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ue编辑
两个人能够走到一起并能够白头偕老相伴终身,在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里基本上都是依靠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两个年轻人基本上也只有到洞房的时候才能够对对方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可以说在中国古代基本上是没有自由恋爱这个概念的。到了近代尤其是民国之后,自由恋爱这个概念才开始进入人心。到了今天,两个人走到一起基本上都是自由恋爱组合的结果,不过当我们的选择权多了的时候,女性在选择自己的另一半的时候往往也会产生很多疑惑。
在今天这个男性多于女性的中国社会中,很多女性基本上都是经历了男追女的“被动”模式走入恋情,进而走入婚姻生活的。有很多女性常常会抱怨的就是自己的另一半在追求自己的时候是一个基本上事事顺着自己,围着自己转的“五好青年”,然而一旦牵手成功就开始改变了。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市面上有很多情感书籍针对这一现象给出了很多建议。不过这些建议一般都是从情感方面出发的,提出的建议也一般是从改善双方关系,调整自己在情感生活中的态度出发的。但是如果从一开始女性所选择的另一半就出问题了的话,大部分书籍很难在这方面给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今天带来的由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美国坎迪斯•V.洛夫博士所著的《我爱你,你却只爱自己》这本书则是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来解读女性恋爱中的另一半是自恋型人格的危害以及解决之道。在书中,身为临床心理学家的作者,其研究方向主要是自恋型人格障碍。在书中,作者就对女性恋爱中碰到的自恋型人格的另一半做出了深入的分析。不过这种分析并不只是从自恋者本身入手,而是从迷恋上自恋者的女性本身着手,从理论上分析了这些女性的心理。
作者在本书中对于与自恋者的恋爱所持的态度是坚决反对的,指出这种恋爱模式基本上就是毁灭式的恋爱。相信大部分女性会认同作者的这一观点,但是在实际中还是有一部分女性总是义无反顾地投入这样的恋情中,最后大部分都以惨痛的结局告终。
如果对于自己这种喜欢自恋型人格的异性感到不解的女性读者,相信通过本书的阅读你会了解到其中的深层原因。在书中,作者特意从童年开始谈起,我们可以发现童年的一些经历其实对于我们的以后的性格养成会有很重要的影响。这其实与弗洛伊德的理论有类似之处(不过弗洛伊德主要讲的是欲望)。
在了解了这些容易喜欢上自恋型人格的本质原因之后,作者还通过给出各种建议和各种小练习进行训练,相信有这种倾向的女性读者通过这些建议和练习会有一定的改善的。最后,祝愿所有的女性都能够找到自己相亲相爱的另一半,而不是找到一位“我爱你,你却爱自己”的另一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