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富贵多淑女,自古纨绔少伟男”
“男孩穷养,女孩富养”的传统深深扎根在养儿育女的观念之中。
这种观念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对,但映在父母身上,往往会被曲解:“穷”养儿,就是给儿子哭穷没有钱花,“富”养女就要满足女儿所有要求。
这样一来的好处是男孩的确学会了勤俭,但过度了就会让孩子变得太重金钱,过分谨慎,甚至缺乏生活情趣;
女孩变得过于依赖物质、娇气,与人相处必定会遇到问题。
真正的穷养,是物质上的适度控制、适可而止;真正的富养,是精神层面的尽力投资、丰盛内在。
现在营养界流行一句话:“早餐吃得像皇帝,午餐吃得像平民,晚餐吃得像乞丐。”套用在对孩子的教育上就是,物质上要像平民,但偶尔可以体会下皇帝和乞丐的感觉;精神上要像皇帝,努力提升孩子的品格、胸怀、知识、眼界、阅历。
人生无常,世事多变,我们无法陪伴孩子一直到老,所以真正智慧的教育,是要培养孩子最大的适应性:住得了五星级,睡得了硬板床;享受得了山珍海味,也吃得下路边小摊;既要勤俭自律,也要懂得适度享受生活,更要懂得让金钱为我所用,提高品质和效率;既要有眼界有见识,也要懂得谦卑奋进而不是贪图享受。
具体来说,以下几点建议会帮助你更好地把握“穷与富”的尺度。
- 1 -不同年龄的孩子要区别对待
6岁以前的孩子,请尽量满足他的物质需求,因为对他而言那不是物质而是快乐,与花钱多少没有一毛钱关系。6岁以后的孩子,则可以适度控制物质,逐步引导他客观看待物质与财富,建立科学的财富观。
- 2 -不要过于在孩子面前强调物质上的穷和富
老在孩子面前哭穷,倾诉你养育他的艰辛,除了可能让孩子发愤图强,也可能让孩子缺乏安全感,产生更多的愧疚感、负罪感、饥饿感,从而影响他的心理健康及将来的价值导向,容易导致过于短视、物质至上,甚至为此误入歧途,所谓“寒门再难出贵子”就有这层意思在其中。
反之,没有节制地在物质上一味富养孩子,除了可能让孩子更抵得住诱惑,也可能让孩子失去动力,虚荣娇奢,贪图享受,难以承受人生的起落风浪。
所以,量力而行、顺其自然就好,正常该花的花,该用的用,不要偏激。家境富裕的,没必要刻意让孩子受穷;家境一般的,更没必要打肿脸充胖子。
- 3 -无论清贫还是富裕,请永远维护孩子内心的快乐、安定与自由
作为家长,你要永远不卑不亢,永远记住,你不欠孩子什么。所以,在清贫的生活中也别忘给予孩子温柔的呵护,让他体会平凡生活的点滴美感;在富裕的生活中更要记得让孩子看到生活的另一面,让他体会自力更生、自由追求的乐趣。
无论物质还是精神,孩子的穷养与富养不应有性别之分。
无论物质还是精神,孩子的穷养与富养,其实并没有也不应该有性别之分。教育本身是件具有艺术性的事情,强调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千万不要用一个标准、一个模子套死自己、限制孩子。
如今的世界早已多元化,没有什么证据表明男孩就应该“像”怎样,女孩就应该“像”怎样。而未来社会的发展,对个人体力层面的要求会越来越低,而对脑力与心力层面的要求则会越来越高。
这就意味着,自古以来男人在生理上的优势将逐渐消失,将来,无论男孩女孩,他们共同面对的社会竞争,是品德与教养的竞争,是创意与灵感的竞争,是个性与魅力的竞争。
很多人把穷养富养定义在物质上的理由是,穷养可以磨练男孩的意志,体验生活的不易,促使他发愤图强,富养可以开阔女孩的视野,让她抵得住物欲的诱惑。但逆向思考下就会发现,这个美好的出发点其实在现代社会的逻辑上压根就是站不住脚的。
想想看:
难道男孩就不需要开阔视野提升品位?
难道女孩就不需要坚强意志发愤图强?
要想孩子发愤图强,树立远大的理想与追求难道不是更有动力?
要想孩子抵得住诱惑,培养高洁的品德与分辨的智慧难道不是更有抵抗力?
因此,教育真正的关键不在于孩子的性别,而在于孩子的个性。作为父母,如何去发现孩子的个性与潜能,因材施教,顺应生命的自然,让孩子长成他原本应有的样子,这才是最高境界的教育艺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