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循环往复
人就是这样,当我们不断地重复自己的生活,陷入到一个固定模式时,就会更容易感受到生活的荒诞,意义感也会在这种单调和重复中不断丧失。
这是最近看到的一句话,虽然没有找到出处,不过用来形容自己近期的状态再适恰不过了。
当自己的生活看似进入了一种循环往复的固定模式时,每过一段时间,整个人就会有一种懈怠感,会去质疑当下所做之事的合理性,也就是很难保持一种连贯的,比较好的状态。
时常也在想为什么?
这时不得不拿考研的状态做对比,我想二者之间还是有本质区别,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清晰可见的目标
于考研而言,就是上自己心目中的院校。梦校所营造的场景以及自己倾注的某种情感,使得这份目标是肉眼可达的。
现在呢?苦于没有一个清晰可见的目标,即便有了,它也只是一种符号化的表征,缺乏场景感,进而限制想象与联想能力的发挥,这份热情少了场景的烘托,会弱得多。
当然,有一个目标也只是大前提,还需要将目标分解为切实可行的计划,在执行过程中需能够不时了解进度,也就是学习的成效如何。
第二,投入产出的成效比
考研那段时间,虽然也是日复一日的学习,可很容易看到学习成效,比如英语阅读错了几个,专业课模拟的完成时间是否达标…
现在呢?正因为没有了这样可量化的指标体系,进而不了解目前的学习成效,这样的日常学习仿如无底深渊,贪婪的吞噬着投入的一切,无穷尽也。整个人自是在忧虑与猜疑中耗尽了心力。
总的来说,这种经量化的投入产出比极容易激发一个人产生持续学习的动力,不过并非一劳永逸。当结果不尽如人意,我们依旧会陷入迷茫和自我怀疑中,于是乎,截止日期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
第三,截止日期的紧迫感
考研相较于日常学习的一个最大区别就是截止日期所带来的紧迫感,这份规定还是官方的,不可更改的,其产生的效力也会大得多。
正因为我们无法改变,即便学习成效不如意,可知道没有多少时间供自己伤春悲秋,也就能够产生更切实的行动,反思纠错,不断提升。
现在呢?虽然也可以设置一个截止日期,也会有紧迫感,可那是由自己设置,不具有外在强制力,也就很容易变卦,它的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意义,多半用来自我感动罢了。
2,欲速则不达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觉,好些时候做事情一味追求效率,看似着急忙慌的,不光效率没提上来,效果也差强人意。
最近又有点陷入恶性循环了。比如早上规定锻炼时间,可并没有考虑实际的训练效果,一到时间,冲忙完事,亦或者提前完成任务要求。
这时常会窃喜,多出来这些时间可以匀到学习上了。一旦,这个想法产生了,懒惰的潜意识就会升温,自我催眠悉数上演。
提前完成是事实,学习的时间多了也是事实,不过后者还没实践,只是停留在想象层面。于是乎,大脑开始了自我欺骗,既然学习时间多了,那就放松一下,由于此时缺乏强目的性,往往容易被牵着鼻子走。
结果不言自明,往往比日常的学习时长还短,锻炼也自是没练到位的。
3,能量守恒
按生物学意义上来说,能量守恒是个好事,可过犹不及,可能就变成了墨守成规。
最常见的就是补偿心理作祟。有时候赶早儿把更文完成了,而后觉得起的太早,应该会影响后续状态,于是逼自己睡觉,可实在睡不着。然后,就没有后续了。
要不就是觉得自己状态不好,没睡好,没精神,今早更文再拖拖,锻炼的重量再降降。
有时候其实也挺好,逼着自己早睡早起,养成良好习惯,可不应该被框架束缚了去,还是得尝试突破一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