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改能力是作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打一个比方,如果我们把写作能力看成一枚硬币,那么,这枚硬币的正面就是作文能力,反面则是作文批改能力,它们统一于硬币,是硬币不能分割的两面。但是,遗憾的是,多年来,由于受种种因素的影响,语文界对培养学生的批改能力一直持怀疑乃至否定的态度。由于此,学生作文老师改,遂成传统语文教学“法定”的事实。新时期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前虽不理想,但还不大显著的学生作文能力受到了社会的严重挑战。面对这种一下子使语文教师颇为尴尬的局面,语文教师陷入了沉思。
当少数有志之士在沉思中把眼光无可奈何地投向以前那么不屑一顾地学生批改能力时,一个新的问题紧跟着出现了,怎样培养学生的批改能力呢?在这个问题的推动下,许多优秀的语文教师,从他们各自的角度出发,做出了可贵的探索。这方面魏书生的成功如一声春雷,令许多语文教师羡慕不已。但是,毋庸讳言,大家由于禀赋、气质、文化素养等因素的特殊性,他们的经验往往难以大面积的推广。因此,开展大面积的探索,大面积的试验,也就成了每个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正是在这种信念的支配下,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在县教研室和学校领导的支持下,笔者在本校初二两个班开展了这项试验。实验历时两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今年,笔者又在初三两个毕业班实施了这项实验,同样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现在,笔者将这项试验的具体做法介绍如下,供语文界同仁参考。
一、转变观念,明确目的
转变观念,明确目的,是培养学生批改能力必须走好的第一步。在培养学生批改能力的整个过程中,这一步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转变观念,包括两层:一是教师自身观念的转变,一是学生观念的转变。
我们先说教师观念的转变。
教师必须转变学生作文教师改的传统作文教学批改观。树立学生作文学生改的新型作文教学批改观。教师必须转变学生作文学生“不能改”或“改不了”的传统作文教学的学生观,树立学生作文学生“完全可以改”的新型作文教学的学生观。如何树立呢?根据笔者三年来的经验,关键的因素在于学习。学习先进的作文教学理论及优秀语文教师的成功经验,方达此目的。三年来,笔者先后学习了叶圣陶、吕叔湘的作文教学思想,学习了魏书生老师的作文教学思想及其独创性的做法,同时还自费订阅了《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等四种杂志,对这些杂志上刊登的有关作文批改方面的文章,笔者更是仔细阅读。通过学习,笔者的作文教学批改观、学生观起了很大的变化,新的观念逐步代替了旧的观念。
培养学生的批改能力,光有教师观念的转变,就想让学生自己批改自己的作文,这还只是一厢情愿的想法。因此,教师在自身观念转变后,接下来的一个问题就是设法转变学生的观念,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批改作文的重要性、可能性和必要性,从而树立自己作文自己改的自改意识。这一步在培养学生自改能力的整个训练过程中,非常重要。因为学生的思想通了,跟教师的想法一致了,他们在批改作文的过程中就能做到认真细致,乐于负责,作文批改的质量就能得到保证。
在两年多的实验中,笔者是这样培养学生的自改意识的。
1.向学生宣传作文批改的好处。作文批改有三大好处:批改前的读文是阅读能力的锻炼,下批注是写作能力的锻炼,同时前两步会起来,直接锻炼批改能力。
2.引导学生学习叶圣陶,吕叔湘等语文教育家的作文批改思想。
3.向学生介绍魏书生等优秀语文教师的作文批改经验。
4.经常向学生介绍各种语文报上刊登的论述学生自批作文的文章。
5.介绍中外文学史上一些著名作家的自改经验,让学生明确自改不仅是语文写作的必要环节,而且是语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6.结合高考、中考作文题中的改错题,进一步宣传语文批改的目的,巩固学生批改的兴趣。
7.引导学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中有关作文批改的部分,让学生明确:培育自己的批改能力不仅是语文教学专家大力倡导的事,优秀语文教师努力实验的事,而且是大纲以“法定”的形式确认了的事,从而使学生真正深刻领悟到:自己作文自己改,是学习语文必须遵循的一条规律。
所谓明确目的。即教师和学生都必须明确:学生自批自改作文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在这一关上,我们必须防止以下两种糊涂认识:①学生认为教师这样做是“偷懒”;②教师认为自己这样做是减掉了自己的麻烦。前者会导致学生把作文批改仅仅视作替老师“完任务”“交差使”;后者同样会形成“完任务”“交差使”的心理,不过它是在老师的心理上形成的。在培养学生自批作文的过程中,学生和老师,或者其中任何一方,一旦抱有这种心理,学生自批作文的实践就会流于形式,最终导致这场实验的失败。
二、教给方法,实践训练
观念转变了,目的明确了,紧跟着的第二步就是怎样批改?怎样批改,关键是掌握方法。学生自批自改作文必须掌握的方法有两类:一类是符号法,一类是批语法。
符号法是用特定的批改符号批改文章的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在原文中进行的批改。笔者指导学生批改时常用的符号有:波浪线,用以标画写得好的句子;叉号,打出文中的错字;另外还有调换号、增补号、删除号等等。
批语法简单来说就是下批语的方法,下批语要因文而下,不同体裁的文章,批语应该不同。为此,我先后给学生教了记叙文批改法、议论文批改法、说明文批改法和应用文批改法。限于篇幅,这里笔者仅介绍一下记叙文批改法。
记叙文批改法。
1.看格式。
2.看书写。
3.看错别字,
4.看标点符号,
5.看主题。笔者通常要求学生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看:①实在,不空洞;②鲜明;③集中、统一。
6.看材料。笔者通常要求学生从两个方面来看:①真实;②与中心一致。
7.看思路。要求学生从三个方面来看:①层次清晰;②过渡自然;③前后照应。
8.看语言。要求学生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看:①通顺流畅;②简洁准确;③形象生动。
学生懂得了方法,就可以指导他们进行实际的批改练习了。这一阶段,笔者经常采用的方法有:同桌互改、小组批改、自批自改等方法。同桌互改,就是同桌间互相交换作文本进行批改的一种方式,批改完毕后再把作文本交换给对方,待其改正完文中打出来的错字、别字、病句后交给学习委员。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若干人,选一位组长,然后在选出的组长的主持下进行批改,即为小组批改。笔者通常的做法是,前后两个桌子为一组,每组四人,小组长由这个这四个人轮流担任;小组长除主持本组的批改外,每次的作文讲评也由小组长负责。自批自改,顾名思义就是自己批改自己的作文,由于这种方式对学生的批改能力要求较高,故宜在平级间采用。
做好这一阶段的工作,除应注重方式方法外,以下两关值得重视:
1.每次作文讲评,学生的作文批改应成为讲评的主要内容之一。
2.对个别不认真者,教师应采取一定的措施。例如让其重批,或者老师主动与其结成“互助组”进行批改等。
三、规范纠正,反复历练
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学生批改作文更是这样。初次批改,肯定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毛病,这时教师就要发挥其规范纠正的作用,把学生引到正确的轨道上来。规范纠正的方法主要有:
1.示范。老师把自己亲手批改的作文,或者把班里改的比较好的作文向全班学生传阅,以点带面,促进全班批改质量的提高。
2.有针对性的讲评。讲评作文时,教师应抓住一两个在全班带有共性的问题,集中讲评,以求讲评一次见效一次。
3.重批。问题如果过于普遍,且较为严重时,老师除了做好讲评以外,还应要求学生重批,不妨就把重批作为一次作文训练。
4.个别指导。对那些学习差、反应慢、在作文批改方面问题太多的学生,教师应予个别指导,促其进步。
一学期如果能指导学生这样反复训练上七八次,学生自批作文的能力会有长足的进步。
四、深化认识,养成习惯
学生批改作文,开头兴趣很多,劲头很大,经过一段时间后,往往会出现“还原”现象,即在心理上重新回到“学生作文老师改”的传统作文教学观念上去。学生的这种心理一旦产生,在行为上就会出现种种抵触现象:或者故意拖延作文批改的时间,待下课后,交老师批改;或者不按要求批改,自行其是;或者书写潦草,态度不认真;或者故意推脱自己不会改;或者不读作文,只照抄批语,凡此等等,不一而足。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比较复杂,这里不能详谈。但是据笔者两年多的经验,最根本的一个原因是学生对自批作文的做法持怀疑态度,对自批作文的好处认识不够深刻。这时教师就要针对这一根本原因,相机引导,深化学生对作文批改的认识。在这一关上,笔者的做法有:
1.让学生明确,自己批改自己的作文,乃是培养自己自立自律自强的独立人格的基本途径之一。大家知道,在我国,大多数初中生毕业以后将走向社会,从事各种各样的劳动,而现代社会则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在这种社会中生存。不具备自立自律自强的独立人格是不可想像的。如何具备这一人格,这正是学校教育的根本目标。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实现这一根本目标的基本途径之一。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设法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也就成了作文教学责无旁贷的基本任务。而我们这样做,正是为完成这一教育任务所做的努力。
2.自己批改自己的作文,乃是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的基本途径之一。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现代社会对对学校教学提出的根本要求。要切实有效地落实这一要求,就必须把这一要求贯彻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贯彻到教学的各个方面中去。作文教学(包括作文批改)就是这些环节中的一个环节,这些方面中的一个方面。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也就成了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这一总途径中的一个分途径。
3.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作文自己改乃是作文的基本规律。为了给学生讲清这一关,我常常从以下两个方面去努力:①给学生讲讲中外文学史上一些著名作家关于文章批改的精彩论述,以及他们不厌其烦修改自己文章的动人事迹。两年多来,我先后给学生讲了托尔斯泰、曹雪芹、白居易、鲁迅等中外许多著名作家的修改事迹;②有选择地讲讲中国古代的文章修改理论。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华古国,号称文章大国,其文章的数量、质量都相当可观。因此有选择地给学生讲讲这些理论中学生能够接受的某些见解,对学生深入认识自批作文的意义帮助很大。两年多来,我先后给学生讲了孔子、曹操、刘勰、杜甫、白居易、欧阳修等历代圣哲先贤的文章的批改观。
4.引导学生深入认识学生作文老师改的危害性。学生作文老师改至少有两大弊端:
①容易使学生养成懒惰、依赖的思想,不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不利于学生独立人格的发展。
②不利于作文质量的提高。这一关我们可以借用叶圣陶先生的话来理解。叶圣陶先生曾说:“我当过教师,改过学生的作文本不计其数,得到个深切的体会:徒劳无功。我先后结识的不少国文教师、语文教师不在少数,这些教师都改过不计其数的作文本。他们得到的体会跟我相同,都认为改作文是一种徒劳无功的工作。”为什么“学生作文老师改”是一种“徒劳无功的工作”呢?首先,它不符合作文的规律。自己的作文自己改是作文的基本规律。这已为古今中外许许多多写作者的写作实践所证明。其次,它难以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对此,吕叔湘先生曾做过形象的描述。他说:“据我猜想,大部分学生拿到作文后,先看给我评了几分,然后看后头的批语,四个字还是八个字,怎么批,完了,抽屉里一放,算了。”试想,学生这样对待老师的作文批改,老师给学生改的作文,还能发挥它对学生作文的促进作用吗?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经过上述教育,学生的认识深刻了,思想解放了,自批作文的行为走上了自觉化、科学化的道路。在此基础上,我又引导学生制定了一些相应的规范措施,使学生批改作文的做法制度化。这样一来,即使我有事不在,学生也能按部就班,照常批改。
五、鼓励创新,独抒己见
指导学生批改作文,开始阶段具有很强的模仿性和机械性,批改符号怎样使用,批语怎样下,一般都有硬性的规定。但是,我们必须明确,这不是指导学生批改作文的目的;指导学生批改作文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改能力。因此。在指导学生硬性地模仿一段时间,待学生熟练地掌握了各类作文的批改方法后,教师就应积极地引导,鼓励学生在不违背基本的批改方法的基础上,写出有新意、有创见的批语来。根据笔者三年来的经验,这一阶段就年级而言,宜在初三下学期实施;就学生而言,宜在初二下学期开始,鼓励优秀生先做。从实践情况看,参加实验的学生中有1/3能较好地做到这一点。
2011年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2017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均规定:作文教学必须培养学生批改文章的能力,并逐步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如何培养、如何养成呢?笔者三年来的探索,仅仅是个开头,其中的许多问题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去思索、去研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