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2岁9个月男宝一枚,然妈家教手记持续更新中。
今天的这个题目有没有很霸气,一方面这篇文章是我的一点小感想,一方面鼓励自己敢于行动。从早上孩子哭着不愿意我去上班开始说起:
做身心一致的选择
当我面对孩子让我不要上班的请求时,我理解孩子的情绪和感受,也倾听了自己的情绪和感受,我也想陪伴我的孩子。于是我跟孩子商量后,请了一个小时假。
奶奶会说,刚升职就总是请假不太好,别影响工作。
姥姥会说,到点了就走,别怕孩子哭。
领导收到我的短信后,说,行吧。语气中似乎有些不大高兴,但是我并没有感到纠结或者内疚。
其实,我想说,我做的这个选择更多是倾听了自己的内心,我想要多陪孩子一会儿,哪怕只多一个小时,可能这个选择不能让所有人都开心满意,可能会让别人对我有评判,但是那一刻我做出的选择是身心一致的。
曾经的我非常在意别人对我的评价,担心给别人留下不好的印象,但是今天的这个选择让我感到了一种全然接纳自己的快感。
还不到一个小时,小朋友就和姥姥玩儿嗨了,我走的时候并没有刻意避开他,只是自然的收拾好东西开门出去,对于妈妈上班这件事我们俩心照不宣。这更让我理解了尊重和接纳孩子的情绪有多么重要,他明白妈妈还是需要上班,他想要的只是在舍不得离开妈妈的时候要妈妈多陪他一会儿。
我想要给自己和孩子更多的耐心,更多的时间,允许自己和孩子先处理好情绪,不被外界的环境过多牵绊。
建立边界,谁的问题谁解决
此前一段时间,我对孩子的教育采取的是顺其自然的态度,基本把教养的责任放任给奶奶,后来意识到不能用这种偷懒的态度回避教育孩子的责任,于是重新上路,其实我对于教育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所以看到奶奶或者姥姥在和然然相处的过程中有一些语言或行为偏差的时候,现在的我会选择直接指出来,并且告诉她们应该怎样做,在教育孩子方面请求老人的配合。
可能有人会说,这样会不会伤害家庭关系呢?可能会,但是这是我建立的一个边界。我的边界就是我核心家庭的事情,我的婚姻,我的孩子的教养是我职责范围内的,如果非核心家庭成员,也就是姥姥或是奶奶影响到我边界范围内的事情,对不起,我要明确指出并请她们配合。
与此同时,如果是边界外的事情,姥姥或奶奶的价值观、生活习惯、性格特点等,我更愿意选择尊重和包容。我希望这些话姥姥和奶奶都能看到,希望取得她们的理解和支持,我们互相包容,在各自的边界范围内融洽相处,毕竟我们都是一家人,都希望我们的大家庭和睦幸福。
写在最后
今天早上孩子醒来前,我听完了Nancy关于原生家庭关系中自我成长的讲座。虽然我和她的原生家庭大不相同,但是她说到的不要虚假接纳,学会拒绝,建立自我边界,允许自己犯错等等让我感触很深,原来我现在在做的就是这件事啊,原来我并不孤单,原来我这样做没问题。
谢谢Nancy,既是热心帮助和鼓励我的教练,也是我的榜样和前进动力。谢谢我的老公,总是支持和鼓励我的几乎任何决定。谢谢然奶奶和爷爷,三年来为我们的小家付出了太多太多。谢谢姥姥,忍受我的坏脾气,无论我对她态度如何她都一如既往疼爱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