的“三味药”

    01 晚上读胡适先生的书,翻开第一页,便见他老人家给毕业班同学的“三味药”。 ——也就是,给予即将走向社会的年轻人...

  • 一个防身药方的三味药

    一个防身药方的三味药 胡适在大学的演讲,讲了三味药,一味药是问题一味药是兴趣一味药是信心,从三方面生动形象的说明了...

  • 胡适先生的三味药方

    古人云:“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巧的是愚近日读书,偶得胡适先生的三味药方——一味“问题丹”,二味“兴趣散”,...

  • 有病治病,无病防身

    胡适1960年6月18日在台南成功大学毕业典礼上的演讲,讲到防身三味药,很是有趣,分享给大家。 第一味药叫做“问题...

  • 那株未开放的兰花草

    1921年的夏天,胡适先生去西山拜访其挚友熊秉三夫妇,分别时熊秉三先生赠予胡适先生一盆兰花草。胡适先生欢喜不已,悉...

  • 胡适:一个防身药方的三味药

    (本文为1960年6月18日胡适在台南成功大学毕业典礼上的演讲) 诸位毕业班的同学: 现在你们都得离开学...

  • 【胡适先生给儿子的信】

    我养育你,并非恩情,只是血缘使然的生物本能;所以,我既然无恩于你,你便无需报答我。反而,我要感谢你,因为有你的参与...

  • 不过一书生:胡适的“活学”和“务实”

    《胡适文选》是胡适先生从个人出版的三集《胡适文存》中,选出二十二篇论文集结的小册子。主要是考虑三集的《胡适文存》体...

  • 君臣佐使

    用药分为君,臣,佐,使,以便互相支持、制约。通常适宜的配置是一味君药、二味臣药、三味佐药、五味使药,也可以配成一味...

  • 胡适先生读书法

    看了胡适先生的文章,谈如何读书,通篇下来,深有感触。 胡适先生教导我们,读书有三要,一要读得博,二要读得精,三要规...

网友评论

  • 伍子女:中国的国情如此,其实当父母再执行或者践行对子女的教育时,出发点绝对不坏,一没有多少功利性,毕竟说实话没有那个成年人会抱着极度的功利心去教育孩子。说句难听的话,养头猪都可以在几个月后出栏。可能是关心则乱吧,位卑尤恐。还有社会环境才是最主要的外因。十几二十年前,我们的父母大多忙于劳作打拼,没有谁会在辛劳的工作后还来讨没趣。可怜天下父母心,作为子女至少未成年前从来都不是可以脱离父母而存在的。当然现在的一些所谓的未成年父母就不能如此一概而论了,毕竟他们还在其自家是孩子呢!要抱着宽容的心态看待彼此,是吧?🙂
    笔墨曹西西:是的,对于父母,我们是不能全然责怪他们的,毕竟他们所处的环境和时代不一样,只能说我们要学会从父母身上去发现这些问题,从我们自身去不断的提升和改变,让下一代的教育变更好......
  • 路子歌:谢谢作者分享,读胡适先生的书很好,“提问”“兴趣”“信心”我个人认为具体来说对应的“独立思考能力”“自我才能挖掘能力”“自我认知与觉醒能力”三位合体,而我们中国教育恰恰是缺乏培养孩子最重要认知自我的三要素!过去百年有余,胡适之先生何以歌泣?
    笔墨曹西西:先生所言极是,我们国家的教育自是还有许多可以改进和提升的地方的,彼此学习与分享~

本文标题:胡适先生给年轻人的“三味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awpr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