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飘香瓜田
(3)弹棉花——这些差点失传的非遗老手艺,个个独具匠心

(3)弹棉花——这些差点失传的非遗老手艺,个个独具匠心

作者: 不断长牙齿的大猫 | 来源:发表于2023-05-10 23:11 被阅读0次

弹棉花——大家还记得抗日神剧——电影《巧奔妙逃》里,的弹棉花歌吗?

这首《弹棉花》歌,结合劳动人民的生活,琅琅上口,幽默诙谐,实属佳作。其实,这首歌,我们现在听起来,仍然会被弹棉花的吆喝,无限吸引:


弹棉花啊弹棉花

半斤棉弹成八两八哟

旧棉花弹成了新棉花哟

弹好了棉被那个姑娘要出嫁

哎哟勒哟勒 哎哟勒哟勒

弹好了棉被那个姑娘要出嫁

那个姑娘要出嫁

弹棉花罗弹棉花

半斤棉弹出八两八哟

旧棉花弹成了新棉花哟

弹好了棉被姑娘要出嫁

弹棉花,又称“弹棉”、“弹棉絮”、“弹花”,是中国古老而传统的手工艺之一,目的是:让棉花更加松软,适合使用。

弹棉花,历史悠久,我国最迟在元代即有此业。而现在,仍有操此行业者。

旧时,农村有不少贫苦农民和工匠,因生活所逼,经常会背着自己的工具,去全国各地弹棉花,整年在外地为人弹棉絮,俗称“弹棉郎”。棉花,在他们手中,会弹得越来越松软,最后变成一床床被子。

一、历史记载与技艺:

元代王祯《农书·农器·纩絮门》里记载:“当时弹棉用木棉弹弓,用竹制成,四尺左右长;两头拿绳弦绷紧,用县弓来弹皮棉。”

弹棉花,实际上指的是弹棉胎,也有弹棉褥(垫被)。

棉花去籽以后,再用弦弓来弹,絮棉被、棉衣的棉,就加工到这一步。

如过去女儿嫁妆的棉絮,都是新棉所弹。一般人家也有用旧棉重新弹加工的。

弹棉花的工具,有:大木弓,用牛筋为弦;还有木棰、铲头,磨盘等。

弹棉花时,用木棰频频击弦,使板上棉花渐趋疏松,然后,由两人将棉絮的两面,用纱纵横布成网状,以固定棉絮。

纱布好后,用木制圆盘压磨,使之平贴,坚实、牢固。

按民俗,所用的纱,一般都用白色。但用作嫁妆的棉絮必须以红绿两色纱,以示吉利。

如果旧棉重弹,须先除掉表面的旧纱,然后卷成捆,用双手捧住,在满布钉头的铲头上,撕松,再用弓弹。

虽然温州地区,弹棉花始于何时,有待史考。但改革开放后,有数以万计的现代温州人,为了创业,远离故乡,外出闯荡,他们整年奔波在全国城乡,足迹遍及神州大地和世界各国,为“温州模式”的创立,立下了汗马功劳——这就是经“弹棉郎”为代表的温州人,走四方创业精神的传承。

现今,手工弹棉花,逐渐为机械所代替,有所减少。但由于我国幅员广阔,手工弹棉花,仍在各地流行。

二、历史演变:

弹棉花,是一种老手艺了。虽然如今的城市里,已不多见,但是40岁以上的人,都会对“弹棉花”,有着清晰的记忆。

随着一声声弦响、一片片花飞,最后,把一堆棉花,压成一条整整齐齐的被褥,仿佛就是一种魔术,让孩子们惊讶不已。

而且,那时候的弹棉花工匠们,也是走街串巷,生意应接不暇。

在外行人的眼里,弹棉花是个很有趣的事情,而这些工具也挺有特色。

有一把专门的弹棉花的弓,根据个人的习惯可长可短,通过用榔头敲击弓上的弦,来沾取棉花,把棉花拼成方形。

我们所听到的弹棉花的标志性声响,就是由它们发出来的。这就是弹棉花最基本的工具,整理棉花都要靠这个“弓”。

“檀木榔头,杉木梢;金鸡叫,雪花飘”——这是弹棉花工匠们,对自己的手艺的一种诠释,也是人们,对他们的劳动,最为形象的比喻。

弹棉花,不仅是费力,也是个精细活。敲弓的时候,要花大力气,而“上线”则是细致的工作,要两人一起,才能完成,再摆上一个小小的花样,一条棉被就初具雏形了。

最后,再经过多次的压、磨,一整套工序下来,一条暖暖的棉被就在手艺人的手中完成了。

从弹、拼到拉线、磨平,看着简单,做起来却也挺费时间,即使熟练的手艺,一天也就不过能弹上一两条。

从20世纪末起,弹棉花这个老手艺,就已经慢慢地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因为廉价化纤被的兴起,人们家里盖的,已经不仅仅是棉絮棉胎,还有各种各样腈纶被、九孔被,对于这些方便简单的玩意儿,大多数人还是认同的。

同时机械化工厂生产的被子,从生产效率来说,是手艺人的几十倍。

可是,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棉花被,近些年来,又慢慢走入了人们的视线。

三、发展过程:

弹棉花,是一种老手艺了。最初,都是一弯弹弓、一张磨盘、一个弹花棰和一条牵纱篾。

吊弓的构造很简单:弹花时,全仗人手用弹花锤击打弓弦,将棉纤维弹松,每人每日不过弹皮棉8斤。

其传承方式,也是由师傅带徒弟或父传子,所以,很多弹花匠的手艺都是祖传。

不过,自20世纪90年代起,弹棉花手艺,发生了根本上的变化——弹花机的出现,让弹棉花实现了规模化生产。而弯弓、磨盘、弹花锤等弹棉花器械,已开始淡出弹花匠的视线。

现如今,从事该行业的手艺人已经屈指可数。能够秉持纯手工艺并发扬光大的,更是凤毛麟角。

(读书笔记)

相关文章

  • 失传的手艺

    很少有一个节日像清明,这样意蕴深厚而含混,风轻景明,慎终追远,这是一个悲呛的日子,放歌踏青,追逐春天,这是一...

  • 失传的手艺

    因为六姐给我留了大块糖,我们就说起了我们的二舅。 我的二舅是一个糖匠。 小时候的印象中,二舅家非常贫穷,一大家人住...

  • 失传的手艺

    正式开启春节前后走亲戚模式。 今天去的是老公的二爸家。一大家子,老人、中年人、小孩,两桌人。 吃饭的方式和以前有所...

  • 英语学习150,弹棉花

    弹棉花作为一门传统手艺,自元代开始,已经流传久远。旧时很多农民因为生活所迫,走街串巷弹棉花,操作时整个人从头到脚全...

  • 手艺的失传+故事要领

    故事艺术是世界上主导的文化力量,而电影艺术则是这一辉煌事业的主导媒体。世界观众都钟爱故事却只能渴慕。为什么?这...

  • 民间非遗艺术“灶画”,手艺濒临失传

    江南民间艺术-灶画 民以食为天,食以“灶”为先,出生于农村的人们对于土灶头一定不会陌生,家家户户,一口实打实的火灶...

  • 传统石雕

    这石雕生动形象,艺术水平很高。可惜这个传统手艺慢慢要失传了。

  • 2019-04-17

    格物|孔雀蓝| 快十年前,在磁州窑听一个非遗老手艺人讲给我“窑变釉”。在需要高度统一队形的官窑队伍中,偶尔...

  • 周学文:坚守半个世纪的“磨刀”手艺人

    “手艺”这个词放到现在,显得文雅了许多,形成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把一个个“手艺”从民间搬进了...

  • 独具匠心的手艺人

    ​ 一切顺心 2017年即将过去,这一年我又收获了满满的感动,那么就整理心绪继续出发。这篇文章是我早就想要更的,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3)弹棉花——这些差点失传的非遗老手艺,个个独具匠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dojs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