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暑已至,穿个短袖,坐在电风扇前,仍是酷热难耐,索性光个膀子,这才感受到习习凉风。这不雅形象,无人看见,倒也不觉羞愧。但脑海里浮现出曾看过的《康熙起居注册》,却又让我脸上发热,其中记录有皇子一天的日程安排,有一段是这样记载的: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六月初十日:
巳时(9~11时) 时值初伏中午,天气闷热。皇太子不摇折扇,不解衣冠,端坐写字。写好满文一章,让师傅达哈塔批阅,又将《礼记》划定的篇章读120遍。
重点不是皇太子读书多少遍,而是七八月间,居然能“不摇折扇,不解衣冠,端坐写字”,且不说皇室的衣服如何透气、用冰块避暑、皇宫的避暑构造如何巧妙,这三伏天,我穿个短袖还觉得难受,更不用说古人穿个长袍,盖得个严严实实,能不热吗?
热,当然热,但看过一本书,说的是康熙皇帝以自己为例教育皇子,大意是做皇子要不失体统,即使天气再热,也不能脱掉长袍,自己就是从小训练,时间久了,养成习惯也就不觉得热了。不失体统,有皇帝的做派,这是一种气场,是一种范儿。
有个关于销售员的鸡汤故事,说的道理也差不多:
在美国有个销售专家叫乔吉拉德,他专门卖车子。
有一天早上,他躺在床上睡觉,突然间就跳起来,然后穿西装打领带,打扮得整整齐齐,就像要到公司去上班一样,可他不是去上班,而是约好客户在电话里谈生意。
他站在电话机前打电话给客人,在讲话的时候,尽管客户没有看到他,他在电话里都是非常地恭敬回答“是、是……”等谈完事情以后,他把电话放下,然后脱掉西装,解开领带,又回床上睡觉去了。
他太太看到这一幕,像看到个怪人一样,眼睛瞪很大说:“你是不是发疯?为了打一通电话,穿西装打领带,全副武装?”
乔吉拉德就跟太太说:“当我穿得这么庄重的时候,我的内心对客户就非常尊重,他一定可以在电话中感受到我对他的恭敬心,这会影响客户跟我之间的关系。”
因而,穿着,表达着对对方的尊重程度,不被直接解读,却能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同时,外在形象和气质还表现着一个人的修养。
那么,作为圣人,孔子的外在形象和气质又是如何?《论语》中,孔子尽说自己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了,没怎么评价自己的外在形象,记录下来的,多是其弟子的感受:
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子贡说:“我的老师温和、善良、恭敬、节制、谦让”)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孔夫子待人温和而又要求严格,神色威严而不使人望而生畏,为人谦恭而又自然安详。)
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子夏说:“君子有三种变化:远看他的样子严肃庄重,与他接触感觉平易近人,听他说话却又充满着鞭策。”)
威严、温和、鞭策他人进步,这是孔子的外在形象,但孔子更注重的是内心的“诚敬”,《乡党第十》是《论语》中常常被跳过阅读的部分,说的都是孔子的行状,似乎读之无味,但却是最有价值的一章,虽然不能从中得到直接的教诲,却能从孔子的行为举止中看到他内心的“诚敬”。如:
“君命召,不俟驾行矣。”(君王有命令,不等马车架好,自己先急忙着赶去。)
“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君王上朝听政,拾级而上,也像鞠躬一样,屏着气,就像不呼吸一样。)
“执圭,鞠躬如也;如不胜。”(拿着君王命令的玉圭,像鞠躬一样,好像拿不动一般。)
“君赐食,必正席先尝之。”(君王赐与的熟食,一定要恭恭敬敬地坐着,自己先尝。)
……
其举止恭敬,来自于内心的“诚敬”,所以孔子也感慨说:“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这样诚敬的态度,衍生出恭敬的举止,在别人看起来,就像是谄媚讨好君王一般。
其实,这也就是《大学》中所说的“诚于中,形于外”,即是内心的诚敬如何,会表现在外在的形象气质,反过来说亦可,即外在的形象气质,表现的是内心的修养。但不能如“乡愿”或是“伪君子”般,“色取仁而行违”,只注重外表,而不去修养内心,所以君子要“慎其独也”,独处的时候,才是自我修养真正检验。
有着内在的道德修养,有着外在的得体形象,相得益彰,才是“文质彬彬”的君子。
(向雄读《论语》之一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