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必读|青岛新阳光心理研修ABA践行课第二节:强化原理

作者: 鸿蒙小筑 | 来源:发表于2022-04-26 07:14 被阅读0次

紧随某个行为之后所发生的事件(行为之结果),使得该行为再次出现的可能性增加。行为受其结果的影响由少而多不断增加的现象,称之为强化。使得行为出现的可能性增加的行为后事件,称之为强化物。强化物可能是物质的,也可能是关系的,或者是某个机会或特权等等。

譬如说,儿童在喃喃学语的初期阶段,可能有无意识地叫mama的行为,如果他的妈妈每次都在孩子发出mama时有意识地表现出惊喜,用充满喜爱的眼神望着她的孩子,嘴角微笑着夸这个孩子“聪明,会叫妈妈了”等等,则孩子在与妈妈互动的过程中叫mama的行为可能会增加,甚至变成有意识的主动的行为。这个过程就叫做强化。妈妈在紧随孩子发出类似mama的音节行为之后的一系列行为变化(惊喜的表情,喜爱的眼神,微笑和夸奖的言语)可以称之为强化物。这里的行为变化体现为某种亲子关系,我们可以称之为关系强化物。关系强化物以注意为前提,以富有趣味的表情、言语、眼神、肢体动作为内容。

再如,某儿童看到放在高处的冰淇淋蛋糕但自己又够不着,就哼哼唧唧,并冲着蛋糕的方向撞头,家长发现这样的现象,就拿蛋糕给他吃,他就终止了“哼哼唧唧并撞头”的行为。每每如此,只要看到爱吃并想吃的东西,自己又拿不到,就会有类似的行为发生,如果别人发现并稍微帮他拿得晚一些,他就更大声地哼唧,撞头幅度也更大。这个过程也叫做强化,家长在其“哼哼唧唧并撞头”行为之后出现的“把蛋糕拿给他吃”(或者还兼有抚慰、安慰或者教育的话语)的行为变化也同样称之为强化物。这里的强化物体现为给孩子某个具体的物质,我们可以称之为实物强化物。实物强化物以需要为前提,以满足需要的行为变化为内容。

再如,某儿童在游乐场玩滑梯,本来还轮不到他滑,他哭着喊着挡着推着别的小朋友,非要自己先滑。妈妈没有办法,向别的小朋友和家长又赔不是又道歉,但仍然让自己的孩子得到了这个本来不属于他的机会。其结果是在类似的场合,只要不满足他,他就会更变本加厉地哭闹不休。这个过程也叫做强化,家长在他“哭,喊,挡,推”行为之后出现的“向别的小朋友祈求并代替他赔礼道歉”的行为变化给了他优先滑的机会,这样的事件也同样称之为强化物。这个强化物体现为得到某个机会或者特权,我们可以称之为机会强化物。机会强化物也以需要为前提,以优先获得为内容。

上述强化过程都属于正强化的范例。什么叫做正强化呢?如果行为之后的结果是在环境中增加了某些成分(物质的、关系的,或者机会、特权等等),这些额外增加的成分使得行为出现的可能性增加,这个原理叫做正强化。

如果行为之后的结果是在环境中撤出了某些原本就存在的成分(物质的、关系的,或者事件),这些在原来基础上减少或者撤出的成分使得行为出现的可能性增加,这个原理叫做负强化。负强化在生产和生活领域应用的范例也很多。

譬如,我们在开车或者坐车时,前排的驾驶员或者乘客如果在汽车启动后没有系安全带的行为,那么车内就会有“叮—叮—叮”持续的报警声;如果出现了系安全带的行为,那么环境中的这个警报声就消除了。当人们再置身于车内并响有警报声的环境中时,系安全带的行为的可能性就会增加。系安全带的行为使原本存在的某种环境事件(警报声)消除或者消失,这样的结果反过来又促进了系安全带的行为。这个过程就叫做负强化。

请注意,现实生活中,负强化的原理则常常让人们在下意识里培养和塑造了儿童的问题行为。不难考虑,儿童经常出现的一些问题行为,如哭闹、发脾气、大声嚷嚷、撞头、挖脸、扯头发等等,哪一个对管理者而言不是恶性的环境刺激?在这些情境下,任何能够及时终止儿童问题行为的举措都将因为使该负性刺激终止(不再哭闹、发脾气、大声嚷嚷、撞头、挖脸、扯头发等等)而被强化。能够最快地终止他哭闹、发脾气、大声嚷嚷、撞头、挖脸、扯头发等等行为的措施是什么呢,最显然不过的,就是赶紧满足该儿童的愿望和要求。因此,不论管理者是下意识地或者是无奈地满足儿童,其在此时满足儿童要求的行为都会被强化。对儿童而言,管理者为终止儿童问题行为而采取的措施(在哭闹的时候满足他的愿望和要求)就有可能正强化了孩子的问题行为;而对管理者而言,儿童哭闹行为的及时终止,则负强化了管理者在儿童哭闹时满足其要求的行为。

所以,一般而言,社交互动过程中表现出的一来一往的行为模式往往是彼此强化的结果,双双正强化对方的结果往往是使彼此预期的建设性行为增加,关系更为和谐紧密;而一正一负强化的结果,一方出现的问题行为迫使对方妥协退让,往往使双方关系日趋紧张,紧张到一定程度就会破坏原有的平衡,双方重新较量,然后走向另一个新的循环。只不过这个新的行为互动的循环很少是向着建设性方向转化的,其结局也因而是破裂性的或者是破坏性的。

在领会上述正强化和负强化的概念上应当注意,这里的“正负”指的是环境中增加某个事件(刺激)或撤出(减少)某个事件(刺激),而不管是额外增加某个事件还是从原来的环境中撤出某个事件,其结果都是增加了行为出现的可能性。有人把负强化理解为惩罚,这是一种根本上的误读。倒是通过增加某行为回避或者逃避了环境中的某惩罚性因素(或刺激)还有那么一点贴近的理解。

注:ABA践行课,是青岛新阳光研究所李克富老师推出的系列课程。节选转载,也是我收藏及消化吸收的一种方式。期与读者分享研讨。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家长必读|青岛新阳光心理研修ABA践行课第二节:强化原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ckcy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