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雪(画家,诗人)字辉道,号西南才子,生于文山市小街镇,书香世家。7岁习书,9岁始为乡里撰联,13岁曾为当地庙堂写字刻匾,后启蒙于齐白石弟子门下。经过二十多年刻苦专研,他在国画方面有了较高造诣,近年来,何雪在西部几个省区举办了个人画展。作品多次获全国书画大赛”曾获“20世纪中国实力派书画家”荣誉称号国家一级美术师。
1998年离祖居之地外求学,在西部几省游学。在昆明,丽江,石林,黄果树等风景区,大酒店现场作画,卖而为生。
2008年,在昆明世博园举办个人作品展,
2009年,和云南慈善总会,云南电视台举办个人作品公益活动,2010年后在昆明,开始有自己画廊,工作室。作品被世界世界各地所收藏及交流,日本,泰国,越南,新加坡,美国,新西兰,德国,等等。
2013年,参加云南艺术界,云南雅士得拍卖公司,雅安地震大型公益活动。
2014年,和著名画家熊华君先生为昆明 某部大院创作大型书画作品(220平方)江山永固图。
2015年2月,云南13岁花季少女突患白血病需40余万手术费的新闻在网络上引起关注,何雪得知此事后前往看望,并在官渡国学馆进行个人书画公益爱心义卖,义卖所得全部捐出。2015年10月底,何雪两次到鲁甸地震灾区,并牵头发起义卖,善款全部捐给鲁甸龙头山幼儿园。
2017年在文山新华书店办作品展,接受文山电视台专访。
2018创作大型作品(千里江山图,1680*66cm。
贵州国台酒收藏,云南大学附中收藏。
2019用时十年创作完成云南十六州作品集。
何雪的山水风光画不仅神形兼备,而且体现出人文情怀,市场销路看好。他说:“我不是象牙塔里的‘学院派’,我是自成一体的‘江湖派’,自学成才,走的是市场化之路。”处在不惑之年的何雪希望,在有生之年像著名画家张大千大师那样,建设一个国宝级的艺术馆。
何雪说,艺术是一个修炼的过程,人生是一个累加的爱心,艺术家要有悲悯苍生的菩萨善心,慈悲情怀,方能有传世之作,流芳千古。
编者按
向所有艺术家学习
在中国画发展史上有很多著名的画家,都是在机缘巧合或者生活环境的影响下走进画坛的,例如张大千,受家庭环境的影响,他从小练就了一些很实用的绘画童子功,由此走上了自学成才的道路,虽然在青年时期他也曾得到书画名家曾熙、李梅庵的指点,但其真正的才艺还是自身修来的!现如今云南有一位画家,以其独具山川面貌的,独具自家风格的技法进入了民众和收藏家的视野,他以大山大水的全景构图和对本地风俗的刻画,对山石、树木、雪川、水流细腻的描绘以及笔墨随自然变化而显现出的心境突显,给观者以视觉的震撼和精神回归灵魂家园的静思!他,就是云南著名画家——何雪。
鉴赏
名山胜水城意在胸 大美江河墨于笔下
——评画家何雪先生技入自然是丹青,墨行乾坤在心间
“名山胜水城意在胸” 是讲只有发现了美,才有去表现它的欲望,那就是加工,这个加工就来自于中国很多法则,绘画创作既然是一门艺术,这门艺术就要有自己的手段,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观念,审美观念去要求在大自然当中所发现的对象,需要用中国画的审美去要求他,然后要尊重客观,在尊重客观的同时加以理想化,这就是中国画的这个基本要求,也是法则要求,这样的话,他就不是客观了,这就是中国画家所总结的叫做“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再到笔下之竹”,大美江河才能墨于笔下。
画家何雪先生通过多年的自己实践,愈发觉得中国的审美高度,中国的哲学思想的高度,中国的审美法则的那种严密、那种精神,世界独一无二。从云南十六州作品创作想法的萌生到作品的问世,历时十年之久,其作品虽不是最好的,但可以说在中国画界,作为第一人为云南的山山水水,风景名胜造像第一人,实属当之无愧。欣赏何先生的十六州作品,从整体看,展现的是日出天地正,煌煌辟晨曦,秀丽而又宏伟的山景图,从细节出发,画面中既有旭日未出,其辉已透的隐约,又有山川静立,其形已显的豪迈,陡峭的山峰,俊朗的雅石,凝聚成浑厚苍朴的山川景象,勾勒出了山的脉络,石的纹理,而由此形成的俊雄昂然的气势,华润苍厚的笔风,将云南十六州的风景,文化,民族,名胜,人文,历史,地理,环境,艺术等都囊括其中,名山胜水城意在胸 大美江河墨于笔下,这正是何雪先生“笔墨随当代”精神内涵的展现!
纵观何雪先生的成才之路,一生即无缘专业院校,亦无师承传授,他独自一人在艺术的道路上思索求真实践,向经典致敬,向传统继承,是画家何雪先生绘画学习的主要途径,我们正是在这样大的一个文化语境下,来解读和欣赏何雪先生你给的作品的。宋朝山水始终是现代的我们难以翻越的一座高山,画者那种情怀和心境的烦躁更是我们难以了解的。欣赏何雪先生的宋之路,在传统与现代交织的多元化格局中,做了大量的探索和延伸,不只是单纯的技法形式的创新,而是对当下复杂多变的生命形式和审美思维嬗变的一种自然感情流露,通过对云南风貌律动的一种把握和自身对生命万物的感怀关照,才使得其笔下的云南十六州作品笔墨形式更加感性且真实,极具生命活力,从而给观者呈现出全新的视觉效果。
笔墨与宣纸的碰撞,产生了变化无穷的变幻,在这个特定的范畴里建立属于自己的特有视觉符号,确立自己的审美思想,形成自己的画作品格,是画家何雪先生多年来始终追求的艺术目标。何雪在刻画十六州本身面貌的基础上,将笔墨进一步概括,甚至在某些画作中提升到近乎抽象的程度,在笔墨飘缈、聚散开合之间,将自已的笔墨从浓淡干湿、快慢徐疾的言情状物上升为高品格的笔墨语言特质,这是他自己画作从形而下描摹物象到形而上精神层面的转变,也是他精神的自觉追求。以云南十六州作品来看,已然构成了行宋之路艺术家的艺术创作纲领,以传统作为根基,并寻求突破,努力融合现代艺术,经过驾驭和重组,衍生出唯美,含蓄,简约又现代的语言范式,这种动人情感的力量,就是何雪先生艺术作品的感染力,终归于“意境”。意境一词最早出现在唐代的诗论上,“少陵笔墨无形画,韩干丹青不语诗”,山水画进入宋、元高峰时期,画论上明确要求绘画也要象诗一般追求意境。以至宋代画院以诗名为画题,考试选优也要求画和诗一样“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因而“有境界则成高格”成为评价中国画的最高标准。 细读何雪先生的所有作品,注重捕捉和提炼物象本身意蕴,以神取胜,在物象与心相之间自由发挥笔墨的意趣,以丰富多变的笔墨抒写,把作品整体的气息贯通作为根本追求,给观者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理震撼。
当然,何雪先生的作品,笔者估摸应该还是以董其昌的审美旨趣为主导的仿古、师古风气。就以对古迹的模仿,宋元古迹而言,何雪先生又能看到多少,即便看到了,又有多少是真,多少是伪,这无疑是何雪先生仿宋之路最大的审美障碍。但有志者自有千方百计,当年不乏行几百里求名迹一见者,也不乏借名迹早暮临写,至归还时还依依不舍地在默默追摹,数年重睹时竟有如见故友之情。
今日的何雪先生虽身在彩云之南,其作品却不胫而走普及全国,只事耕耘不急功利,其艺术之魅在广大书画爱好者中广为流传且深得赞誉。
作品展示
临沧翁丁原始部落 昭通豆沙关 怒江丙中洛 西双版纳独木成林 香格里那虎跳跃 丽江玉龙雪山 保山腾冲大热海 楚雄元谋土林 大理仨塔 曲靖珠江源 普洱茶马古道 红河元阳梯田 德宏翁丁原始部落 文山广南坝美 昆明石林 玉溪澄江抚仙湖德艺轩
编者:郑启轩
联系小编
做推广我们最专业,你不进来看看再走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