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念想,于家沟终究还是又来了。从柳林县城驱车至雅沟经王家庄,大概二十多分钟便能到。此行的主要目的是追寻大山深处的金禅寺,却不料在神鱼石遇上个小插曲。
鲤鱼跃龙门当把神鱼指给同行时,回复却是鱼尾巴,再仔细一瞧,微启的笑口瞬间僵化,可不正是一条不幸被山石压身的比目鱼吗?这可是深处内陆大山深处的于氏先祖做梦都想象不到的,可惜此鱼已无法动弹,因为比目鱼是不会横着游动的,看来还是先前的神鱼更有灵性,饱含寓意。
远山初冬,大山已略显荒凉,没了春日的百花炫耀、盛夏的虫鸟齐鸣、晚秋的五彩缤纷,却是户外徒步远足的好时候。既不用担心蛇虫叮咬、野猫突袭,又草枯叶落、视野开阔。即使偶有风寒,只需稍微走动便不会觉冷。
土坡 小径 石板路 天然石阶 乱石滩土坡、小径、石板路,天然石阶、乱石滩,既前行又摸索。石化的苔鲜、散落的奇石、枝中的鸟窝、大山的年轮,都会留你稍作停顿,凝神思忖。
石苔鲜 奇石 鸟窝年轮
一路上走走停停,奇趣不断,最让人欣喜的是无意中的回眸和抓拍,却捕捉到了此前从未听闻的几处景致,不得不为其绞尽脑汁思索美名。
天梯 天梯 天梯 石阶天梯就在林场管护站瞭望塔前的土坡下,至山顶通向沟底,一以贯之、浑然天成,时缓时陡、略有扭曲。此前在别处发现此类地型时,还慨叹若能一直相通至下该有多好,想不到今果然就觅得一处,也算有缘。看着石阶上杂乱无章的划痕,也许这还是于公过往歇脚时的随意刻划。
卧虎山 虎头石从天梯至下前行不远,稍一仰头便是卧虎山。虎头从山东角探出,更有意思的是虎耳,看上去还像一只正蓄势待捕的青蛙。二者一上一下,凝视远方,对身下的路人不屑一顾,只一心守护着前方山底的“官帽”。
官帽山官帽山就在卧虎山底,两条小沟对称弯曲,远观酷似清代官帽——顶戴花翎,而放置的位置恰好是从于家沟面向京城。三百年前当于成龙每每从此经过之时,该在作何感想?其大器晚成,从一荒蛮之地的小县令,一生三次被举“卓异”,始终有贵人相持,更能遇上康熙这个“千古一帝”的大加赏识,会不会还与此地有关?
沟底 沟底顺着村人指引,从官帽山右侧小沟循入,沟里环境大致相同,你若思量其他,回过神时恍如时空停滞,绕来绕去怎还在原地?走那都一样,诸葛亮的《八阵图》便是这道理。继续前行不多会,豁然开朗,来到一块开阔地,隐约可见建筑物,必是金禅寺到了。
金禅寺 残碑 寺内窑洞 里面那个洞口通向二楼 古墓 古墓碑 金禅寺远景 清泉由于村人已将寺内碑文拓回,不必要在此细读,待返回后再详加考证。倒是二楼东侧的古墓碑,勾起了我的遐想。明隐士梁公之墓?……还特意标明朝代,这便说明很可能是明朝以后所立,当朝的话自不必赘言。而相传金禅寺为于成龙子孙所修,看来在修之前这位明代梁公已早在此隐居了。为何要建此寺,又在此修建,对此,我作了个大胆的推测。
于成龙生在明末清初,正是改朝换代的巨变期,而这位梁公也生活在那个年代。他可能是位明朝的官宦或者学者,深受儒家忠君思想影响,不愿做大清的顺民,于是携家带口来到这大山深处隐居。也确实寻了个好地方,院前一股山泉流经,周遭一片开阔地便于耕种,这样基本的生活条件得以满足,从此再不闻天下事,悠然自得,何等快哉!
忽有一天,一年轻后生登门造访,其实他已不是第一次路过,只是这次突遭大雨跑了进来。此人便是在安国寺苦心攻读的于成龙,正要去西边的于家沟回乡拜祖。又遇山洪暴发,不得不多住几日,于是二人促膝而谈、说古论今,相见恨晚、引为挚交。于成龙生前必多次跟儿孙提及梁公,以后的故事自然也就顺理成章了。
金禅寺.羊背坡 羊背坡遗迹金禅寺稍往后便是羊背坡,这里也有一遗迹。“羊背坡,锅扣锅,牛过来刮肚膛,羊过去刮耳朵”。在于家沟多少年来都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可今人却不知如何解释。看来要想弄个明白,只有深入其中一试了。
进去的洞口 正北面 西面 东面 二楼进出的洞口窄小,人必须躬身,牛的话自然会刮肚膛,羊必定刮耳朵。锅扣锅?东西两面是两个半间窑洞的样式,形似两口相向的锅,不知这样解释合理不。在西面有一小口通向二楼,楼上已破败不堪,不过大体样式跟一楼相似。若在新时每层都相对封闭,二层扣在一层上,是不是也算锅扣锅?这里相传用来养虎,我却不以为然,但其特殊造型必有特别用意,类似塔型更可能与宗教有关,这个已很难考证。从这再往东百十米就是清泉的源头。
泉水源头准备返回时,村人又指在金禅寺和羊背坡之间还有一古墓。这不会就是相传的金禅寺和尚悬棺墓吧,探秘的兴致立马又被勾了起来。果真不多会,墓口就被找到,稍加修整,村人便溜了进去。
墓口 墓室内 墓室顶尽管墓室看上去保存完好,墓内却早被盗掘一空,就连挂悬棺的铁环也不能幸免,只留下几个钉口。想来也是,大隐隐于市,在这僻静的古建身旁,怎可能独善其身。
遥远的山神庙归途中,望着远处的山神庙,那里又曾经发生过什么?……
骆驼岭还有迷人的骆驼岭,我们多会才能相遇?
相信用不了多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