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
向雄读《论语》之五:言与德

向雄读《论语》之五:言与德

作者: 刘向雄_ | 来源:发表于2016-03-15 10:33 被阅读0次

“巧言令色,鲜矣仁!”、“刚毅木讷,近仁。”、“巧言乱德”这三句可以互相参看。

整日花言巧语,做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样的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先说个故事:有一个准备去外省做官的京官,去和他的老师告别。老师说:“外省的官不好做,你应该谨慎从事。”那人说:“我准备了一百顶高帽,碰到人就送一顶,应当不至于和别人有矛盾吧。”老师很生气,说:“我们应以忠直之道对待别人,何必这样做呢!”那人说:“天下像老师这样不喜欢戴高帽的人,能有几个啊?”老师点头说:“你的话也不是没有见识。”那人出来后,告诉别人说:“我的一百顶高帽,现在只剩下九十九顶了。”

高帽子,谁都愿意戴,阿谀奉承的话,谁都愿意听,察言观色的迎合,谁都喜欢。可这样做的人呢?其实是钻营的小人。反过来看自己身上,有没有“巧言令色”的时候?当然有啊,也就是说,当我们不是与天同的圣人、无私有德的君子之时,我们还是有着小人的脾性的。阿谀奉承自己可能不喜欢,但在某个场合不得不这样;做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讨人喜欢自己不愿意,在某些时候也不得不这样做。

好,这“不得不”其实就是一个借口。是对自己的姑息,是对自己的不负责。当我们说“诚心待人”的时候,“诚心”在哪?诚心,就是“不欺人”,巧言令色,其实就是欺骗和误导别人;诚心,更重要的是“不自欺”,说着言不由衷的话,其实就是欺骗自己。这样仁德从何产生?

“刚毅木讷,近仁”,其中的“讷”是“说话迟钝”,为什么会迟钝,并非愚鲁,而是思而后言,该说的说,不该说的不说,不失言,也不失人,听从自己心中的诚的声音。这样才会接近仁德,其实,这样已经有了仁德,不必等到别人来阿谀奉承地夸自己有仁德。

相关文章

  • 向雄读《论语》之五:言与德

    “巧言令色,鲜矣仁!”、“刚毅木讷,近仁。”、“巧言乱德”这三句可以互相参看。 整日花言巧语,做出和颜悦色的样子,...

  • 《论语》晨读心得

    鲵影萍踪收集整理 (2018年10月17日) 来源:刘向雄《论语译注》 向雄读《论语》之修养 (2017-01-1...

  • 向雄读《论语》之:《论语》怎么读

    “专家们”看《论语》都往高处拔,总结个一二三四点,归纳个五六七八条,要么就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来吸引眼球,...

  • 向雄读《论语》之:名不正,言不顺

    记得,好些好些年前,单位搞了一个“建言、建议”的活动,发动大家的积极性,为单位的建设提出建议和意见。年轻真好,...

  • 向雄读《论语》之:形象

    酷暑已至,穿个短袖,坐在电风扇前,仍是酷热难耐,索性光个膀子,这才感受到习习凉风。这不雅形象,无人看见,倒也不...

  • 向雄读《论语》之:毁誉

    “谁人背后不说人”。 人生于世,免不了毁谤与赞誉,甚至,毁誉成了为人与做事的动力和压力。“闻誉则喜,闻毁则...

  • 向雄读《论语》之:读书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学而不思,迷惘无...

  • 向雄读《论语》之:无欲则刚

    林则徐有一幅著名的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上联谆谆告诫自己,要广泛听取各种不同意见...

  • 向雄读《论语》之:修养

    修养,不是等到有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才能体现,反而,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情更能反映内在的品德。对此,子游就表达得很...

  • 向雄读《论语》之:见利思义

    孔子周游列国,也获得了一些国君的礼遇,不用去追求富贵就能得到,如齐景公给孔子的待遇就是“季孟之间”,孟孙、叔孙...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向雄读《论语》之五:言与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htql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