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电影院电影电影漫谈
人有多痛苦,就有多向上—化痛苦为力量的宫崎骏(3)

人有多痛苦,就有多向上—化痛苦为力量的宫崎骏(3)

作者: 卡拉萌 | 来源:发表于2018-11-18 00:15 被阅读57次

    生命远非人智所及,它由伟大的孤寂中诞生,只有从苦难中才能触及。只有困厄与苦难才能使心眼打开,看到那不为他人所知的一切。

    上述这段话来自武志红的书《感谢自己的不完美》。武志红在书中提出,假若一个人拥抱自身真实的痛苦,那这条人生之路,即是不断治愈自己的路,也是一个人成长的路

    自从读了武志红的书,我似乎对宫崎骏有了更深的理解。

    正是他拥抱自己的苦难和痛苦,才在一生中不断寻求治愈和解脱。而他表达自己、寻找自己的过程,用他的创作记录了下来。

    感谢宫老爷子的追寻,用另一种艺术形式——动画,向我们传达了自己哲人般的思考。

    1、痛苦的来源

    宫崎骏在获得奥斯卡终身成就奖时说:”我的太太告诉我,我是一个幸运的人。我觉得我的幸运之一,是我参与了纸张铅笔胶片时代的最后50年。还有,在我的这50年里,我们的国家没有进行过一次战争。虽然战争能够为部分人谋取利益,但是没有发生战争,这对我们的工作来说,是很大的助力。但是我最大的幸运,是在今天,这太激动人心了,没有比这更加幸运的事了。“

    在这个给予他职业最高荣誉的奖台上,在这个霸权主义(正在主导战争)的东道主国,宫崎骏把此生最想表达的情绪抒发了出来。

    第一句,是感谢自己所热爱的事业赶上了发展的好时代,第二句,是感谢和平,第三句,是感谢大家对他职业贡献的认可。

    生在和平年代的人,其实无法真正感受到和平的价值和意义。

    而宫崎骏不同,二战结束的1945年,宫崎骏4岁。

    人有多痛苦,就有多向上—化痛苦为力量的宫崎骏(3)

    幼小的宫崎骏,经历了怎样的幼年时代?

    廖季威先生曾作为中国驻日代表团成员,从1946年至1948年在日本工作3年。

    以下文字摘自他的回忆记述。(因原文较长,只摘录部分内容)。

    关于日本人民的精神,廖季威先生写道:

    我初到日本时,在东京、横滨、名古屋等地的街头,看见来往的日本人,男的大多数穿黄色军服,并且有一付垂头沮丧的样子,面无笑容。他们看见盟国的军官,都很自卑地不敢正视。日本妇女一般是低头小碎步往前走的同时,或向我们俯首鞠躬,以示尊敬。

    由于对日战争胜利了,美军官兵绝大多数都希望很快复员回家,不愿久留日本。等待复员回家的人们,真是度日如年。因此常常借酒发泄愁闷。发泄的对象,当然是向着日本人的。

    此时,日本人也感到自己是战败国的人,对待盟军是打不敢还手,骂不还口,只有逆来顺受。

    关于吃的方面:

    在日本投降前后,每人每天只配给大米0.2公斤。战后在东京的饮食店几乎绝迹,偶尔有一家面馆,并标明是代用品。至于以什么代用因未尝试过,故不得而知。1946年后,渐有华侨在横滨经营饭馆,但价格都很昂贵。至于糖果糕点,则根本没有。日本人最喜爱而又离不得的白糖,过去是靠侵占的台湾运来。战后纵出高价也难买到,只好以糖精为代替品。一般做工劳动的日本人在用午餐时,就是几个土豆或一点红薯充饥而已。因此,很多人都是面黄肌瘦,营养不良,这是长期未能食饱的缘故。

    关于穿的方面:

    战后初到日本的人,都很惊异。因为无论城市或乡村,大部份日本男人都是穿黄布军服,只是把帽徽和领章拔掉而己,看起来好象是全国皆兵:但是他们面容上表现的神情却非常沮丧,又好象是俘虏一样。他们中也有的当过俘虏,但都是昔日耀武扬威的“皇军”,而今虽然仍穿着“皇军”的破旧军服,已经没有从前那付凶恶的丑像,变成一付寒酸可怜的样子。他们是战争中的幸存者,他们现在也并不是以穿此旧军服为荣,实在是无衣可穿。穿和服和西服的人也有,但毕竟是少数在职公务人员。妇女穿的也多半是所谓的“战时服”,我也说不出那种样式,总之,既不合时,又破旧不堪。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侵略战争开始以后,军需品的生产压倒一切生活资料的生产,故而布匹缺乏。加之,千家万户受到战争中的火灾,衣物损失不少。复员的军人,每人还有两套军服,有的还要分给家里人穿用。布料的配给。

    在日本投降前,每人每年只有50公分(中国尺1. 5尺),只能作补旧之用。黑市倒有衣物、衣料出售,但价钱十分昂贵。直到1946年夏天妇女的服装才稍有改变,大慨是费料不多的缘故吧!

    关于住的方面:

    我到过的日本大城市和地区,很多己是一片一片的焦土,绝大多数房屋波烧光了,高楼大厦偶有幸存的,凡成了危险建筑。被推倒拆除其中如无危险的,则勒令日本政府修复,供应美军使用,从东京到横滨40公里长的京滨国道,过去这里是工业区,建筑物是与东京连成了一片的。现在国道两旁全是一片瓦砾。残存最多的是各种大小保险柜,立于地上未被烧毁,总有成千上万之数,这是过去繁华区域留下的陈迹。以被破坏的程度而论,据我所见:

    东京市约占50%,大阪60%,名古屋50%,横滨约70%,神户30%,广岛90%,长崎60%,小仓80%。还有其他地方虽不是大城市,但有军事设施和重要工厂,也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广岛遭到的破坏是最为严重,在原子弹爆炸中心直径约两三公里之内的建筑物,全部夷为平地,都是在核爆炸的高温之下被毁。以外地区,则是因冲击波而被毁的。当时统计,该市除死亡20多万人外,受伤的也有10多万人,都是被光辐射所杀伤,受伤后其中也陆续死了不少的人。

    据日本当时的统计,在空袭中被烧毁的房屋共有975万多户。因此各地巡返的日本侨民,有几百万人无房居住。大部份人被迫迁到小城市或农村挤住。当时在东京都一间4叠半宽的小屋(约6 .8平方公尺)。也要住上一家四五口人,甚至划分时间,轮流睡觉,其居住紧张如此。

    根据廖季威先生的记述,我们得以了解日本战后的一些情况。而宫崎骏,当时看到的境况如何?

    宫崎骏生在罪恶战争的发起国,而这场战争的结局是,行不义之师的发起国战败了。(于我们而言,这是正义的结局,是让我们重新树立民族信心的大好结局。)

    在宫崎骏的记述中曾写道:“我那廉价的民族主义终于被低劣的自卑感所取代,我变成了一个厌恶日本人的日本人。对中国、朝鲜以及东南亚各国的罪恶感不时在我心中交战,甚至眼中到让我否定自己的存在。”

    2、没有民族之根的漂泊者

    日本战后曾出现过颓废的一代,这代人普遍对生活迷茫,对自己无法认定,用欢愉萎靡的生活打发日子,虚度光阴。这正是来自于对痛苦的回避。

    可宫崎骏不同,宫崎骏时常感到痛苦。

    这个敏感而胆小的少年,在否定自己后,仍然在思索自己存在的意义,找寻自己的根。

    在《风之谷》中,我们看到,宫崎骏无法将战争归结于某个绝对错误的国家,似乎每个国家,都有一些可以接受的理由,而这些理由,又薄弱的无法给予宫崎骏一个充分的、肯定可接受的答案。(可参看我解读《风之谷》的上两篇文章。)

    制作《风之谷》时的宫崎骏,内心是矛盾的。

    一方面,他想为自己的痛苦找到一个确切的出路,为日本曾经的战争行为找到一个合理的解释,这不是说他在为日本脱罪。

    他是一个漂泊者,一个想要找寻自己灵魂之根的普通的弱小的人。他想要找到自己的根,却发现,为日本的罪行寻找借口并不是一个好的答案,他寻求的灵魂之根在别处。

    另一方面,他深刻的同情在战争中饱受磨难的人民,众所周知,宫崎骏是个反对战争的人。(他的作品中经常反映出反对战争、期盼和平的态度。在该系列的后面,我会一一记述。)

    这种矛盾的态度,也从他的潜意识映射到他的作品中。

    1987年,还在筹备《龙猫》时,他就在讲座上说,自己一边嚷着洗手不干,一边转头又与人谈论新的影片策划。

    1986年《天空之城》公映后,在票房成绩并不理想的情况下,宫崎骏曾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暗示过自己即将引退。

    1992年宫崎骏拍摄了最具自传性质,同时也是自己最想拍摄的作品《红猪》。事后,他说:“我想做的事情已经完成了,我的动画已完结!”

    1997年,在《幽灵公主》破天荒地拿下近200亿日元的票房数字之后,原本身体状况就不甚理想的宫崎骏在公开场合宣布,“这是我最后的作品”。这次“引退”在当时的日本社会引发了各方热议。

    2004年,当《哈尔的移动城堡》拿下196亿日元的票房之后,宫崎骏再度表示:自己已经失去了制作动画的热情。言语中透出其即将引退的想法。

    2013年,在宫崎骏新作《起风了》参加威尼斯影展期间,宫崎骏委托发言人宣布了自己将不再执导动画长篇的决定,并在东京召开新闻发布会。

    如同我们现在所知,宫老爷子不但没有退隐,反而在筹备新作《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

    他总在追寻中表达,又总在追寻中失望;在追寻中无法停下脚步,又在追寻中不断获得自我解放。

    这种矛盾的态度,也反映到他的生活中。(这部分内容,会在接下来的解读文章中讲到,此处只简略带过。)

    关于职业上的矛盾。

    “我自身的分裂也愈加深重。……一边说讨厌专职意识,一边在公司中却仅仅以才能来评价别人;一边宣称自己不想置言,一边却又频繁地指摘日本动画;一边怒吼着“日本动画,衰亡吧!”一边却又担心着失业的同行;……我明知要以如今的状况创作人性的作品,就必须忍受这非人性的现实,但却又心安理得地成为工作之奴。”

    关于亲情关系的矛盾。

    在宫崎骏的作品中,有很多展现亲子关系的表达,但在生活中,宫崎骏却是个失败的父亲。

    宫崎骏在一生中不断追寻自己的根。

    人有多痛苦,就有多向上—化痛苦为力量的宫崎骏(3)

    总之,《风之谷》没有让他找到答案,那我们就追寻他的脚步,看看他下一部作品,《天空之城》。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书安在:不要逃避痛苦,因为痛苦它如影随形,是无法摆脱的。我们要勇敢的面对痛苦,了解痛苦,问问我们的内心,痛苦的根源在哪?然后用思想去化解它!一切痛苦都来自于我们的内心,所以化解痛苦也只能依靠内心。

      本文标题:人有多痛苦,就有多向上—化痛苦为力量的宫崎骏(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fdwf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