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5日 星期四 晴
1
昨天,小雨绵绵,不急不徐。整个沂蒙大地,烟雨蒙蒙,宛若江南小镇,烟雨中的高楼,不禁让人想起“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画面。
即使是夏天,骑行在雨中,也明显感受到风雨中丝丝凉意沁入肌肤。我一只手撑着伞,一只手扶着车把,双脚不自觉的加快了速度,没有了往日的淑女风度。
假若没有雨我可能不会骑那么快,风雨,给了我兼程的机会。所以,有时候,风雨会让我们遇见更美好的自己。
2
我想起了周恩来总理, 它虽然出生在一个封建官宦家庭,但到他的父辈已经衰落,家中的进益甚至不能维持生活。
他的命运也比较波折。他自己回忆说:“我出生后……把我过继给叔父,由守寡的叔母抚养……”
从六岁开始,他就随两位母亲一次又一次地搬迁漂泊,而且家中的变故也尤为剧烈。
在九岁到十岁间,其生母和嗣母先后去世。幼小的他带着两个弟弟在族人的帮助和接济下度日,受了不少屈辱。
周恩来说:“我从小就懂得生活艰难。父亲常外出,我十岁、十一岁即开始当家,照管家里的柴米油盐,外出应酬。在这方面,给了我一些锻炼。”
金冲及先生在《周恩来传》还披露了一个细节:少年周恩来在家中墙上贴一张纸,按封建家庭的习俗,“把亲戚们的生日、死期都记下来。到时候还要借钱送礼。东家西家都要去,还要到处磕头。”
幼承家计的经历使周恩来积累了一定的办事和协调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他柔中带刚、愈挫愈奋的心理品质。
这,是他后来成为国务活动家的起点。
有了这个起点,才会步步为营。所以他在求学时继续习惯性发挥“管家”的本领。他和张瑞峰、常策欧等发起成立“敬业乐群会”,大家公认他出力最多。
他说:“人之立于世,既不克效禽兽草木之自为生活,要必有赖于公众之扶持,而服役之事,乃为人类所不可免。”
他在学校甘于奉献,凡力所能及之事,从不吝惜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仿佛“无时无地而不有责任系诸身”,别人视之为愚,但自己“觉倍有乐趣存于中”。从南开中学毕业时,《同学录》对他作了这样一段评语:“君性温和诚实,最富于感情,挚于友谊,凡朋友及公益事,无不尽力。”
风雨,可以让我们优秀的“种子”生根发芽。
3
简书里有一位大咖,资产以亿来数,已经出版了31本书,作协会员。
可是,如今的他却是穿过风雨后的新生。
他曾在特种兵部队服役,训练的余暇,拿起笔,写文为伴。五年后转业,分到机关单位。
风雨,猝不及防。机关精简人员,他在其中。长夜痛哭后,一头扎进江湖。
十年销售,砥砺前行。四十岁,“一意孤行”借款三千万投资创业。
期间从未停止笔耕,长篇小说《小创业》写出了他的创业故事。一本接一本。现在,自己还运营两个公众号。现在,依然,每天4:30起床看书写文章。
风雨,打不到你,便帮你冲刷出一条新路。
风雨,是人生的常客,莫怕!要有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智慧,有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气。相信风雨中的那点痛,只不过是成长的阵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