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274083/b78048352c92ac56.jpg)
看到李安又有新电影出来,不管网上怎么评,还是自己先去电影院一看为妙。可惜我大武汉没有传说中的120帧电影院,所以只能去看IMAX 的了。
故事情节
首先看看情节设置。电影一开始就是那段比利救另一个队员施洛姆的画面,整个文章也是围绕着这段视频而展开。比利·林恩在伊拉克战场上英勇救人的画面意外地被摄像机拍了下来,并且在电视上播放,之后比利所在的B班成了美国的英雄,并受邀参加一场橄榄球赛的表演。
离开部队后,比利首先回家了一趟,也因此揭开了比利参军的真相:姐姐凯瑟琳因为出车祸身上多数留下伤疤而被男朋友抛弃,比利为了教训他,砸了他的车。之后父亲给了比利两个选择,坐牢还是参军,比利选择了后者。这才有了刚才的摄像机拍摄的一幕。但是姐姐不希望他继续在战场上以命相搏,希望他能找个借口退役。
在橄榄球赛现场,一方面投资人想努力博得球队大佬的欢心,以B班故事为题材,拍摄一部电影;另一方面,周围人对他们的鄙视,包括观赛的观众、工作人员、以及伴舞的那句fuck off ,这两者形成鲜明对比。唯一让林恩感到欣慰的是一个啦啦队的叫菲姗女孩子,她因为看到那段视频而爱上了他,并一直鼓励他。
最后电影没有拍成,林恩又回到了部队。
电影主要围绕三条线来展开,橄榄球赛当天的混乱,林恩的回忆,以及凯瑟琳和林恩的电话,短信。
橄榄球赛现场既有观众对他们的嘘寒问暖,但仅仅是因为他们的兴趣罢了;也有很多观众对他们的鄙视;还有投资人、球队老板想从中捞一笔,拍摄一部电影的想法;以及遇到菲姗,被她的柔情打动。
![](https://img.haomeiwen.com/i1274083/3bf23904893f2d7c.jpg)
林恩在伊拉克跟B班兄弟们的相处是有过命的感情的,没有金钱,有的只是大家相互依存。
![](https://img.haomeiwen.com/i1274083/a72183e223e62027.jpg)
而林恩跟姐姐之间的感情亦是割不破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1274083/058cfc27b2264b42.jpg)
下面逐个分析人物
林恩
林恩在影片在一直陷入艰难选择,回到伊拉克还是呆在美国。
施洛姆跟他说的话“你天生就是一个士兵。”
兄弟们之间患难与共的情感。
菲姗给予他的支持。
美国国内民众对于他们的不理解,以及他们只是热爱金钱,并没有因为他们这些士兵在外面拼命就尊敬他们。
同时他也看透了投资人,橄榄球队老板他们唯利是图的人性。
应该说过这些是他最后留下来的原因。
与此同时,姐姐给他安排与心理医生见面,希望他留下来。姐姐与他之间的亲情,对军队在外国的战斗的厌倦,当地人们对他们这些士兵的厌恶,对故土的怀念,这些都有理由使他留下来,但最后他还是选择离开。
凯瑟琳和菲姗
我为什么要把她们两个人放在一起写是因为我觉得她们两个在这部片子同等重要。毫无疑问菲姗是女一号,她的柔情,给予林恩的鼓励是使林恩重新回到战场的重要原因。但是凯瑟琳劝林恩留下来,跟林恩说的话,我觉得更加体现了美国人的价值所在,他们不需要集体荣誉感,要的只是自己,家人生活的好就够了。
施洛姆
施洛姆在片中担任了林恩的精神导师的作用,他身先士卒,也因此付出生命的代价,但他是B班的精神所在。同时,他跟林恩的几次谈话,使林恩从一个刚刚入伍的毛头小子开始慢慢变成一个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的真正的军人。
投资人和球队老板
他们两人应该是美国价值的直接体现,只要有利可图,他们可以把他们的故事改编成电影,只要有钱赚,他们可以邀请他们来参加这场比赛开幕式,美国人的务实的态度在他们两人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普通百姓
个人觉得美国民众没有对他们有尊敬之情,从他们问B班的问题即可看出,他们只是对这种在战场上冲锋陷阵有兴趣,只是觉得比较刺激,并没有觉得它们很伟大。另一部分直接采取鄙视他们的态度。
这部影片还是延续李安导演的阴柔的风格,从每个人的内心出发,来阐述美国人对战争的感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