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来自河南的澄子莞尔妈妈。最近由于工作变动,每天都在忙着交接整理,已经好几天没有跟上共读进度了…所以毫不意外的就这样被抓了壮丁(๐•̆ ·̭ •̆๐) …但是转念一想也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因为可以更深入地和大家探讨沟通啦!
想跟大家深入沟通的是关于管教的4c法则中的最后一项:连接connection。
“连接”乍看起来是一个很中性,很简单的词。可是如果想要真正做到连接,达到连接的状态,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和孩子有心灵的互动,需要互相信任、互相尊重。是即使没有语言(比如孩子小还不能说话表达的时候)也能够畅通无阻、连接在一起的状态。
我觉得自己在这方面走了不少弯路。首先两个孩子,虽然年龄相同,但是性别不同、性格不同,需求也就不同。同样的对待方式反馈也会不一样。他们会在同一个时间需要妈妈,也会为了同样的原因抱团抵抗。
不瞒大家,有段时间我是发自内心的认为,人类,一次就应该只生一个孩子!像我这样子一次生两个的,是一个看起来非常美丽,实际非常让人心累的意外(ಥ_ಥ)……
当然啦,抱怨归抱怨,问题总归是要解决的。以下就是我觉得特别有效,而且和本书特别契合的两个小经验,给多娃宝妈或者准备多娃的宝妈参考。
首先是1对1的时间。之前我一直执着的认为要对两个孩子的照顾“绝对公平”。比如说同时玩耍,同时看书,同时吃饭,总之尽可能多的生活在一起,相处在一起,彼此熟悉适应,共同成长是对孩子最好的方式。但是后来我发现,即使他们是一起来到我的身边的,也并不代表他们就必须成为“连体婴儿”--他们有自己特殊的性格,就会有自己特殊的喜好,不受任何外界所干扰的时间。即使只有一岁多,也不妨碍他们可以自己选择自己的时间分配方式。尽管不是独生子女,但每一个都应该得到和独生子女一样的自由与尊重。
所以我给他们增加了1对1的时间。每周大概抽出一个上午或者下午,只陪伴其中一个孩子玩耍。把手机扔得远远的。当他和我说话的时候,认真的注视他的眼睛。和他一起为了很简单的事情放声大笑。这让我从内心体会到了他们两个人的不同。重新审视这种不同,也更加尊重、珍视这种不同。
其次不要记仇。书中说的主要是不要和孩子记仇,但是对于我个人来说,主要是不要和自己记仇。也就是宽容自己,即使自己有做的不好的地方、事后想起非常后悔的地方,但是也要宽容自己,不要和自己记仇。
不知道各位宝妈们有没有和我一样的感觉,有的时候我们对孩子所散发出的情绪,其实是我们对自己所压抑的情绪的一种释放。比如说,有时候我们对孩子不满意,实际上是对自己的不满意。有时候我们对孩子大吼大叫,其正真正想要吼叫的并不是孩子。或许是琐碎的生活,是压抑的工作,是总也跟不上节奏的队友,是无措纠结的自己。是种种让我们挫败的无能为力。
但总之,不是孩子。
我的压抑和纠结孩子是感受得到的,当然,我的宽容和从容他们也感受得到。很多时候就是选择,很多事情得让它过去。对自己好一点,把自己的情绪调节的积极一点,说不定孩子反而和我们“连接”的更紧密一点。
那什么,第一次分享真的没啥经验,完全就是自己所感所想,不妥的地方欢迎指正,各位宝妈咱们共同进步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