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眼中的杨季康先生

作者: 迷小希 | 来源:发表于2017-08-21 10:24 被阅读533次
    人淡如菊,安之若素!
    “杨季康”名字的由来

    《杨绛传》这本书的前半部分是在零碎的时间里慢悠悠地品过,后半部分则花了一个下午看完。一本书看完了,先生的一生似乎也停止了,然而记得她的人还在,也许季康先生本意并非是让人们记得她,反而更希望将自己忘记。

    毕竟先生生前就不是一个爱热闹的人,除了和家人朋友一起的时光,她最爱的事情就是让她一人,一桌,一笔,几本书,便可打发,有人扰,她也会心生恼。

    也许很多人不一定知道杨绛先生的本名原是杨季康,又因为先生自来不喜被打扰,而我将要执笔赞扬她,却心生出一种“冒犯”之念,所以想来不然用别人并不熟知的名字好了,尽管还是有不少人是知道的,没办法,我也只能抱着一种侥幸心理去称呼了。

    我怀着一种忐忑的心情,一笔一划的来追忆杨季康先生,唯恐因我的文识浅薄,辱没了先生的百年芳华。

    在没有看这本书之前,我可能并没有刻意去了解这个被钟书先生称为“最贤的妻,最才的女”的杨季康先生,心怀愧疚的我还是从朋友口中得知“杨绛”这个名字,再到今天我得知杨绛名字的由来,竟是因为季康先生在创作戏剧的时候李健吾给先生临时取的笔名,而也是因很多人在念杨季康的时候,会听成杨绛。

    而在《称心如意》一剧上映后,杨绛因此而声名鹊起,就这样人们记住了杨绛先生,却不知道杨季康是何许人也。

    笑对浮生,跋涉人间

    杨季康先生于1911年7月17日出生在一个书香开明家庭里,于2016年5月25日在北京协和医院逝去,一位百年老人,一位在别人眼里优雅了一生的才女子,带着一身的香气安静地去往了另一个有钱钟书,有女儿的世界。

    也许,她走的时候是及其安详的,她的一生如此地安静美好,也完成了丈夫最后的嘱托——好好活,留她一人清扫这现实的战场,她也做到了一尘不染。这期间,她一个人太累了,真的想好好歇一歇,和他们父女俩小聚一番,再重现先生书里的《我们仨》,面对这样的杨季康先生,我们能做的只有祝福,就像当初先生对病逝的女儿说的那样:“安心睡觉,我和爸爸都祝你睡好!”

    世间最美,属她一人

    与其说我羡慕杨季康先生的爱情,不如说是一种求而不得的嫉妒。也许你会告诉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经历,也会有不同的体验,别人的不一定都是最好的,适合你的才是最合理的。我并不是不懂,只是面对这样一个有才有德有貌,又嫁的好夫婿的女子,难免会招致其他有遗憾缺失的人的妒忌之心,也在常理之中,但这种嫉妒却并非是恶意的,也不带任何攻击性。

    但如果你问我,我哪里有缺失的话,我不会告诉你我长得丑。自然这也怪不得我爸妈,基因本是好的,怪我自己长残了呗,自己扛着。

    对于杨季康先生和钱钟书的爱情片刻描述还历历在目,他们的爱情并没有民间传的徐志摩恋林徽因那般的轰轰烈烈,却并非是古时那种男耕女织的悠然生活,只是他们有共同的爱好,仿佛是命中注定的姻缘,也相遇的刚刚好。就好像两杯温开水碰到了一起,就擦出爱的火花。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在那个时代,他们的婚礼算是很时髦的,有订婚一说,对于季康结婚时的礼仪也都是极为合理的,没有那些繁杂的旧习俗。这对原本生长在开明家庭里的杨季康先生来说,这该是莫大的幸运,加上遇上了钱钟书这般真性情的才子,可谓是幸福溢于言表。从杨季康能为了丈夫洗手作羹汤就看得出,她对钟书先生的爱有多深;而从本就在生活上显得“拙劣”的钟书先生,能够坚持做早餐给夫人吃,也是可见一斑了。

    他们经历过许多的风风雨雨,时代的血腥,残酷,现实,那个动荡的年代,本就意味着有更多的考验。而对于杨季康、钱钟书这对夫妇来说,所有的磨难只不过是为了重建将来的美好做准备。人生而艰难,而那些苦难并不是为了让他们在乱世中变得失望,而是要在经历更多之后还能变得更加坚强,这才是磨难的本意。

    我以为就徐志摩先生的诗歌浪漫的很,殊不知钟书先生的情书也写的了得,他与杨季康先生的信件里就展露了不少浪漫的细胞,就比如这首吧:

    缬眼容光忆见初,
    蔷薇新瓣浸醍醐。
    不知靧洗儿时面,
    曾取红花和雪无。

    这是一首钟书初见杨季康时所作,可见季康的美貌与气质,钟书的才华和浪。杨季康在多个角色中转换,钟书也一样,他们是彼此的良师益友,更是生活中最好的伴侣。季康先生曾说,“钟书在哪,我就在哪,有钟书的地方就是家。”

    对于他们而言,一生得如此良人,如此,才好!

    且以优雅过一生

    这都是书中的杨绛,别人眼中的杨季康先生。因为先生对自己的要求极高,并一生朝着自己的目标,不求有多大成就,但愿可以将一生倾付于文学。这也是为何先生在即将逝去前夕将一生所得稿费与版税捐给母校清华大学成立“好读书”的资助基金,去帮助那些贫寒却又爱好读书的学子们。

    而我也是那个别人,因为这世上再也不会有第二个杨季康(杨绛先生)了。所有的赞誉都在别人眼中,而在我看来,再多的赞誉也无法真正描述季康先生的一生,她的百年人生岂是寥寥几字能够容纳的了的。

    在爱情上,先生的爱情无人可艳羡的来,63年的彼此扶持的时光便是最好的见证。

    先生的才情与生活的柴米油盐

    从书桌上的笔墨纸砚到生活中的柴米油盐,杨绛先生摇得笔杆,握得锅铲,可谓是上得厅堂,下的厨房,就好像是个巨人一般,撑起了半边天;但在钟书眼里,他舍不得让夫人形容憔悴,十指粗糙,有时候她就像是个孩子,需要钟书的照顾。

    就如杨季康会在做虾的准备工作上掉链子,因为做虾要先剪掉须和尾巴,但由于虾猛地抽搐,吓得她立马将虾子连同剪刀一把扔地上,还一脸正经地对钟书说:“虾,它在动,是不是也会痛,以后我们不吃了好不好?”看着眼前似孩子般的妻子,他笑笑安慰她,从此以后所有的虾都由他来剪,季康先生来做。

    岁月风尘,难掩她的风华

    母亲的文章,似一杯清茶,一杯一杯的加水,却依然芳香沁人;而父亲,就好像是一杯咖啡,浓烈,刺激,喝完了就完了。他们的爱女钱瑗如是说。

    其实,这又何尝不是对他们俩的描述呢,只是杨季康先生该加一些坚忍,钱钟书该加一些温柔,才像极了他们二人。

    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磨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的愈碎,磨的愈细,香愈浓烈。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却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而杨季康先生便是如此。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别人眼中的杨季康先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bkcd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