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七月份的时候,
就想写写关于这些本子和笔的故事。
当日拍照留念,却一拖至今。
这是在我这里学习多年的一名学生拿过来的。还记得那日,她妈妈骑着电动车,载她来到我的教室。她说:“老师,我现在用不上这些东西了,把它们送给在这里的学弟学妹们用。”
这样的情景,年年毕业季都会发生。
似乎已经是约定俗成的事情了,毕业后的弟子们,总会把用不上的书本笔带过来,给后来的孩子们用。来我教室学习的孩子们,不仅学会了知识,更让我高兴的是,也学会了勤俭节约和尊重书本。在此不一一提名表扬那些送书本练习册的弟子们了。
回头说说我的这个弟子。
彼时,这女生已经是一名优秀的大学生,
本科一表在读。
“品学兼优”这四个字,形容她,最恰当。
今时今日的她,爱学习,爱教育,也关心民生疾苦。看她朋友圈发的内容,真正觉得“后生可畏”——正所谓“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反过来说,少年沉迷网络,少年抽烟喝酒,少年追星八卦,少年打情骂俏,囯之又如何?
她在我这里,学习多年,除了老师的培养,自身的努力,其实,我更觉得,和母亲的教育分不开。
这个孩子,逢年过节,如不能亲自过来问候,便发一条长长的祝福信息给我。从刚开始的非智能手机,到今天的智能手机,她的信息,从来不是不走心的随意转发,而是用心用情一字一句打下来的。对于转发的信息,一般情况下,我不回复。即使回复,也是应付。但是她的消息,我总是逐字逐句看完。每每读来,都让我很感动。
这一点,我个人觉得,一定是她的母亲教育的结果。因为,我的母亲,就是这样教育我的——逢年过节,总是提醒我,给师长,亲人,朋友编写一条充满真情实意的短信。在没有手机出现的时候,让我逐个打电话。刚开始,我还不愿意,也不好意思。后来习惯了,也成了自然。大多数时候,不用母亲提醒,自己就能主动去做。
所以,德国人说:“国与国之间的较量就是母亲的较量。”日本人说:“推动摇篮的手也是推动世界的手。”德国著名教育家福禄培尔也曾说:“国民的命运,与其说是操在掌权者手中,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手中。”
所以,一个优秀的人背后,一定有一位细腻的母亲。
回头再说说书本笔的故事吧。我六岁上学,高中毕业的暑假开始教书至今。也许,命中注定我该与书本笔打交道,也或许,我对它们本就情有独钟,因为据我妈妈说,我周岁“抓周”时,就拿了一支笔啃。所以30+个年头里,不是读书,就是教书。
读书时,看到很多同学把崭新的或者没用完的纸笔随意丢弃,觉得很可惜。却也不能做什么。读小学的时候,爸爸从单位要回来的白纸,被妈妈用针线装订好了,我做练习本。初中时,妈妈要来的传单纸,我用来演算习题。也就是说,我从小就珍惜哪怕是一张纸,而这,并非是我父母要求的。
当我成为了一名老师后,更是看不得学生浪费。孩子们丢弃弄皱的纸,我会一一展开,再次发放给他们,做练习。孩子们的笔坏了,扔到纸篓里,我也会捡拾回来,修理好,然后还给他们再次使用。多年以来,我的孩子们,已经习惯了这种方式。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把每一张纸用心写满。把用完的笔芯放到教室一个指定的盒子里,方便用来做我修笔的“配件”。记得有一个孩子上大学后,给我发来自己修笔的图片,并在信息中说“长大后,我就成了你。”那一刻,无比欣慰。
其实,一张纸,一支笔的价值微乎其微。当今家庭,没有谁会特别在乎。但是,我个人觉得,再微小的事物,也是经过了是无数人默默的付出,才有的劳动成果,应该珍视。
大儒范仲淹家训有言:
字纸莫乱废,须报五谷恩;
作事循天理,博爱惜生灵。
古人爱屋及乌,自然对字纸也敬重万分。他们认为纸不能乱丢,要“敬惜字纸”。其实也是要我们留意身边的一草一木,因为万物和人一样,皆有情,有生命。要知道,古人读书前,必净手焚香,其心之诚敬,实为榜样。
这些道理都是长大后才知道的。小时候,我敬重书本,只是因为我的妈妈曾经给我讲过一个故事:孙膑偷看兵书,被师父发现后,他把兵书坐到了屁股底下,从而师父预言他将来会被挖去双膝。妈妈告诉我们,不可以不尊重书籍。更不能用脚去踩踏书本。掉到地上的书本,捡起来后,也要放在头顶,顶三下。至今我还保留着这样的习惯。
《文昌帝君劝敬字纸文》有一句话这样说:泸州杨百行坐经文,而举家害癞。似乎与妈妈讲的故事有异曲同工之妙。
也许,我的想法和做法并不一定正确,也许即使我是正确的,也不能改变所有的孩子。但是
我坚信,教育,是一盏灯点亮另一盏灯。只要
我们用细心耐心在各个方面引导教育孩子,灯一定会被点燃,光明一定不会太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