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有一个微博博主曾发过这样一条微博:如果年轻的时候,不逃课,不泡吧,不拍拖,不玩游戏,也没有为一些热血的事情熬过夜,通过宵,请问,你的青春给狗吃了吗?
下面评论当中,让我印象最深的一条是:你这样的青春,连狗都不吃。
然后,各种撕逼。
之所以对这条微博印象深刻,不是因为它的观点有多么新颖,也不是因为它的评论区有多么热闹。而是因为,这是一个朋友转给我的。
朋友转给我时,还对我说了这么一番话:“嘿,看到没有,这才是青春。你别老是看书,该high的时候就要出去high,别二十岁就活得像个八十岁的老头一样,生活规律多呆板无味啊。还有,你别总写一些同龄人不会看的鸡汤文,要写就写一些八卦娱乐旅游美食嘛…”
我乐呵呵地回了一句:“没事没事,用心写,会有人看的。”
其实刚开始写文章的时候,我并没有那么坦荡,那时候,我不仅玻璃心,还特别在乎每一个人对我的看法。
虽然那时关注我的读者很少,不过有时还是会有一些读者在后台留言。有一次,有个读者在后台留言说:别写来写去就一种风格啊,看腻了都,你试着写写热点和娱乐,换换口味。
看完读者的留言后,我有点小慌,心想不能让读者失望啊。于是,赶紧尝试着写了一两篇娱乐热点。可写完推送后,又有别的读者不乐意了,有个读者在取关我之前留了一段话:亮哥,你怎么会写这一类的文章?这不是你。
那段时间,我特别忧郁,忧郁到不知该如何动笔了。
“我明明很努力了,为什么还是有人不喜欢我?”当时,这个问题在我脑子里徘徊了好久。
本以为时间会慢慢淡化心中的忧郁和纠结,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那时有一篇写大学生活的文章,有幸上了简书首页,接着阅读量开始蹭蹭蹭地往上涨,掌声和鼓励也随之而来,当我暗暗窃喜时,一阵负面的声音“跳”了出来,杀我个措手不及:
“写的什么狗屎啊?”
“垃圾,就你这样还能上首页。”
“你是不是缺钱,要不要老子打赏一两块给你啊?”
“......”
当我第一次看到这些狠毒的留言时,内心几接崩溃。崩溃的原因不是语言太狠毒,而是来自内心的无助:为什么一篇激励大学生的文章,会受到如此待遇?我到底...做错了什么?
我从心中的忧郁,还有纠结不知道写什么,变成了想弃笔不写。
我心中充满了各种无奈感,身体也倍感疲惫。那一刻,就像是被超过自己身体负荷的杠铃压倒在地上,不得动弹,呼吸困难。
原来,就算我使劲全力,做到了自己能力范围内的最好,也无法获得每一个人的满意和欢喜。
02
可能你会问:那后来你是怎么挺过来的呢?
“克服情绪,直面困难,迎难而上,最后反败为胜。”
或许,这就是大家经常听到的官方答案了吧?可惜,在大多数时候,这样的梦幻情节只存在于小说和电影当中。真实的情况,并不都是和励志故事里的情节,一模一样。
真实的情况是,朋友来安慰我,可我依旧像个泄气的死咸鱼一样。我说,道理我都懂,但还是会忍不住难过啊。
半天下来,安慰劝说开导都无效。
结果,我那颓废的样子,终于还是惹怒了朋友:“亏你还是写文章的,你现在连读者是在评价文章还是恶意攻击都分不清了,干脆别写了,直接放弃得了!”
“可是我...”
还没等我说完,朋友就打断了我:“可是个毛线啊,你又不是RMB,就算你再怎么努力,也还是会有人不喜欢你的文章啊。”
我陷入了沉默,朋友也陷入了沉默。过了许久,朋友放慢语速,对我轻声说了一句话。没想到,这句话却意外地刺中了我的内心:“你活得那么累,就是因为太在乎每一个的看法了,你看你现在,都不是你自己了。”
也许这只是朋友不经意间的一句话,但是,却如醍醐灌顶般,冲刷掉我内心逐渐发芽生长的忧郁和负能量。
原本的我,是怎么样的?我开始在内心不断地向自己提问。
我一边思考,一边找到自己最开始写的那些文章。看着以前的文章,竟瞬间回忆起当时写文和思考的情景:逻辑不清晰,大纲也乱七八糟的,明明什么都不懂,但却写得那么开心。
看着看着,我傻笑起来。那一刻,心中的困惑和纠结终于被驱散开来。
走得久了,竟忽略了:做自己,原来是件这么开心的事情。无法获得所有人的欢喜我认,但总不能让自己一直憋屈着吧?
如果能获得很多人的认可,满意,喜欢,那当然是极好的事情。但是,每个人的成长环境不一样,价值观不一样,喜好不一样,思考方式也不一样。因此,大家对同一件事物的看法和判断,是很难完全一致的。
不同个体聚集的越多,不同的看法也就越多,在这个过程当中,也许还会有一些极端和阴暗负面的看法穿插进来。当我们盯着反对,吐槽,极端和阴暗负面的看法时,其实是在和自己过不去。
得到很多不同个体的认可是幸运,收到一些不同个体的反对是正常。
对于不同个体的支持,表示感谢:对于不同个体的客观评价,进行理性地参考;对于不同个体的恶意攻击,不予理会,并稳定自己的心态。
最好的生活状态应该是:
不求获得所有人的欢喜,但求做个限量版的自己。
03
其实我之前并不只是在写文上那么拧巴,在生活中也是。
开头的那个朋友,之所以会转那条微博给我,就是希望我改一下生活方式,有点“青春”的样子,不要那么“死板”。
他说的“死板”,是指我做公众号这件事。因为,在我做公众号之后,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了阅读和码字上。他觉得我这样太枯燥无味了,游戏都不打,迟早会和大学男生的社交方式脱轨。
不过,他说的挺对的,那时候男生三句话中,两句都在讲游戏。你不懂点游戏里专业术语,都插不上话了。
最让人无奈的是,不打游戏就算了,你看书还有人说你装逼。那段时间,我都不怎么敢看纸质书,都是在用手机看电子版的,公众号也只敢偷偷地写。
终于,在朋友的再三却说下,我开始打游戏了。但是,一点儿也开心不起来。
朋友很不理解:“你大一玩得比我们都凶,现在脑子是换系统了吗?做公众号有什么意思,搞不懂你。”
我也不知道怎么解释,以前我喜欢玩游戏,是真心的。现在不想玩了,也是真心的。但是,人的喜好和生活方式总是会变动的啊。
后来我实在是受不了了,卸载了电脑里的所有游戏,正大光明地做起了公众号,不仅做,还发朋友圈,告诉别人我就是在做这件事。你理解也好,不理解也罢。你喜欢也好,不喜欢拉倒。
做自己,难道碍着你了吗?
本以为会有很多小伙伴来吐槽我,结果和我想得恰恰相反。有一个哥们得知我在做公众号后,私信我说:亮,可以啊你,我其实也想做一个,但是迟迟没有开始,看好你哦...
慢慢的,我发现,我们真的很容易给一些反对的声音,困住脚步。然后,怀疑自己,迷失自己,丢掉自己。
后来我就在想:明明做自己那么酷,为什么我们还是会那么在意别人对我们的看法呢?
现在,终于明白了。
我们那么想得到每一个人的认可,是因为我们对自己,或者做的那件事情,缺乏自信。因为不够自信,所以立场不坚定,立场不稳,就容易给外界的声音左右。
我们宁愿相信别人眼中的那个自己,也不肯接纳那个最真实,最酷的自己。
当我们根据外界的声音,不断地打磨自己的个性和棱角时,的确能获得更多人的喜欢和认可。但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已经慢慢丢掉了最真的自己。
表面上来说,的确收获了很多的认可。可是,正因为这些千篇一律和不痛不痒的认可,让我们在日后迷茫难过的时候,都想不起来自己为什么难过。这,才是最要命的。
不管我们怎么做,都不可能让每一个人满意,既然如此,何不做最真实的自己呢?至少这样,内心是丰盈且愉悦的。这种满足感,是外界很难给的。
讨人喜的样子,千篇一律,最真实的姿态,无二独一。
做你自己,才最酷啊。
- end -
亮儿原创文章,欢迎转发给你的朋友或分享到朋友圈,微信公众号转载请通过简信联系作者本人获得授权,谢谢你的支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