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关键对话【苹果组】锦潇拆书作业03
目标:学习者拆书后,能够理解非语言信息如何接收和识别
【R片段】 对非语言信息的积极“倾听”
非语言信息常常比语言信息更加难以正确理解,因为同一个信息(比如微笑或者交叉手臂)可能传达着完全不同的几种意思。因此,最好通过下面三个步骤来检验你的理解是否正确:
1. 告诉对方你所看到和听到的、借以得出自己结论的内容。
2. 试探性地告诉对方你对其动作的理解。
3. 问对方你的结论是否正确。
例如:
1.“我问你是否愿意一起去我学习结花边的课堂,你只是轻轻地说:‘听起来好像很有意思。’然后就转移了话题。我觉得你不是真的想去,对吗?”
2.“你刚才说喜欢你的职业,可是又皱了皱眉头。是不是有什么令你不太满意?”
3.“你不停地打哈欠,我觉得你是不是想回家了?”
I·拆书家讲解引导
一般来说,“倾听”就是用耳朵听。但是在现实沟通中,考虑到当时的情景或者彼此的情况,很多关键信息人们不会主动说出口。因此为了达到更好的沟通效果,就需要我们学会“倾听”(识别)对方的非语言信息,比如说一个眼神、一个表情,甚至一个简单的身体挪动等等。
具体如何去做呢?
1、表达出你观察、感受到的对方的表现,从而得出你认为的这些行为代表着什么。
2、试探性地说出自己得到的结论。
3、确认自己的判断是够符合实际情况。
A1
故事一
文字内容首先联想到了心理咨询师职业,他们拥有觉察人类身体语言的特别能力,和树丰老师有过一次线下接触,在那次的饭桌上有两个精通这方面的老师,我一直扮演的角色是倾听者,没想到临走之前A姐说
“你会是一位小公主”他的辨别是从我包包的选择上。
后期和树丰联系,交流深刻了一些,找他咨询,吐露了一些原生家庭的事件。
“那次北京见面我在和其他人交流的时候,在谈论某个问题时候,我注意到你刻意后倾了一下”树丰说。
或许是因为对于敏感问题的回避,所以表现淡定的我,最终还是被无形抓住了这该死的细节动作。有时候就算是再怎么可以隐藏自己的内心情感,细枝末节的非语言动作都会暴露在别人面前。
故事二
身边有这样一位朋友,昨天还在一起吃饭,她在和之前好友语音聊。
我开玩笑的说“没想到你是这样的人”
她随意说了一句,“我只是对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子的话而已”
这让我联想到一些自己身上的经历,为什么同样的话题,问及不一样的人,他们的反应会如此不同。很有意思或者很深度的一些话,给他们说了,为啥只是简单回应了我一个尴尬而又不是礼貌的微笑呢,满脸黑线,然后留下一片安静。出差中,交流最多的就是所里的同事,有过好几次这样一个情景――我在和她正儿八经说一件事情,或者对她传递给我的信息进行回应(以我的故事)她的惯用动作――眼神开始游离,低头,然后恩啊的简单回应着。这样的反应对于我来说很是尴尬,我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只能转换交流方式,将主动的话语权转接给她(因为她比较喜欢说话,所以,我只能选择做一个倾听者)这是我所想到的一个转换方法了,如果说R片段中所讲,对于倾听者的反应,我去直接询问,总是感觉显得过于唐突(因为我觉得不是很熟悉的人,我做不到这样直接询问,只能勉强转换交流方式,或者就像我和同事的情况一样,因为了解到她比较爱说话,所以我只能将说话的权利重新转角给她)
A2
与人交流,先了解他是什么样子的人,所以,在交流的话题和形式中才会尽可能的减少尴尬,交流上也会更加愉快一些。这是我在我好友身上学到的。同样的好玩的事情,自己认为搞笑,可是在别人看来或许没什么(毕竟人的笑点和泪点也是各不一样的)
当然,我知道这样转换话语权的方式不可能针对于所有人。了解一个人,同时了解一些非语言信息的深层含义,避免在交流过程中出现尴尬场面,好在及时发现气氛不对的情况下灵活转变交流方式以及交流内容,方为大智。
问题:
对话过程中,如何才能将自己的主要观点简洁明了传达给对方。(有时候自认为讲述明确的问题,别人却听不明白)
【苹果组】锦潇拆书作业03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