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写在前面
为什么会有这一篇文章?其实是因为一次答疑会上的一段沟通。当时聊到了“情境”的这个概念,我把我的想法说了出来,并没有和永澄大大达成一致。这触发了我的思考,“情境”到底是什么,为什么看起来很简单的一个词儿会有那么大的分歧?
1、探访名家
有了问题,就要解决问题。于是我开始了自己的探索之旅,既然这个问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那就看看高手们是怎么说的,我首先查看了两个人的博客:
易仁永澄-关于“情境”的实践与思考
药山大神-情境的内涵和应用
1.1、永澄大大-让更多的专家来帮你
1.1.1、情境之外,态度也很重要
这是永澄三年前的文章,他在三年前就已经开始了相关的思考。而且在遇到问题后能立刻梳理出问题,并且积极主动的和专家沟通。永锡、大树、李参、邹鑫等都成为了他的知识帮助的来源。
遇到问题发现问题积极主动的解决问题,这应该是个人成长里快速成长的一个关键因素。
而且我发现自己的打电话也好,调整心态不断探索,都在永澄这里得到了印证。
1.1.2、专家们眼里的情境
结合之前和永澄的沟通得到下面的解释:
情境是是设置行动所处的事件的周围环境条件。在这个环境下就会触发你行动属性,也就是说:
1、情境是一个触发器,在这个情境下自己会很清楚应该做什么?
2、必须是实体存在
1.2、药山大神-行云流水的解释
药山大神的文字就更像是一个娓娓道来的老师,把情境的思考一口气的行云流水的解释出来了。但是当时看的时候自己的高度不够,只能理解到下面的这些信息
1、情境要适合自己
自己的情境需要进行独立的思考(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顺流,最合适自己的情境才好
2、这是一个工具,不求大求全
3、Context 不是Place
4、情境要随时调整
2、自己的思考
不知道大家看完了大神们的解释之后内心的感受是如何的,反正我的内心是崩溃的。
告诉大家我的感受:
- 第一遍:咦,他们在说什么?
- 第二遍:嗯?和我原来想的有什么差别呢?
- 第三遍:有点感觉,还是不懂
- 第四遍:不懂不懂不懂......(是的,已经转到潜意识里去思考了)
是的,就是这样的,自己的感受不够深刻,所以我想了很久很久,因此这篇博客才不断的“跳票”直到下一个阶段的出现......
3、实践出真知
因为思考的时间足够长,我每天做日计划的能力日渐增强,可是每天看到自己原来不适用的情境无法发挥功力,内心就有一种:一万只“草泥马”飞奔过去的感觉。终于忍无可忍,自己决定在本周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办法就是调整情境,虽然自己不明不白,不清不楚,但是也要坚决执行下去。然后再看看有没有感觉,写一篇博客来说明这个问题。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有意摘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在我调整完自己的情境当天约了药山大神的电话沟通,聊到情境问题,竟然一下子被点拨到位。理顺了困扰我将近一个月之久的问题。
3.1、我现在的情境分类
这是我目前的情境分类:
- 联系-电话短信
- 联系-微信沟通
- 联系-手机联网
- 办公室
- 办公电脑
- 个人电脑-联网
- 个人电脑-断网
- 家里-早晚
- 家里
- 外出
3.2、各个情境的说明
3.2.1、情境之内
-
联系-电话短信 & 联系-微信沟通 & 联系-手机联网
原来手机的使用情境太过单一,因为现在的手机功能逐渐丰富,在打电话发短信之外,还可以用来做很多其他的事情。那为什么一定要单分出来呢,这就要结合个人的情况了,对我来说,目前主要的IM是微信,而我使用微信的习惯更多的是用网页版,使用微信主要都是进行沟通。这种场景和拿起电脑就拨打的差别还是比较大的。而其他的事务,比如说用手机付款或者用手机做其他事情又是另外一种情况所以目前分成了三种。 -
办公室 & 办公电脑
办公室是自己主要的办公场所,而且自己出差的情况很少。所以所有需要在办公室做的事情会在这里。另外和办公相关的电脑操作也会放到“办公电脑”。 -
个人电脑-联网 & 个人电脑-断网
个人电脑其实主要指的是个人的事务放在电脑上进行的操作。这样和工作电脑区别开有一个好处就是当一些个人类的事务在公司执行时,其实是很容易被区分的。 -
家里-早晚 & 家里
而家里这个场景主要对应在家里做的事情。把早晚单独分出来是因为目前阶段自己早晚的部分清单已经改版后融入Doit进行监督执行。这里也很容易的进行一个区分。 -
外出
外出不用多说了,就是离开这两个大环境的时候要做的事情。
3.2.2、情境之外
现在没考虑到的
有没有可能有一些没考虑到的场景,答案是有。这里的情境主要考虑的是我生活里的大部分时候,可以覆盖95%的生活状态。但是有一些事件,比如说我需要检查万用手册里的某一个页面是否需要调整。这个事件既可以在家里也可以在公司,或者外出的时候做。但是综合考虑就没有必要单独设置一个“万用手册”的情境了,综合考虑之后,这个任务其实很简单,3分钟就可以解决,所以就“赶早不赶晚”放到了办公室,到办公室立刻处理掉就好了。
其实这样的一个过程还能带来好处,对自己多有的任务都需要在执行前进行联想,这些任务适合什么时候做,并且结合到真实的场景之后,自己在执行前会更明确如何来做这个事情。
未来需要考虑的
当我们发现一个没有出现在现在情境里的场景不断出现的时候,就是考虑需要调整情境的时候。或者生活有了重大的变化,那情境也很有可能需要进行调整。
比如说:单身时候和结婚后的情境很有可能就会有和另一半相处或者家庭的分类,如果工作状态从长期坐班变成了长期出差,那情境也很有可能进行调整。
一定要让情境可以覆盖住自己生活的主要部分。
3.2.3、大神的情境
事实上秀燕和药山大神的情境差别也是很大的,但是相信他们的情境都是符合了自己的场景。(在征求了当事人的意见之后,终于可以给大家看看福利了!)
李老师的情境设置 药山大神的情境设置是不是觉得有点看不明白,那就对了!情境本身就是“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莱特”的事情。想知道更多?自己去问问大神吧!别犹豫,积极主动哦(可以参考我的博客)神奇的一天-积极主动引发的思考
3.3、目前的理解
3.3.1、情境的理论
经过了上面的诸多探索,对于情境的设置,自己形成了以下的几个观点:
1、情境的设置要覆盖生活大部分的场景
就像文中3.2进行的分析,情景要覆盖到自己生活的主要方面。在日常的使用中,其实我们不会花费太多时间对放在哪个情境下进行思考,因为这些情境和自己的生活是高度相关的。
2、覆盖生活场景并不是为了覆盖而覆盖
覆盖了生活大部分场景就够了么?显然不是,要能够使用起来。情境设置的目的就是为了使用。所以在覆盖之后如何设置,要贴合自己的实际情况。
3、要把情境在实际的使用中利用起来
关于使用,具体内容会在3.3.2中描述
4、情境要根据生活情况不断的调整
刚才文中的3.2.2也已经提到了具体的案例,要不断的调整情境,让情境符合自己在当下的这个阶段里的主要事务。
3.3.2、具体使用案例
早起时设置
早上清理收集箱的组织时时、做当日计划的安排时要丰富相应的属性。这个内容就不多说了,做过日计划的小伙伴应该不陌生。
执行中应用
1、看看当下要做什么,有没有合适在同一场景下一起执行的
当自己打开Doit看日计划的时候,我一般都会切换多个分类方式,但是主要的分类都是情境。如果现在正好坐在办公室电脑前,首先会考虑目前的时间安排,然后看看有没有能现在处理的“办公电脑”下的内容,再扫一眼“个人电脑”的两个情境,如果确定现在可以做个人事务,那就可以在这两个下面找一些任务来做。
2、看看同一场景下,有没有其他可以执行的内容
当自己的某一个情境下的内容全部完成的时候,就可以点击到这个情境里,去看看还有没有“下一步行动”的内容可以拿出来执行。(这是自己之前没有做到的地方,经过药山大神的指点才意识到。这里就是情境的“批处理”的优势所在,另外,这对项目的分解要求会更高一些。)
3.3.3、关于使用的说明
其实刚才的举例是我目前的使用习惯下对情境的一种使用方式。在和各位大神沟通后,发现每个人的具体方式都会有一些差别。因为每个人的使用习惯是不同的。也欢迎各位小伙伴提供更多的实际案例进行沟通讨论,丰富对情境的认知。
4、写在最后
和Doit里其他的概念相比较,情境的确是一个比较模糊不容易理解又在实践中极具个性化的概念。在这个过程里需要不断的思考,寻找平衡,直到找到适合自己的办法。
目前的内容都基于现在的理解,也欢迎大家和我联系做更多积极的沟通讨论。
打赏图片.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