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人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说:"人才莫盛于三国,亦惟三国之主,各能用人,故得众力相扶,以成鼎足之势。"三国时代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十年时间,在中华民族的浩瀚长河中算不了什么,可是三国时期真的就是一个风云汇集,英雄辈出的时代。在这里,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等主要领导人,他们本身就是一个了不起的接触人物,因为他们善于运用人才,终于成就了自己的一番霸业。
读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在曹操、刘备、孙权这三个人当中,印象最深的莫过于曹操和刘备,因为作者罗贯中要在这两个人身上花上大量的笔墨,要写曹操的奸诈,要写刘备的忠仁。至于孙权,这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人物,因为即便是在最著名的赤壁之战中,孙权作为江东霸主,露脸的机会也没有几次。这当然是小说家之言,当不得真。有人说,孙权的基业其实都是他老爸孙坚和哥哥孙坚打下来的,孙权只不过是守住了这份基业而已,换做别人来守这份基业也是可以的。其实不然,要知道在那个豺狼当道战乱不断的时代,要想守住一份基业是很难的,你看当时的袁绍、袁术、刘璋等人不就是没有守住自己的一份基业吗?更难得是孙权不仅守住了父兄的基业,还在这个基础上开创了王业,取得了九州大地的三分之一,和曹操、刘备形成三足鼎立之势。所以,孙权绝对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他的了不起之处就体现在他的用人之道上。那么孙权有什么用人之道呢,就让我们通过孙权的故事来认识吧。
俗话说得好,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人要想成就大事,单单靠自己的话是不够的,还得需要人才。可是人才是不会自己跑到你这里来的。那么要怎么做才能使天下的人才都汇集到你的帐下,为你所用呢?
《三国志 吕蒙传》记载了这样的一件事:
"(孙权)以蒙为南郡太守,封赏菱侯,赐钱一亿,黄金五百斤。蒙固辞金钱,权不许。封爵未下,会蒙疾发,权时在公安,迎置内殿,所以治护者万方,寡封内有愈疾者,赐千金。时有针加,权为之惨戚。欲数见其颜色,又恐劳动,常穿壁瞻之,见小能下食则喜,顾左右言笑,不然则咄,夜不能寐,命道士于星辰下为之请命。年四十二,遂卒于内殿。时权哀痛甚,为之降损。"
自己的将领要针灸,看见那银针插下去的时候就好像是插在自己的身上一样。想要去看看自己的将领,可是因为怕吕蒙因为自己劳累过度,竟然就在墙上凿开一个小洞来看将领的病情。看见他能吃一点东西就高兴,对身边的人笑,要是吃不了就昼夜难眠。这看起来绝对不像是君臣之间的行为,更像是兄弟之间,父子之间的骨肉情缘。
怎么样才能天下归心?我想,人才不是草芥,作为领导绝对不能把他们当做下人来使唤,孙权是深谙此道的。自己有开创霸业的雄心,做为人才,虽然他们官位可能比自己低,但是他们的才能却不一定比你差,何况他们之所以会帮你做事情也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所以对于都有理想的人,应该是一条道路上的兄弟,而不是下人。在这里,孙权对吕蒙绝对不是一个作秀行为。要知道,吕蒙是他自己亲自培养,提拔的人才。"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中的阿蒙之所以"非吴下阿蒙"就是孙权的功劳。孙权对于吕蒙如此,对于他帐下的人才都是这样的。在东吴就好像一个大家庭一样,让你无时无刻感到温暖。这样的一个大家庭,天下的人才来到这里又怎么能不归心呢?所以,要想让人才为你所用,必须得建立在一种平等的基础上,爱护他们就像爱护自己的家人一样。人是高等动物,都有感恩之心,你对他们如亲人,他们又怎么不会竭尽全力帮助你完成霸业呢?
用人有一个重要原则就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假如你认为这个人不行,那么你就不要用,假如你用了那就不能再有所怀疑,在这个问题上是绝不容许含糊的。这一点孙权也是很明白的。
《三国志 诸葛瑾传》裴松之引《江表传》说,当时东吴有人说诸葛瑾和诸葛亮是两兄弟,两人暗中的关系也有点微妙,可能会危害到东吴的利益。孙权就说了:"子瑜与孤从事积年,恩如骨肉,深相明究,其为人非道不行,非义不言。玄德昔遣孔明至吴,孤尝语子瑜曰:'卿与孔明同产,且弟从兄,于义为顺,何以不留孔明?孔明若留从卿者,孤当以书解玄德,意自随人耳。'子瑜答孤言'弟亮以失身于人,委质定分,义无二心。弟之不留,犹谨之不往也。'其言足贯神明。今岂有此乎?孤前得妄语文疏,即封示子瑜,并手笔与子瑜,即得其报,论天下君臣大节一定之分。可谓神交,非外言所间也。知卿意至,辄封来表,以示子瑜,使知卿意。"
自己手下的人才多了,互相之间的猜忌是在所难免的。作为一个领导者,怎么去化解这样的猜疑,自己又不去猜忌别人,这是很考验人的。孙权的短短几句话,不仅表明了自己不相信流言的态度,相信诸葛瑾的立场,还使得猜忌诸葛瑾的人无话可说,更让诸葛瑾这一类人更加地为自己卖力,我们不得不叹服孙权的超强能力。
手下的人能力太强了有时候也是很让领导者头疼的,每个人都是那样有才能,那么就很可能出现这样的一个局面:任用这个人去做某事,另外的人就会感到不满,认为领导看不起自己,更严重的还可能出现窝里斗的情况。作为三国霸主之一的孙权是否也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呢?
《三国志 周泰传》记载了这样的一件事:"(周泰)与周瑜、程普拒曹公于赤壁,攻曹仁于南郡。荆州平定,将兵屯岑。曹公出濡须,泰复赴击,曹公退,留督濡须,拜平虏将军。时朱然、徐盛等皆在所部,并不伏也,权特为案行至濡须坞,因会诸将,大为酣乐,权自行酒到泰前,命泰解衣,权手自指其创痕,问以所起。泰辄记昔战斗处以对,毕,使复服,欢宴极夜。其明日,遣使者以授御盖。于是盛等乃伏。"
孙权在知道了他手下有将领对周泰不满这件事情之后,并不忙着跟他们解释,因为他知道,事实和真相比任何的言语更要来得重要。于是他把众位将领召集在一起来喝酒。酒席上,他亲自给周泰倒酒,然后命令周泰把身上的衣服脱掉。这样一来,周泰身上那伤痕累累,简直可以用体无完肤的刀剑创伤的伤痕瞬间惊呆了在场的所有人。孙权接着问周泰这道伤痕是在哪一场战争中留下的,周泰就回答是在某某战役中所留下的,孙权只是一个劲的问,丝毫没有理会身边的大臣们的反应。周泰身上的伤痕是数不完的,没数上几处孙权就泣不成声了。人哪,都是有感情的啊,你孙权能够被感动,难道我们作为臣下的就是草木不成?没有说的,对于这样一个身经百战,为国家献出热血的将领,谁又会再有不服气的呢?
孙权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的生命处处都充满了智慧,他运用自己的智慧使得天下的人才都汇集在自己的帐下,最终成就了自己的霸王伟业。但是,人才的归心不单单是靠智慧,还得靠一颗真诚的心,一个包容宇宙的心怀,能用人更要能容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