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About Face 4》目标导向设计的最后一篇读书笔记,通过前面的需求提取,现在我们可以搭建产品的基本框架并不断进行细化,再通过测试去验证。最后,还会提及了一下关于团队合作的一些概念和方法。
本文的基本内容如下:
- 四种设计框架的基本流程:交互框架、视觉框架、工业设计框架、服务框架
- 测试的内容、时间以及相关的问题
- 合作中的创造者与综合者
一、设计框架
产品交互框架
交互框架不仅要对高层次的屏幕布局进行定义,还要定义产品的工作流、行为和组织。步骤如下:
- 定义形式要素、姿态和输入方法
- 定义功能性和数据元素
- 确定功能组和层级
- 勾画交互设计框架
- 构建关键线路情景剧本
- 运用验证性场景来检查设计
1. 定义形式要素、姿态和输入方法
形态要素指的是:产品是高分辨率电脑屏幕上的web应用?是小巧、轻便、低分辨率,无论强光还是黑暗处都能看清屏幕的手机?是嘈杂的公共场所中供众多容易分心的新手使用的信息亭?每种产品的外观因素对于产品的设计都有明显的影响。
姿态是指用户将会投入多大的注意力和产品互动,以及产品的行为将会对用户投入的注意力做出何种反应。
输入方法指的是用户和产品互动的方式,包括键盘、鼠标、小键盘、拇指板、触摸屏、声音、游戏杆、遥控器、专门按键等多种可能。
2. 定义功能性和数据元素
功能性和数据元素代表着界面中要展现给用户的功能和数据,是需求定义阶段中所确定下来的功能和数据需求的具体表现形式。
数据元素通常是交互产品中的基本主体、比如照片、客户记录及订单等,是用户可以访问、反应以及操作的基本个体。同时还要考虑元素之间的关系,因为有很多事相互嵌套的。
功能元素是针对界面中的数据元素及其显示所做的操作,一般来说,功能元素包括数据元素操作工具,以及数据元素的视觉和结构化管理方式。
3. 确定功能组和层级
主要要考虑的问题如下:
- 哪些元素需要大片的视频区域,哪些不需要
- 哪些元素能够容纳其他元素
- 容器如何组织才能优化工作流
- 哪些元素需要捆绑使用,哪些不是
- 相关联的元素使用时顺序如何
- 哪些数据元素有助于人物模型做出决定
- 采用何种交互模式和原则
- 人物模型的心理模型如何影响元素组织
4. 勾画交互框架
这部分没什么好讲的,就是将前面的得到的功能组,层级等勾画出来,不用太过精细,关键要快速、容易修改、易于分享。
5.构建关键线路情境剧本
关键线路情境是以任务为导向的,关注的是一些任务的细节。这一部分包括前面的两个是可以不断反复进行,直到产出比较稳定的设计方案。
6. 通过验证性的场景来检查设计
验证性场景不像关键线路情境剧本那样详细,而是包括一系列假设性的问题,主要目的在于指出设计方案的漏洞。主要有三类:
- 替代场景:指的是一些例外的情况,或者不经常使用的功能等
- 必须使用的场景:指的是那些必须要执行,但又不经常发生的动作,比如清空消息记录、升级等。
- 边缘场景:指的是几乎不怎么使用,但最好应该有的功能。
视觉设计框架
这个过程遵循了交互框架类似的路径,首先在高层次上考虑解决方案,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处理越来越精细的细节设计。
- 开发视觉体验特征
- 开发视觉语言研究
- 将已选择的视觉风格应用于屏幕原型
1. 开发视觉体验特征
选择三到五个形容词来定义产品的音调、语音和品牌承诺。这一组描述性的关键词统一被称为“体验特征”。
2. 开发视觉语言研究
主要是探索多种视觉处理方案,包括颜色、类型、小部件处理、以及整体的外形尺寸和界面的“材料”属性,比如,界面看起来像纸还是像玻璃。
3. 将已选择的视觉风格应用于屏幕原型
这个步骤是在交互框架设计后期进行的,这时整个设计开始趋于定型,有足够多的具体细节用来反映视觉风格。
另外,书中还简单提到了工业设计框架和服务设计框架,感觉比较少用到,这里就不说了。下面讲一下测试方面的。
二、验证与测试
把设计出来的解决方案展示给用户,从而获得用户反馈,对设计有很大的帮助。
测试可以用来验证以下内容:
- 命名:部件/按钮标签是否合理?某些词语反响是否更好?
- 组织:信息是否进行有意义的分类?用户能否在想找的位置找到特定的部件?
- 初次使用和可发现性:常用项目是否易于新用户的寻找?指令是否清晰、必要?
- 有效性:顾客能否有效完成具体任务?有没有犯错?哪里出错?是否经常发生?
测试可以分为两种:最终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前者是对已经完成的产品的测试,后者是对设计过程中交互过程的某一部分进行的测试。
要确保形成性测试成功,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 测试时间不能太早,要在基本的设计成型之后开始,这样才能有实质性的内容可供测试;也不能太晚,这样一旦发现问题,还能对设计和实现进行调整。
- 要挑选适合现有产品的测试任务和用户体验内容。
- 从目标用户群中招募参与人员,并以人物模型为指导。
- 让参与测试人员清晰地执行规定任务,并采用出声思考的方式。
- 直接让参与测试人员使用技术含量低的原型(有例外)
- 协调各个会议讨论,从而确定问题,找出问题的起因。
- 让之前未参与该项目的人充当协调者,从而尽可能减少偏见。
- 关注实验参与者的行为及其基本原理。
- 测试后和观察者一起听取报告,找出并确定所观察到的问题的原因。
- 在研究过程中要有设计者参与。
三、团队合作
关于团队合作这部分现在没有什么体会,不过书中提到了两个概念:创造者与综合者,对我有不少启发,下面主要讲讲这两个概念。
简单地讲,创意者是可以进行无边无际的创意构想,自由地创造、思考和探索的,综合者是需要对创造进行指导和聚焦,引导结果的产出。
下面直接引用书中的几个图来说明两者的区别
关于目标导向设计方法的总结就到这里了,之后应该会继续写《About Face 4》中写到的一些设计原则和设计模式,也有可能是交互设计相关的其他东西。
以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