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第642天】
阅读《如何想到又做到》的第五天。时间过得真快,没有记录就没有感觉,今天写读后感发现又一周就要过去了,而一本书也快读完了。阅读《如何想到又做到》这本书的过程中,不仅有阅读的美好体验,在阅读时常常会想到今年的学习的经验、工作和生活中的感悟,由此对目标完成、做到想要做的事情有了更深的理解。
作者认为欲罢不能背后的科学原理是:如果人们做某件事感觉到了奖励,就会继续做下去。他称之为——坚持一种行为的吸引力。
回想今年是成为“得到”用户以来使用这款APP最积极、最持久的一年。五六年来听课、阅读的量都不及今年随便一个月的学习量多。为什么今年会使用特别频繁呢?学习的契机应该是要看罗老师跨年演讲的相关内容。看到了跨年演讲书目的阅读挑战活动,就参加了。特别是《历史的温度6》和《精进3》出版,“得到”陆续推出了《历史的温度》和《精进》系列的阅读挑战。因为有任务激励,每天就比较动力。
阅读挑战赛的要求是每天阅读指定书目15分钟,连续坚持到规定的天数就视作挑战成功,可以获得虚拟勋章。
虽然说虚拟的勋章并不能有什么现实的作用,但是这一个小小的奖励机制的确能够激发我的阅读积极性。加上想一想一天也就阅读15分钟够了,任务完成起来完全没有难度。本来就是要阅读的,那就参加一下。结果利用各种碎片时间,阅读时间远远不止15分钟。不仅能够完成挑战任务,还读完了几本书。
在这样的小小成就感的鼓励下,参加学习的积极性也就越来越高了。陆陆续续完成了几个训练营的学习,并慢慢开始把之前囤了好久一直没听的课也都拿出来听。开车时、走路时、各种家务时……完全不需要动用到“坚持”,听课、阅读、输出已经成为了生活的一部分。
同样的,今年参加天行书影会,在杨帆老师的带领下和同频小伙伴每月用一周时间共读一本好书,并完成7天打卡。《如何想到又做到》是今年共读的第11本书。想来也是小有成就。按照书影会的机制,完成了一年全部的共读书目的阅读、指定影片的观看以及打卡之后,我们就可以返回学费。
这可以说是一个激励举措。在一开始加入进来的时候,目标是要拿回学费,但是当完成了一本又一本的读书之后,就会发现,是否能拿回学费已经变得不重要,重要的是,养成了阅读和输出的习惯,并在阅读、观影以及聆听杨帆老师的相关分享时得到的收获。即使没有返回学费的政策,阅读和学习的过程已经值回票价。而能够完成任务并拿回学费的似乎成了额外的奖赏。
无论是得到的各种阅读、听书、听课的挑战赛还是天行书影会的激励机制,都契合了本书中作者说的:“把无聊的事情变得有趣、具有奖励的性质,有助于你坚持目标,不管你的目标是什么。”也充分体现了作者说的“让活动本身成为奖励”这一策略,而不是简单地引入游戏激励机制。
在这些对于我来说有用的激励中并没有逼着我要和他人竞争,而是鼓励我们通过一点一滴的微小但持续的行动来完成目标。
比如每天只要阅读15分钟,或是只要完成听完一节10多分钟的课程,连续7天、15天、21天或是30天。每天花并不多的时间,让我没有太大的压力和负担。或是像天行书影会这样,并没有让我们一定每天读书,而是一个月里在规定的一个礼拜中完成一本书的阅读,一天阅读一至两章,并完成300字以上的读书心得的打卡。这些活动都没有太大的难度,但是当坚持了一段时间,我们再回过头来看,就会觉得非常有收获,并更加愿意坚持下去。一个正向循环就这样慢慢形成了。
无戒学堂2022年日更第299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