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作文方法 教海文荟语文资料
以“学会记事”为例,谈“四步作文”课堂作文指导

以“学会记事”为例,谈“四步作文”课堂作文指导

作者: 实实在在教语文 | 来源:发表于2018-11-23 08:30 被阅读125次

    “四步教学法”教学法, 以顺应学生认知规律为前提,以情感激励、调控为手段,以无痕教育为支点,以贴近学生生活、遵循作文教学规律为基础,构建一种内容和形式高度和谐统一的教学情境,目的在于激发学生不吐不快的表达欲望,自然生成真、实、新、活的个性化、原生态作文。

     一、“四步教学法”的基本构架 作文“四步教学法”以培养学生写作素养为出发点,以抒写个性为写作指向。突出听说读写的深刻内涵与运用,更是对语文教学基本方法的传承与创新。具体步骤如下:第一步为“学会倾听,激发兴趣。”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呈现相应知识,恰到好处地引出写作话题。课题导入强调充满趣味,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学生通过倾听便能明确指向,有的放矢。第二步为“自由倾诉,体验生活。”师生带着目标对文本进行挖掘,使得枯燥的作文课堂活跃起来。带动学生通过说的方式再现生活体验,感受具体的情境,使得写前活动丰富起来,在拓展体验的同时激发思维能力。第三步为“情感朗读,对话名篇。”学生水到渠成地进行合作交流,鼓励他们思维碰撞,自主发现,读出文本、范文为代表的名篇特色,然后进行认知分享,建构起写作的主体思路。第四步为“自主生成,促进成长。”学生投入到自由写作活动中,最大可能地反映出心声。倡导学生将自己的作品有感情地朗读出来,以便充分展示自我。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进行多元评价调控,关注学生在身心和写作上的双重成长。

     二、“四步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让作文真正回归学生原本的生活,学生才能真正走出作文的畏途。因为作文是用文字说话,只要我们在作文中,把话语权归还给孩子,取消各种限制,说什么、怎样说,让孩子自己当家做主,给他们营造一种绝对安全的表达氛围,让他们在交流中体验到自我的存在,感验到用文字说话、交流的乐趣,孩子们提笔作文一定会像QQ聊天那样投入,以至成瘾;就会像玩弄手机微信那样入迷,以至如痴如醉,甚至超出对游戏的喜爱。这一模式将写文章的技法隐藏在作文教学中创设的一定的“情景”背后,而不是直接讲授,学生就会无意识、不自觉的状态下领悟作文的奥妙,习得作文的技法。 把听说读写落实到教学过程中,这是该教学法的亮点所在。比如说,听是有效的学习、内省、借鉴和交流,是积累和占有素材的一个重要的渠道,很多语言都是在生活中与他人的交往中听来的,听会的,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语言慢慢积累、逐步丰富起来。教会学生学会倾听,养成处处留心倾听的习惯,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写”,促进学生“写”,而且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在写方面,认为想怎样写就怎样写,让学生在作文中切实体验到做写作主人的感受,是对学生怕作文的一种“解放之道”,更是对学生视作文为畏途的一种“拯救”之策。想怎样写就怎样写,就是教师把作文的自主权还给学生,把作文的话语权还给学生,给学生一种绝对安全的表达氛围,把孩子从传统作文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三、“四步教学法”的教学设计

      学会记事

     一、教学目标 1.通过知识回顾、样例分析等方式,掌握将事件叙述完整、清楚的方法。 2.通过写作练习、交流总结等方式,掌握将事件叙述得生动具体的方法,写好事情的经过。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通过知识回顾、样例分析等方式,掌握将事件叙述完整、清楚的方法。

     2.通过写作练习、交流总结等方式,掌握将事件叙述得生动具体的方法,写好事情的经过。 教学难点: 掌握将事件叙述得生动具体的方法,写好事情的经过。

    教学流程: 一、 学会倾听、激发兴趣

     1、 呈现知识,引出话题

     生活中每天都有事情在发生,这些事情也许令你快乐,也许令你苦恼、难过,也许令你忧伤,也许令你感动……总之,正是因为发生的每一件事,我们才得以成长;它们如一朵朵晶莹的小浪花,汇聚成我们生活的海洋。 有条理地写出事情的经过、你的感受,体会它们的教育意义,思考它们带给我们的教训、启迪,这样的文章就是叙事作文。

    2、 充满趣味,调动情绪

    让我们听读下面一篇作文片段,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那是去年冬日的一天,爸爸妈妈都出去办事了,只留我一个人在家。到了傍晚,我忽然听见有人在敲门,于是我就打开门,可是连一个人影也没有。我想,可能是来客以为家里没人走了,也没什么奇怪的。可过了一会儿,又有人敲门,这次我赶快跑去开门,可人又走了。第三次敲门时,我再一次开门,还是没人,我非常生气,以为是哪个淘气的小孩在捣乱,我决心查个水落石出。过了一会人,敲门声果然又响起来了。

     这回我不急着去开门了,而是先仔细判断敲门声音。突然,我隐隐约约听到敲门声是从阳台上传来的。我害怕极了,以为是小偷,吓得大气也不敢出,一动也不敢动。又过了一会儿,可怕的敲门声停止了。我真想看个究竟,我鼓励自己:别怕,我是男子汉!于是,我壮着胆子,蹑手蹑脚地走到阳台门前。这时,“当当”的敲门声又响了,我顺着门缝往外一看,原来是爸爸为给妈妈补身体而买的老母鸡在捣鬼。只见它正用嘴啄阳台的门,我想起刚才自己大惊小怪的样子,不禁笑出声来。

     3、 明确指向,有的放矢

     “六要素”交代清楚:

    ①时间:直接交代;通过描述把事情发生的环境写清楚 ;

     ②地点 :直接交代;通过描述把事情发生的环境写清楚 ;

    ③人物 :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等写细致,写逼真;

     ④起因:略写;

     ⑤经过:写具体,写详尽,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⑥结果:一般略写,最好通过议论写出这件事教育意义、带给你的启示,通过议论抒发你的感情。

     二、 自由倾诉、体现生活

    1、 挖掘文本,活跃课堂

    同学们:在听读中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你的发现? 过程写具体、写详细,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等写细致,写逼真,做到笔下含情,真诚感人。

     2、 再现生活,感受情景

    同学们:在你们的生活有没有发现类似的生活情境或者让你感动的细节呢?说说你心中的感动和美好瞬间。

     今天,我来到学校,一眼看见了王老师,他正站在教室的门口。我心中惊呼着,快步溜进教室,小心谨慎,生怕出一点错。再看看周围的同学,一个个神色不宁,似乎再等待着一件极不幸的事情爆发。

    一会儿,语文早读开始了。李晓再前面领读,我偷偷瞥了王老师一眼,只见王老师慢慢踱到教室后面的板报前。他一走过去,全班同学一下全回过头去,口里虽然仍旧再读语文,那只不过是做做样子罢了,心里像绷紧了的弦,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要断的!我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王老师的一举一动上。过了好一会,他转过身来,我们的头“呼啦”一下子,又都转了过来.

    读书声音也一下子“洪亮”起来了。我不禁为我们的动作如此整齐而感到好笑。王老师走到前面来了,使劲盯着我们,像要从我们每个人的脸上找到什么答案。我急忙用书挡住了脸。过了一会儿,我又悄悄地把书本放低一点儿,只见他慢慢走到门外,然后站定了。透过玻璃窗,看见他正皱着眉头,像在苦苦思索着什么。再看看同学们,他们和我一样,心绪惊疑不定,互相望着,不知怎样是好。

    3、 丰富活动,拓展体验

    下边这件事写得既简单又干巴,不能让人产生阅读的欲望。请你帮忙“添枝加叶”,把它写得丰满、生动一些。 那天放学回家,我不小心摔了一跤,手受了伤,校服也磕破了。回到家里,妈妈、爸爸、爷爷、奶奶都很心疼,嘱咐我,以后走路要小心。

     第一:增加细节。如“我”是怎样“不小心”才摔跤的?是踢到了石子什么的,还是一路上有心事、在走神?“我”摔倒时有多狼狈? 手哪里受了伤?伤得如何?回到家里,长辈们说了什么?他们说话时的语气和表情是怎样的?他们心疼“我”还有没有什么具体的表现?如有没有观察“我”的伤情,有没有给“我”处理伤口?等等。

     第二:融入感情。 如“我”摔倒后,心里有怎样的感受?发现自己受伤后,是沮丧害怕,还是在自我安慰?回到家里,在长辈的关爱和心疼面前,“我”又会有怎样的心理活动?在记事的基础恰当抒情,才能把作文写得生动感人。

     难忘那一次摔跤

     好好的天说变就变,正是放学的时候却下起了小雨,还好早上出门时妈妈让我带了一把伞。因为雨不大,我把伞拿在手里懒得打开,就和几个好朋友有说有笑地走回家,说到高兴时禁不住嘻嘻哈哈你追我赶起来……

    突然我脚下一滑,“啪”的一声摔在地上,【交代摔跤的时间、地点及事情的起因。 】立刻感到右手和膝盖火辣辣的疼,耳边听到他们在哈哈大笑。 【描写摔跤的具体情景。 】他们看到我龇牙咧嘴的样子就把我拉起来,我低头一看,原来我右脚正好踩在湿滑的石块上,再一看右手掌出血了,校服的裤腿也磕破了。我再也笑不起来,狼狈地回到家。 【细节描写,写出了摔跤后的感受。】

     妈妈看到我,问我怎么了,我低着头不说话,伸出右手。妈妈拿起我的手,立刻大叫起来:“这是怎么了?怎么出血了?”爷爷奶奶闻声从里屋出来:“怎么了?出什么事了?”我抬头看见他们脸上写满了“着急”。我小声地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他们。妈妈正在唠叨我“不好好走路”的时候爸爸回来了,他赶紧拿起我的手看了一眼,快步走到摩托车旁,一下子骑到摩托车上,说:“赶快到医院去!” 【写长辈的关怀,融入情感。】 ……

    三、情感朗读、对话名篇

     1、自主发现,读出特色

    秋天的怀念[6]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 散步 (莫怀戚创作散文)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天气很好。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冬季。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绿芽也密了;田野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使人想起一样东西——生命。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 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2、合作交流,碰撞思维

     文章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写母亲忍受着病痛的折磨对“我”百般抚慰;第二部分写母亲在准备带“我”去看菊花时却永远离开了人世;第三部分写“我”最终懂得了母亲去世前没有说完的话。

     文章用大量笔墨写母亲对“我”的关爱。当“我”发脾气时,母亲总是“悄悄地躲出去”、“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又“悄悄地进来”,还有那小心委婉的话语,像春风一样抚慰着“我”受伤的心灵,尤其母亲那含泪带血的话语:“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更是凄楚动人。 接着,作者又详细描述了母亲准备带“我”去北海看菊花的情景。母亲的神态、动作、语言,被描写得细腻生动、真切感人。一个一心为孩子,坚毅刚强的母亲形象跃然纸上。

    1.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 为了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比如“我”的暴怒与母亲的体贴,“我”的绝望和母亲的坚强……多重对比,不仅使母亲的形象更加坚强、伟大,而且也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愧疚、热爱及怀念之情。

     2.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 作者并没有直接描写母亲的内心活动,而是通过细腻的动作、神态描写来使读者体会到母亲的心情。

     3.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最后一段中的一连串排比句表面上是在描写北海菊花的美丽,实际上是用象征的手法,赋予菊花深刻的含义,是对母亲生前那句“好好儿活”的深情解读。 那多姿多彩的菊花就象征着人生百态——或淡雅、或深沉、或热烈激情,或圣洁崇高,但不管哪一种都应该活出一种姿态,活出自己的滋味,活出自己的个性,活出自己的尊严,活出自己的价值!绽放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花!

     《散步》写“我”一家四人在春天去田野散步的起因、经过、结果,表现了一家人其乐融融,尊老爱幼,中年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等。

     《散步》中第四段和第七段的景物描写,能够很好地表现春天的美好环境,烘托一家人散步的愉悦心情,映衬家人之间的和谐温馨,表达作者对生命的赞美、对生活的热爱。

     《散步》多处运用对称句描写人物的语言和“我”的心理,更加真实可感。

     教师总结: 我们在记叙事件时,最基本的一点是把事情讲清楚,这就要求下笔前将事情的来龙去脉想清楚,并条理清晰地表达出来。

     写清楚是记事的基本要求,一般要写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首先,一切事物都在一定的时空内发生,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发生的事情,其意义和重要程度是不一样的,因而往往有交代的必要;其次,事件的“起因”(事件是怎样引起的)如不交代清楚,就会令人产生疑惑,不明就里;再者,“经过”是事件的主体,是叙述的重心,要重点写,写详细些;最后,“结果”是事件自然而然的收束,没有它整个故事就是不完整的。当然,贯穿故事过程的主人公必不可少。

    我们在记事时,为了它的完整性,就要思考事件的要素。同时,也要想想事情的经过有几个主要阶段,并将这些材料按一定顺序组织起来,这样,我们的叙事才能清楚明白。

     1、 认知分享,建构思路

     在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事使你感到快乐,有多少事使你感到苦恼,又有多少事使你感到尴尬?而每一件事又发生在一瞬间,又有多少令你难忘的“那一次” ……请打开你记忆的闸门,攫取生命中难忘的“那一次”。

     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可以补充一个表示情感或心理活动的词语,如“快乐”“开心”“感动”“后悔”“失落”等。题目中的“真”,是程度副词,表明这一感觉或心理应是很深刻的、记忆犹新的。 注意事项:要注意有重点地展开叙述,把事情写清楚、完整。

    建构思路:(审明立意、精心选材、理清文脉、表达真情)

    ( 一)、题目:

     (二)、中心内容:

     (三)、主旨:

    (四)、结构:核心词语或简明段意(可注明详略)

    1、入题(开头)1——2段

     2、重点段(主题)3——7段

    3、点题(结尾)8——10段

    (五)、入题前想到的相关优美句(名言、环境、哲理、抒情)

     四、 自主生成、促进成长

     1、 自由写作,反映心声

    范文: 那一次,我真难忘

    那一次决定,是我最难忘的一次决定。

     我从电视上看到那些被爸爸、妈妈遗弃的孩子们是那么可怜,我就特别想帮助他们。可我还是一个学生,又没有收入,怎么帮助他们呢? 正好, ×× 俱乐部组织了一次义卖报纸活动,我决定去报名,因为这次义卖报纸挣的钱会全部捐给福利院的孩子们。

     星期天一大早,我就来到了俱乐部门口,领了30份报纸,沿街叫卖。只见对面来了一个身材高挑的,穿着一双精致的高跟鞋的女士,我立刻跑上去,说:“阿姨,我们这是一次献爱心活动,您能买份报纸吗?”我以为这个女士会买一份,可万万没想到,她瞥了我一眼,并冷冷地丢下两个字:“不要!”我好失望,好难过,挣钱真不容易呀!我吆喝了半个小时,一份报纸也没有卖出去,人们用各种理由拒绝了我,我真不想卖了,但一想到要帮助福利院的孩子们,我就会打起精神,告诉自己不能放弃!我一定能把报纸卖出去!

     这时,一位慈祥的老奶奶进入了我的视线,我赶紧跑过去说:“老奶奶,我们这是一次献爱心活动,每份报纸只要 1 元,您买一份吧!”老奶奶停下了脚步,我急切地说:“我们这是一次义卖活动,您能买份报纸帮助那些孤儿院的孩子们吗?”她笑了笑,没有拒绝我,买走了两份报纸。“谢谢您,奶奶!”我长吁了一口气:我终于挣到钱了!我可以为福利院的孩子们买一支笔了!为了心中的那个决定,我再接再厉,终于把报纸全卖出去了。

     在俱乐部老师的带领下,大家把卖报所挣来的钱买了书、书包、笔、笔袋。当我们把这些东西送到福利院孩子们的手中时,他们是那么激动、那么兴奋!看到他们快乐的样子,我也很快乐。这次决定,我不仅收获了快乐,还懂得了遇到困难不轻言放弃的道理。世上有许多像老奶奶这样有爱心的人,我也要像他们一样将爱心传递。这次决定真让我难忘!

    2、 感情朗读,展示自我 略

    3、 多元评价,关注成长

    评价方式:小组互评,交流展示;教师点评,学生反思。(作者对同学点评的评价、 本次作文的经验教训、同班优秀作文的可借鉴之处、今后类似作文的注意事)

    评价方向: 审题1、领会题意2、把握作文题眼3、题材合乎要求

    拟题4、标题准确、简明5、标题新颖

    立意6、立意正确7、集中8、新颖9、深刻

    选材10、切合题意11、符合生活实际12、具有代表性13、题材新

    结构14、开头有吸引力15、段落层次清晰16、过渡自然17、结尾有余音18、详略得当

    表达19、没有病句20、修辞手法运用21、表达方式运用22、有优美语句

    书写23、书写工整24、卷面整洁25、没错别字26、字数符合要求27、标点规范、准确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以“学会记事”为例,谈“四步作文”课堂作文指导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vedq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