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焉耆听焉耆话,总能听到好多不太明白意思的词。听的多了,发现焉耆话里有陕西方言、甘肃方言,大概还有四川方言。
大家来自五湖四海,一起劳动生活,时间久了,难免相互影响,很多方面就分不清了,反正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都交织在一起了。语言作为一种交流工具,最能体现人与人的交融。
今天就先说说新听到的一个词——“尕娘娘”。这个词是和回族大姐聊天时听到的,基本的意思也是回族大姐给解释的。
尕这个词,焉耆话里常用。
在西北方言里,尕,就是小的意思,用在姓名之前,表爱昵。比如,尕叔,意为最小的叔叔。
有时候也可以叠用,形容很小或很少,比如,尕尕的,尕尕儿。焉耆话里常用,但这个用法据查是四川方言。
在焉耆,听人说“尕尕儿”,一般要拖长音,音拖的越长,似乎就表示那个要形容的东西越小。这很有意思,可以充分感受到说话人的诙谐。
娘娘,读第三声,在焉耆话里指的是姨妈或姑妈。尕娘娘,自然就是最小的姨姨或姑姑了。
这个称谓我不陌生。小时候父母带我回过安徽老家,颍河边的人也把姑姑叫作娘娘。我的小姑姑,当年爸爸让我叫她“四娘娘”,排行老四的姑姑。
所以,娘娘这个亲属称谓,我想,应该不是焉耆地产的。
回族大姐说喜欢跟我聊天,因为我听她说话的样子很认真。
当然要认真了,不认真的话,就可能听不明白啊!
我猜,大姐喜欢跟我聊天一定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我很喜欢提问。不明白的词我会马上提问,这让大姐每次聊天都能痛痛快快做回教书先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