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只要来到这个社会,无论大小,就得遵守这个社会的规则。我们只有在规则之下,才能更自己的生活。
但面对小孩子时,却常常有种建立规则容易,而执行规则就困难的无奈感。如何让双方都能心平气和呢?
1-在意识层面改变对规则的认识。
规则是教养,而非禁止。
对于3岁之前的孩子来说,规则是为了建立有规律的生活和习惯。他们喜欢熟悉的生活程序,重复性的、有规律的生活让他们觉得有安全感,并有利于他们意识到这些习惯的存在,从而逐渐建立习惯。
3岁前的规则应该是保护宝宝自身的安全,以不伤害他人和公物为界限。
2-规则让孩子学习社会规则。
之前听到一个刚上一年级的小朋友被退回,原因就是孩子虽然进入了一年级,但在上课时随心所欲,想什么时候乱跑就乱跑,让老师很头疼,最终被退学。这就是孩子在幼儿园没有形成规则意识。虽然孩子小,但我们只要与孩子约定,想办法,用一些小方式,手势来提醒孩子需要遵守的规则,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养成习惯,自然习得规则。
3-规则让孩子建立学习习惯。
在学龄前期,建立对学习的规则,才能好更好的适应高年级的学习生活,也会让学习更高效。
规则制定要合乎孩子的年龄特点,切不可不切实际。同时制定规则要告诉遵守规则的好处与不遵守的坏处,让孩子理解后,孩子才会更易遵守规则。
在执行规则的过程中,我们也要想办法来引导孩子去遵守,而不是坚硬的必须执行,到最后,只能适得其反。
就比如孩子爱吃糖,可吃糖对牙齿不好,如果遇到一些节日,还死守规则,不让孩子碰,孩子只能自己偷偷吃,只要没有父母的约束,就会将规则抛之脑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