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一个班中都会存在好几个后进生,这些后进生是最让我们头疼的,作为老师的我们常常因为他听不懂、不会说、不会表达、不会写而烦恼,尽管我们有时候想方设法帮助他,辅导他,但是似乎没有多大的效果,这是很令我们头痛的事情。
通过观察发现这类学生学习越困难,他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就越多,还发现了这类学生写作业会特别慢,而且还在外面补课,他们把大量的时间用在了写作业和补课中,他们的阅读时间完全没有,而且对阅读也不感兴趣。为了解开这个谜团,我开始去研读教育学,在苏霍姆林斯基的书中我找到了答案,于是我开始实践起来。
有句话说的好,要有四个不停:不停地实践,不停地思考,不停地阅读,不停地写作。为了能够真正的帮助到这些后进生,我必须要做到这四个不停,为此我是这样去实践苏氏理论的。
1.教会学生观察。
上篇文章中说到复习是学习之母,那么观察就应该是思考和识记知识之母。不会观察的学生,往往也是不会思考的,比如我们班的小丹同学,让她去观察一个长方体,她只会木木的望着你,眼神里透出无奈,等着你给她答案,当你继续问下去的时候,她就会各种猜测,说这个答案时,老师反问她一句“是这样吗?”她会立刻说另一个答案,她是看老师的表情来猜答案,而不是自己头脑里的思考得出的结论。正因为这样,她成了我们班的十足后进生。
为了能够真正帮助像小丹这样的孩子,我在上新课时都会有意识地多让学生动手操作,比如在上“年月日”时,我让孩子自己制作一个日历,通过制作日历然后让他们去观察这些日历里存在的规律,并多向孩子问“为什么”。同时我还常常引导他们多观察周围世界的各种现象,这种长期的观察训练,是学生必不可少的智育发展。
2.阅读科普读物和科学著作。为了激发学生对阅读科学书的兴趣,在课堂上可以时不时渗透教学之外的一些知识,把某些知识特意留下来不讲,然后鼓励孩子到浩瀚的知识海洋中游泳,这就是激发了他的阅读兴趣。当然在班里还要有一个小的图书馆,里面要装有各种各样的书籍,包括科学书刊、科普读物等。让他们阅读、阅读、再阅读,借助阅读真正地去发展学生的智力。也就是说后进生阅读的书籍越多,他的思考才会越清晰,他的智力也才会越活越。
3.学会流利地、有理解地阅读。能够流利地、有理解的阅读,他哪怕眼睛离开了课本,但依然念出所记住的东西,同时还能进行思考与所读的内容有联系的画面、表象、事实、现象。要做到这一点,在平时在教学中必须有一系列的练习。比如每天的大声朗读,每天不能有任何理由推脱不朗读,朗读完能根据课文讲解里面的意思,记住课本中没有写到的细节。
这些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从上个学期开始增加了班级里书籍的种类,特别是科普类、科学类等这些书,其中我们班的小福进步最大,他原来学习力是一个很差的男孩,不管是什么科目,他总是跟不上,也不愿写作业,他观察他一段时间,我发现他开始喜欢看一些科普的书籍,看着他孜孜不倦看书的样子,我特别的兴奋,因为我觉得有救了。是的,后半学期我发现他写数学作业写得很快,不再像之前那样磨叽两个小时都写不完。我的眼光没有错,他在之前考试的四五十分到现在的80多分,这是他半学期努力的结果,我想这跟他的有思考的阅读有很大的关系。
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是我们老师工作中最关键的一环,因此我们要足够重视,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去帮助到每一个学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