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大乱斗32布衣卿相

作者: 公子晋 | 来源:发表于2023-07-03 08:40 被阅读0次

东周大乱斗32布衣卿相

作者:公子晋

康熙和鳌拜的故事早被两岸三地不计其数的清宫戏演烂了,如果说秦昭王的鳌拜是以魏冉为代表的“四贵”(泾阳君、高陵君、华阳君),那宣太后等同于孝庄多少有些不妥。通俗来讲,宣太后和《西游记》里的满天神佛角色类似,给了唐僧秦昭王取经成大道的光明前景,又放任“四贵”这些妖魔鬼怪去阻挠使坏。

秦武王英年早逝,秦国政坛重新洗牌,甘茂流亡齐国,樗里疾严守中立,宣太后三年斗倒了惠文后,原本想让次子公子市(泾阳君)为王,迫于赵武灵王为代表的列国压力,只能改立长子公子稷(秦昭王)。春秋时代,霸主左右小国立储之事易如反掌,好似外交官大灰狼罗克到了蚂蚁国就被当成太上皇一样呼风唤雨,但到了战国时代缓冲地带已基本不复存在了,大国之间相互干涉内政的事越来越多,比如赵武灵王立秦昭王,楚怀王想立甘茂为秦相等等。秦国能左右他国政局,别国也趁秦国低谷时千方百计干涉其内政,这一点和西欧近代史颇为相似,只不过欧洲权力出现真空,本国同姓宗族来掺和,他国的外甥表兄弟也来插一杠子,这也是综合国力的外延吧!

宣太后早年对秦昭王并不信任,只把他当做一个祭祀领班来培养。为了避免秦国将来出现权力真空,宣太后采用了上古时代的兄终弟及继承制,立泾阳君为太子,高陵君为第三继承人,反正都是自个儿子当王,希望能靠亲情来稀释权力斗争的血腥味!张仪欺骗楚怀王一次就让秦国的信誉饱受非议,宣太后诱杀两王(楚怀王、义渠王)短期来看让秦国获利甚丰,别国也无力反抗,但却让秦国名声臭不可闻。不过秦国好似厕所里的石头,虽然它臭,但是硬得谁也没法收拾,这就是实力。

范雎和商鞅的成名风格类似,只不过商鞅因魏惠王的仁慈而西归,而范雎受相国魏齐的迫害而奔秦。商鞅那个时代魏国虽然已经排斥屁民草根了,但还是有肯交出接力棒的老人的,只不过大老板不用罢了;范雎所处的时代魏国政局早成了一锅浆糊,千里马已经脱颖而出了,得到的却是老年人的棒子伺候,也许魏齐手中只有有形的权力接力棒,无形的才能接力棒他压根儿就没接住,自然无棒可交,所以只能给后生范雎当头一棒。要是商鞅碰到了魏齐,估计他也会和范雎一样变得睚眦必报的,世上又有几人能真正做到以德报怨啊。

远交近攻只是战争的一个阶段,不是威力惊人的大杀器,上升到理论有些牵强。在战备阶段都希望邻居战火不断而自己不被骚扰,等条件成熟了才去蚕食近邻,有时候为了大局也必须得做一些远攻近交的事。范雎所谓的远交近攻之策,只不过是一句响亮的政治口号,其对内的意义要远大于其对外的战略意义,主要是针对魏冉的。如果《战国策》记载属实的话,范雎发动攻韩战争的初衷只是成其汝南之封而已,和魏冉是一丘之貉,没有本质的不同。

再者,秦国要想统一天下,必须得搞垮齐楚这两个大敌,那是秦国必经的一个阶段,倒也不能证明近交三晋远攻齐国有什么过错,魏冉取定陶只不过是顺手牵羊罢了!不过,魏冉为首的“四贵”,本身在军政界就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加上封邑不是富得流油(比如定陶)就是战略要地(比如冶铁业极其发达的宛城),已经具备了反叛的实力和动机。在权力斗争面前,在一个没有继承法的时代,范雎的考量不是第一人,也不是最后一人。何况秦昭王就这么长寿下去,泾阳君、高陵君能等得及么?纵然泾阳君、高陵君有耐心,他手下的那帮想升官发财的门客能等得及么?宣太后设置的权力交接方式原本就存在极大的隐患,与其到时同室操戈还不如趁早快刀斩乱麻。

事实证明,秦昭王屡次让泾阳君去别国做人质本来就想借刀杀人,自己留个好名声,只不过泾阳君命硬能抗住罢了!秦昭王采用范雎之策,罢黜了宣太后,逼“四贵”去封邑就国也算是一种释兵权的好方法,虽然后来还是派人暗杀了泾阳君、高陵君两兄弟。宣太后和赵姬不管个人作风如何,生两个私生子也好,养个把男宠也罢,都不是问题的关键,只要不觊觎王位就不会有什么大碍的。宣太后自然死亡,也没听说他的私生子被杀,而嫪毐反叛却害死了自己和赵姬的两个儿子,要是嫪毐能看开权力和赵姬终老一生也不是没有可能的,古人也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保守。同乡司马光认为是范雎使秦昭王“绝母子之义,失舅甥之恩”,问题是在权力斗争面前还有亲情么?烛影斧声的时候赵光义念及兄弟之情了么?靖难之役的时候朱棣心存叔侄之恩了么?权力使人异化,让人性情大变,吃了好人就会变坏人,坏人会变得六亲不认,不过这一切都不是权力的错,而是人性使然,权力只不过是一个能放大人性阴暗面的哈哈镜而已!

范雎一介布衣贵为卿相,个人才能那是没得说,有江湖人物恩怨分明的性格,司马迁说他“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一点都不为过,大家常说宰相肚里能撑船,但现实中这样的宰相能有几个?在索头外交游戏中,表面上是秦昭王替二把手范雎报仇列国通缉魏齐,其实是秦国在向三晋示威,甚至可以说是向山东六国炫耀国力,如果魏齐顺利流亡楚国,或者到齐国政治避难也会面临同样的问题,关键是秦王想看看各国的反应,各国的反应便是秦国未来的晴雨表。

魏齐流亡赵国,被爱装门面的平原君收留后七年内赵国经历了无数劫难。女中豪杰赵太后联齐只不过救了赵国一时,面对长平战场那四十万赵国健儿的鲜血魏齐也丝毫愧意都没有,平原君到秦国被软禁了魏齐这才找虞卿商量。虞卿一介草根,靠促成将相和而一举成名,又在长平之战后主张把割让秦国的六城换做结盟齐国的筹码,被赵孝成王赏一城做封邑,但他却能为了江湖道义弃高官厚禄如同破鞋烂袜,陪着魏齐跑路求信陵君,想托公子的关系去楚国避风头。像魏齐这种人,流他人之血表自己忠心,慷他人之慨显自己义气,信陵君也是为了避嫌不想见他,很可能一见他魏国就得提前灭亡了!

魏齐一怒之下自杀身亡,虽然他不是一个好官,但有勇气以死谢罪还真是一条汉子。中国几千年历史,夫差、项羽和崇祯这样的国主太少了。

相关文章

  • 唐诗大乱斗(33)铁甲钢拳!

    鉴于从上一篇文章以来的5天间隔,我希望您能重新回顾唐诗大乱斗(32)绞肉场[https://www.jianshu...

  • 唐诗大乱斗(32)绞肉场!

    八一四,西湖宾; 志航队,飞将军; 怒目裂,血飞腾; 振臂高呼鼓翼升, 群鹰奋起如流星, 掀天揭地鬼神惊。 我何状...

  • 无题

    寒夜独倚漫山书,台灯伴倦苦思读。 位卑不坠临云志,布衣卿相史留名。

  • amiibo-181121

    1.大乱斗系列: 猫眼林克 (for 3DS-WII U Smash):2014的E3展后加入大乱斗,2015.0...

  • 战国策第四篇:自作聪明

    东周与西周对立,相互争斗。 东周要种稻谷,但是上游西周控制了水源。于是,有人替东周去做说客。 “东周正在种麦子,你...

  • 江东周鲁吕陆四任都督,他人气低,孙权对其印象差,实力却最强

    江东周鲁吕陆四任都督,他人气低,孙权对其印象差,实力却最强!(跳动的历史第32期) 东汉末年,群雄逐鹿,各逞风流。...

  • 战国策||【三】东周欲为稻

    东周欲为稻,西周不下水,东周患之。苏子谓东周君曰:“臣请使西周下水,可乎?” 东周想要种稻谷,(上游的)西周不放河...

  • 东周

    西周灭亡周平王继位,周首都迁至洛邑今洛阳。后五百年的周分为春秋/战国。以三家分晋作为分隔线。这个时期的特点就是“”...

  • 东周

    记得很小的时候,家里有一本康熙字典,在字典的最后面有这么一段话: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 东周

    周幽王死后,周平王即位,鉴于镐京残破,又处于犬戎威胁之下,周平王于公元前770年,在郑、秦、晋等诸侯的卫护...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东周大乱斗32布衣卿相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bequ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