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路很长,我们常在一个个十字路口徘徊,学业、工作,事业,该怎样作正确的选择?名利,爱情哪个重要?却往往因贪慕虚荣,而蒙敝了双眼,一念之差,迷失了方向,醒来为时已晚。。
路遥的成名之作《人生》,主人公高加林是处在改革时期,陕北高原的农村小伙。高中毕业后成了一位民办教师。村里的书记让儿子取代他的位置,被迫他回到土地。同村美丽善良的刘巧珍,用真挚的爱唤起,高加林对农村生活的热情和信心。
后来,高加林因叔叔的关系,走后门在县里当了通讯干事。随着他环境身份地位的转变,受到了城市姑娘黄亚萍的仰慕。面对黄亚萍热烈地追求,高加林感情的天平开始倾斜,在纠结中艰难选择。他,黄亚萍,张克南三人感情纠葛发展的矛盾,导致了高加林从城市再回农村的结果。而最终与心爱的巧珍失之交臂。
1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
高加林有知识有抱负,他教师的职位被书记的儿子替换下来,回村成了一个地道的农民。他愤怒,痛苦,拼命地干着不熟练的农活,来发泄自己的情绪。
暗恋他的刘巧珍,暗中跟踪他。帮助他卖完羞于喊出口的白馍,为他买了纸烟。大马河畔她表达了自己对高加林的爱慕之情。
巧珍炽热的爱,给失意困顿的高加林带来极大的安慰。他从巧珍纯朴美丽的爱情里,又深深地感到:他不该那样害怕在土地上生活;在这亲爱的黄土地上,生活依然能结出甜美的果实!
(当爱情在一个青年人身上第一次苏醒以后,它会转变为一种巨大的力量。甚至对生活完全失去信心的人,热烈的爱情也可能会使他的精神重新闪闪发光。)
但生活总不会是一成不变的。由于农村闭塞落后,高加林和巧珍的自由恋爱被曝光后,受到了家人的阻挠和旧观念的抨击。两人不畏惧世俗的目光去县城,自己掏钱清理被污的井水,却被愚昧的村民质疑为下毒。有着独立思考的高加林对现状无可奈何,又不甘命运摆布,纠结痛苦,心里发生了变化。
(她的爱情和温存像往常一样,给他很大的安慰。但是,已不能完全冲刷掉他心中重新又泛起的惆怅和苦闷了。过去那些向往和追求的意念,又逐渐在他心中复活。他现在又强烈地产生了要离开高家村,到外面去当个工人或者干部的想法——最好把巧珍也能带出去!)
叔本华说:生命是一团欲望,欲望不能满足便痛苦,满足便无聊,人生就是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
爱情虽滋润了高加林,却熄灭不了他内心的奔腾。
2 无保留的爱,是一种无我的爱。
对于巧珍来说,她恼怒父亲没供上学校,使自己成了个白丁。但她喜欢有文化有意思的人。她从心底里爱上了高加林,爱他潇洒的风度、健美的形体,以及时常显露出来的大丈夫气质,还有他一身的本事。
雨果说,真爱的第一个征兆,在男孩身上是胆怯,在女孩身上是大胆。巧珍就是如此。
从赶集那天表达爱意,得到高加林的回应。巧珍陷入爱河,过量分泌出的多巴胺,让她无比快乐。
她心疼不擅长干农活的高加林,设身处地的为高加林考虑,甚至谋划两个人的未来。“看把你累成个啥了。你明天歇上一天!”“等咱结婚了,你七天头上就歇一天!我让你像学校里一样,过星期天……”
当村里传出他俩的谣言,巧珍因败坏门风受父亲挨打,她对高加林的爱丝毫没有动摇。他们肩并肩走了出来,向农村的旧观念和庸俗的舆论挑战。把自己的幸福向整个世界公开展示。
巧珍知道高加林想离开高家村的心思,从内心来讲,她不愿意高加林远走高飞,离开她。可看见亲爱的人苦闷的样子,又希望他出去工作。只要高加林愉快她心里就愉快。
高加林终于如愿以偿去了县城,淳朴的巧珍放下心中的不舍,无私地送他出了高家村。
这世界上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能够“因你的悲伤而悲伤,因你的快乐而快乐”,那是一种难得的真情意。
巧珍的真情意里还包括着,一个没有文化的人对文化人的崇拜和敬仰。正是这两者之间的悬殊,让高加林漠视了人格上的平等,伤害了她。
3 风乍起 吹皱一池春水
进县城的高加林成了一名通讯干事,因文笔出采,工作得心应手。他在水灾面前不顾人身危险,采访到的几篇新闻稿,获得了好评。高加林激动,热情高涨,幸福感爆满。职业的自信,和自我价值的体现,高加林对未来之路充满了希望。
高中同学黄亚萍找上门来,两个人上学时就很谈得来。亚萍其实那时候就有点喜欢他。加林的性格、眼界、聪敏和精神追求都是她很喜欢的。只不过加林是农村的,再加上他的家庭条件差,让她心有不甘。
后来家庭条件相当的同学张克南,与她走到了一起。如今眼前这个才气加帅气的高加林,打破黄亚萍平静的生活。一直养尊处优的她,物质已勾不起她的欲望。她需要一个兴趣相投,与之精神上契合灵魂上的伙伴。黄亚萍向高加林展开了猛烈攻势。
环境和身份的转变,加上工作上所出的成绩,高加林的自尊心得到了最大的满足。黄亚萍这个有文化,聪敏,漂亮,家庭条件又好的南方姑娘,吸引着他。同时还有她看待爱情的角度:追求个人幸福是一个人的权利和自由,“我是我自己的”,谁也没权力干涉她的追求,包括至亲至爱的父母亲。
(别说是她和克南现在还是恋爱关系;就是已经结婚了,她发现她实际上爱另外一个人,她也要和他离婚!)
黄亚萍对高加林的爱是认真的。
高加林的心动摇了,反复考虑,觉得不能为了巧珍的爱情,而贻误了自己生活道路上这个重要的转折——这也许是决定自己整个一生命运的转折!不仅如此,单就从找爱人的角度来看,亚萍也可能比巧珍理想得多!
黄亚萍和他有共同语言,这将是一次前途和爱情双赢的选择。
当巧珍还在惦记着她的加林哥钱够不够花,被子暖不暖,高加林却在犹豫该怎么和她作个了断。
爱情的世界里,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你在努力的靠近对方,而对方却在努力的接近别人!
大马河边从他们爱的起点,变成爱的终点。高加林以调工作为由,挑明两人的关系,善良的巧珍顿时明白。她泪流满脸,但还关心高加林的未来,也不愿因自己所谓的“无用”而耽误他的大好前程,她坦荡地放手。
高加林和黄亚萍陷入罗曼蒂克的热恋中。县宣传部作为重点培养对象,派他去省城培训,他兴奋不已,眼前似乎出现了一条金光大道。他把对巧珍负疚抛在了脑后。
然而,黄亚萍忘了,在这场感情的角逐中,受伤害的还有张克南一家。张克南宽厚忍让,并不代表他母亲有此胸怀。张母揭发了高加林凭关系走后门,换取工作的内幕。一纸令下,高加林回归原处。
爱情在现实面前是脆弱的,黄亚萍的爱是坚决的。她爱高加林的才华和帅气,她唯独不爱他原本的身份——农民。可是这个身份就是他的一部分,不论你认同与否,难以分割。这种有保留的爱,真实得令人窒息。高加林在那一刻幡然醒悟,自己心里真正爱的人是巧珍。
4 生活没有结局,需要学会放下,学会接受。
高加林回到了高家村,村里的人没有奚落他,这个伤了巧珍的负心汉。他们从庄稼地钻出来安慰他,已为人妇的巧珍,去书记家央求,让他回学校再去教书。
她像大地般的胸怀无比宽阔,能容纳了人世间的所有痛苦;拿得起,放得下。亲人的爱护,黄土地的力量,足以使高加林放下过往,坚实地走下去。
罗曼罗兰说 :“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在看清世界的真实后,依然对生活充满希望与热情。”
读过《路遥传》人知道,高加林有几分和路遥的经历相似。这是八十年代,改革初期的时代缩影。有抱负的青年想跳出闭塞落后的农村,去文明繁华的城市寻求理想,体验爱情那份美好。而城市农村的身份落差,让他们四处碰壁,在时代条框限制的束缚下挣扎,留下这一路呻吟。
每个人的人生各不相同,相同的是做人的根本。无论顺境还是逆境,得意失意都不要丢掉自己做人的本心。一步一个脚印,才能踏踏实实走下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