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年轻人,好象没信仰的人为大多数。可我的父辈们可和我们不同。他们那代人可是从旧社走过来的人。他们热爱新中国,热爱共产党,愿意为党的事业付出自己的一切。
我爸和叔都是初五十年代入的党。都有坚定的信念,从没动摇过。老弟兄俩一回家,形影不离,他俩把信仰挂嘴上,吃顿饭也不闲着,总是向我们小辈们灌输他们的思想。他们时刻关心着国家大事和党的需要。他们对党的忠诚令我们一群小辈们自感惭愧。
1958年,为了研制第一颗原子弹,中国在全国范围内招兵买马。叔是技术骨干,党的需要就是使命,他义无反顾地报了名。爸历来是叔的导航灯,当然及力支持。虽然叔和婶都是爸从小带大的。爸比叔大十三岁,比婶大十六岁,爷爷一直身体不好,爸成了家里的顶梁柱。婶是童养媳,他们从小把哥当父亲。在党需要的时候,父亲把他最疼爱的弟弟献给了祖国。
叔作为首批人员,和战友们向海拔三千多米高的青海苍茫的草原深处挺进。茫茫戈壁滩,一切白手起家。气候恶劣,开水只能烧到八十度,连米饭都煮不熟。他们这群党的好儿女,在共和国历史上书写着不朽传奇。
叔叔为了他的信仰,为了党的事业,去了遥远的青藏高原。可爷爷疯了,他本来身体不好,加上心痛儿子,想念儿子,整夜整夜的睡不着,终于精神失常了。过了几年,五十七岁的他就离开了我们。
我爸是一个精神很强大的人,从小到大,没什么事能把他击垮。这一次,他也终于挺不住了,他象爷爷一样,也日夜想念我叔。得了神经衰弱毛病,住进了疗养院。住了没多少时间,他急着出了院。他是大型国企领导,他人在疗养院,心在厂里。
那时候三年自然灾害,全家人连自己肚子都填不饱,却还要把大米从牙缝里省下来留给叔。叔每年一次探亲回家,家里总是把省下的各种东西让他带了走,因为他比我们更艰苦。没过几年,爸又作主把婶也送去了青海
他嘱咐他们要在那里安心地把工作做好,全家人是他们的坚强后盾。因为青海气候恶劣,生活艰苦。婶每次怀孕都提前回上海。生下孩子二个月她回青海,把孩子留给我妈。三个孩子都是我妈抚养大的,户口簿上我爸四个女儿,最小的弟弟户口报在青海。
我爸妈对三个孩子比亲生的还宝贝,对自已的三个孩子反而关心少了。以至于三个孩子都亲切地叫他俩爸妈,自已的爸妈到长大了都没叫过。我叔小有遗憾的说:真象大家说的,我们这群人,贡献了自身,还贡献了子孙。但我们不后悔,共和国的历史上有我们的功绩。党和人们不会忘记我们。
退休时政府给他们安家费,叫他俩回上海。但他俩说,九院就是我们的家乡,九院在哪我们就在哪。我们从青年到壮年,从壮年到老年,一直跟随九院。我们对九院的感情,外人是无法理解的。
家里人都盼他们回家乡,叶落归根历来是中国人的老观念。可老人坚持自已的想法。前两年,老人回家乡。由于年纪大了,我和妹妹不放心,就陪他们回绵阳。正好看一下他俩为此奋斗了一辈子的九院。
现在的九院,早已不是当年那个荒凉的戈壁滩。他俩居住的地方山青水秀,四边都是配套的服务。应有尽有。我们也放心了。同意了他俩的决定。
春节前,他俩个女儿特地去绵阳陪他俩过春节,还为他俩在绵阳买好了墓。他俩年纪大了,回家不方便了。说好了以后每年过去陪他俩过年。辛苦了一辈子的他们,应该有个幸福的晚年。共和国永远不会忘记他们!青海基地的碑上早就刻上了他俩的名子!
![](https://img.haomeiwen.com/i4646786/837642e3bf4d043a.jpeg)
现在绵阳科技城的纪念馆就座落在叔居住的地方。里边真实地记录了他们的奋斗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