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老公出差,我一人晚上管不住两个,大儿子跟奶奶睡。半夜我被尖叫声和哭闹声吵醒,迷迷糊糊听明白。儿子大意是晚上想喝水,奶奶觉得应该喝点热的,半夜喝凉的太伤肠胃。他不干,一定要喝瓶装水。而且还偏偏要喝那瓶打开了很多天的,过期的水。奶奶抱着他,他吼着哭着尖叫着。
惯性思维敦促着我爬起来阻止这一切,第一业已是深夜惊扰四邻;第二这种闹法老人家身体吃不消;第三必须要挫败他的这种无理取闹。可是,我停了停,静了静心。为什么我分明听到了儿子声音里的某种愤怒,某种求而不得的无助,以及面对冰冷的绝望。他那种声音里复杂的情感真的不是一瓶水就能生产出来的,是积压在灵魂深处的哭泣。那一刻,我听到了那个内在小孩。
坚定地起身,坚定地走到他跟前。“妈妈在”三个字脱口而出,没有任何预想没有任何当下的思考。我打开怀抱将他搂了过来,用心贴着他的胸腔。“妈妈在”“妈妈在”……哭泣瞬间停止了。
"妈妈在"这句话,是世上最有效的疗愈在他停止的当口,我的眼泪却要流下来了。为什么我用了那么多年才领悟到人的心需要柔软。
放弃对抗,学会接纳,真的不是口号喊喊的高大上。母性也不是服务于洗衣做饭陪作业来体现的。“妈妈在”意味着一切委屈、烦闷、不如意、愤怒,都会有那么一个母性的力量去接纳,然后回馈浩瀚的温暖。一如孕育生命的子宫,无条件的包容内在的灵与肉。
而事件的另一个惯常版本是,我呵斥他,责令他闭嘴,因为他惊扰了四邻,累坏了他奶奶,而且也影响他自己明天上学。于是他越哭越凶,我越来越烦,然后我加重了对他的呵斥。最终,他带着抽泣声回归睡眠,我因为生气而无法入睡。而现在,一句"妈妈在"让他停止了哭泣,平静的睡去,简直像魔咒一般催眠了他。
"妈妈在"这句话,是世上最有效的疗愈反观下来,面对亲子关系,1,放弃心灵对抗,以惯常的非黑即白二元对立的观点去看待小孩的行为,得出非黑即白的观点。调动力量去压制孩子,孩子容易滋生小我,越来越脱离本真。2,小孩的愤怒常常和事件本身没有关系,听+懂,就好了。事件顺其自然就过去,对抗莫名其妙会消失。3,"妈妈在"由心而说,让他感到温暖安全,愤怒委屈当然不见了,因为暗藏他们的阴影温床被光明驱逐了。
妈妈们不妨多用心说说"妈妈在"这句“魔咒”,是处理小孩愤怒与委屈最有效的疗愈。
11月7日,立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