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资管新规落地,传统金融行业开始走上打破刚兑之路。6月中旬开始,P2P爆雷紧锣密鼓,不只跑路、倒闭的平台,逾期无法兑付等乱象也层出不穷。在此之前,刚兑是金融行业不成文的隐性规定,投资者因此盲目购买,最后损失惨重。
随着越来越多的平台爆雷,P2P逐渐显露出了真实的面目:高收益的背后必然隐藏着高风险。监管红线也没能阻碍庞大的逐利市场,不过,爆雷乱象也由此成为行业规范的一个契机。
伴随着风险加速出清、行业加速洗牌,大浪淘沙,提前预知风险、且能安全应对风险的能力,是考验P2P平台的关键。
平台持续监管:一边是倒闭潮,一边却是行业回暖
近日,继公安部开通56家非法集资案投资人信息登记平台后,又新增5家。同时,自合规检查步入机构自查以来,已有21家P2P平台成立合规自查领导小组,并按照监管政策要求有序开展自查工作。看起来,8月份行业监管力度依然不小。
8月8日,互金整治办下发《关于报送P2P平台借款人逃废债信息的通知》,针对“唯恐行业不乱”的老赖提出解决办法,重拳打击,将逃废债信息纳入征信系统,全方位入手,彻底根治行业乱象。8月12日,互金、网贷整治办拟定了十项举措,应对网贷风险,全面护盘P2P。9月3日,国家信息中心主办的“信用中国”网站公示失信黑名单,新增涉金融严重失信人399家、法人及其他组织231家、自然人168人。
可以看出,监管政策的步步紧逼是要将金融行业的病根彻底拔除。前一阵子,央行提出“再用1-2年时间完成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有持续性且不断跟进的网贷风险整治,反映出了P2P平台势必将要面对的严峻环境。
现如今几百万投资者利益受损,监管规则尚未完善,整个金融行业要想修复如初、补回元气,还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重塑投资者信心,盘活P2P市场,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而表面上看起来,整个P2P行业满目疮痍,似乎已经元气大伤。但是对比另一组数据,我们又会发现行业正在回暖。
中国互联网协会的信息披露系统显示,截止到8月末,待还余额规模排名前三的平台陆金服、玖富普惠、人人贷待还余额规模均超过了300亿人民币。同时,8月以来,尽管行业处在低谷期,但头部平台陆金服、人人贷等月度出借笔数仍在持续稳步增长。这反映了投资者对头部平台依然抱有很大的信心。
另外,网贷之家最新发布的《2018年8月P2P网贷平台贷款余额、成交量排行榜》中也反映出了与之相吻合的讯息,在8月贷款余额TOP100的平台中仅有13家出现环比上升,而排名靠前的几家平台已经都保持了稳定增长的态势。这表明,头部平台依然坚挺,而中小平台净流出在增加。
异轨殊途,P2P平台的多种出路
从问题平台数量来看,8月份58家问题平台数量要比7月份环比下降185%,降幅非常明显。加之不少平台成交量陆续增长,资金净流出趋缓,整个行业的回暖迹象明显,尤其是头部平台业务水平反而呈现出增加趋势。到目前为止,整个P2P行业已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规范。
可以看出,在一面继续出清一面回暖的状态下,平台终于开始向两极发展:强者恒强,弱者越弱。P2P平台不同出路下该去向何方终渐渐清晰。如果对市面上现存平台进行划分,这些P2P平台的出路有以下几种。
出路一:专业金融背景平台依然坚挺
在P2P的爆雷潮中,具备专业金融公司背景的互金平台不容易被涉及。爆雷潮时这些互金企业得以保全,主要依赖稳健的专业金融管理手段和对风险强有力的把控。他们在一方面未雨绸缪,有着实力雄厚的资金储备,另一方面在预测和应对风险上的硬实力,让他们更容易受投资者信任。
同时,这些具备硬实力的专业金融平台更容易成长为头部平台。拿平安集团旗下的一站式理财平台陆金所来说,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已经成长为国内最大的P2P平台,并且受到越来越多理财用户的追捧,也正是依托平安集团专业金融公司的背景,陆金所拥有了更好的品牌背书、更强大的风控能力根基。
此外如最早完成银行资金存管的平台,在行业动荡期,这些头部企业的“虹吸效应”正在显现,强者只会变得更强。
出路二:集体下南洋
从2015年秋天开始,部分互金平台进军东南亚,将业务拓展至海外跑马圈地,赚了个盆满钵溢。事实上,国内互金平台发展之初,享受到了巨大的流量和市场红利,长达10年得以野蛮生长。如今,政策监管频施压力,东南亚与国内发展的断层,让其成了曾经那个“中国市场”,不少互金平台得以在这片土地上重现当年辉煌。
东南亚身处智能机普及并快速增长的阶段,为互联网金融业务蓬勃发展提供了丰厚的市场基础。蚂蚁金服战略投资泰国金融服务平台Ascend Money,通过入股当地本土机构的形式渗透东南亚市场;陆金所的国际业务平台陆国际金融资产交易所在新加坡上线,并获得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原则性批准“资本市场服务牌照”;京东则与东南亚大型零售商尚泰集团共同成立了金融科技合资公司;宜信财富在新加坡设立分公司,并获得当地资产管理全牌照,直接开展业务……
东南亚市场红利丰厚,已经俨然成为国内互金平台的淘金热土。据不完全统计,东南亚现已有来自中国的十几家互联网金融平台,50多家网贷平台,这片蓝海吸引着国内创业者。
出路三:转型金融科技
伴随着市场的回暖以及头部平台规模的越发壮大,转型金融科技成了一大趋势。P2P平台能在转型过程中输出经验技术,寻求与金融机构合作,走上稳健发展的道路。再者,随着金融科技行业近年来的迅速崛起,人们的金融消费行为和交易习惯已经逐渐发生了改变,原有的互金模式已经难以满足人们对金融服务安全、便捷、智能化的诉求。
因此,提供更为智能化的金融服务成为主流。金融科技融入大数据、AI、区块链等最新技术,对普惠金融的实现更有裨益。越来越多的金融企业走上转型之路,陆金所则是平安转型金融科技后的成果,宜人贷也是宜信财富转型金融科技后的真实写照。
出路四:等待被收购
爆雷声渐息,实力强劲的P2P平台出路更多,而还有不少平台仍站在生死线上。据业内人士估计,最终能通过备案的网贷平台不会超过300家,也就是说,目前尚在运营中的1600多家平台中,有1300多家都不得不另谋出路。在此背景下,被收购未尝不是一个好的选择。除此之外只有死路一条。
总的来说,行业加快洗牌,头部平台必然是强者更强,出路也多了不少。而余下的更多中小平台则走投无路,只能面临被收购、或倒闭的命运。
向左走、向右走,P2P出现明显分水岭
事实上,金融行业一向以“稳健”为核心,跑得太快反而未必是一件好事。P2P平台的存活能力强弱主要取决于三点。
首先,是在资产端的风险控制能力,其中包括对信用风险、经营风险和市场风险的掌控力,因此,对逾期坏账率的控制是考量风控能力的基本指标;其次,是对互联网创新科技的应用能力,从P2P平台纷纷转型金融科技可以看出,不断更新、与时俱进的科技应用能力决定了金融服务的体验,也间接影响着用户的选择;最后,是严守政策监管的红线,规范业务体系,才能走得更加长远。
而对幸存下来的P2P平台们来说,看似不同的出路,究根结底其实就两种。一是向左走,成为强者,条条大路通罗马;二是向右走,被清出局,成为世人眼中的洪水猛兽。
向左走,强者愈强,雄厚的资金实力以及正向循环的资金体系保证了金融业务的正常开展,同时,强大的资金实力能够带来更高新的科技应用,加码风控,有利于头部平台的业务拓展和规模扩张。向右走,被迫出局,肃清行业环境,势必要牺牲不健康的P2P平台。更何况这些中小平台本身存活力量薄弱,既缺乏稳定健康的资金流,又不足以支撑互联网创新科技的探索应用,走向衰落才是必然。
总的来说,大浪淘沙,留存企业的实际状况已经充分曝于人前,而在浪中洗净的头部平台越发显眼,在更为肃清的行业环境中,头部平台纷纷走向更为安全、智能化的时代,与追随者们逐渐拉开了差距。
另一侧则是更多中小平台生死存亡的挣扎,政策监管趋严收紧,不健康的平台发展越发艰难。爆雷潮后,潮水退去,向左走的强者与向右走的弱者之间,出现了一道刺眼的分水岭。
文/刘旷公众号,ID:liukuang110,本文首发韭菜财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