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江南,梅子熟了,透了发红发黄的挂满枝头。
这个时候,大都是阴雨绵绵,称为“梅雨季节”,所以称江南雨季为“黄梅时节”。意思就是夏初江南梅子黄熟的季节。
有诗云:“漠漠轻阴拨不开,江南细雨熟黄梅。”
梅子是梅树的果实。味酸,立夏后成熟。生者青色,叫青梅。熟者黄色,叫黄梅。
而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诗“梅子黄时”却是难得有这样“日日晴”的好天气,因此诗人的心情自然也为之一爽,游兴愈浓。
今天我们来聊曾畿【 jī 】(1084——1166),南宋诗人,字吉甫,号茶山居士,赣州(今江西赣州市)人。
他之所以号茶山居士,是因为他入仕后数年都从事茶盐管理,足迹遍及淮东、湖北,也许对这茶山有着独特的情结,如苏轼之黄州东坡一般,毕竟那煮井晒盐之处,不及茶山来得清爽。
他诗词的创作内容是非常丰富广泛的。从诗歌题材上说有爱国诗,有悯农诗,有写景状物的山野情趣诗,还有交游、评述诗。
诗人曾畿是陆游的老师,学识渊博。他作诗讲究炼字炼句,诗风清淡,语言简明轻快。《茶山集》是他的代表作。
陆游曾经在《墓志铭》里这般评价过曾畿:“治经学道之余,发于文章,雅正纯粹,而诗尤工。”能被陆游认可和夸赞,可见曾畿并非等闲人。
宋代是最为重视出身的时代,而这曾几却是没有参加科举的,其中自是有原因,因为他兄长因公而亡,他得以恤恩而进,被授将仕郎,一个最低一级的文职闲官,这让曾畿情何以堪。
作为大才的曾畿来说,考个进士当然是相当容易的,因为他一家父兄数人进士多多,不过,既然已入仕,不考也罢,但有个响当当的出身是必须的,不然,靠荫恩当官,毕竟是有些被人瞧不起的。
于是,他参加了吏部的考试,成绩优等,被赐上舍出身,这个比进士不差了,随即擢国子正,相当于国立大学中的训导主任一般,而且还兼任钦慈皇后的后宅教授,要知道,这钦慈皇后陈氏虽然不是皇帝正妻,出生也不高贵,但她的儿子可是了得,那便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宋徽宗赵佶。
南宋诗人一般都受局势影响,或主战,或主和,当然也有一些置身事外,如“永嘉四灵”一类在山水田园间吟咏的诗人,而曾畿却是一位主战派的诗人,并因其主战言论同其兄曾开一起被秦桧罢职,后来勉强任一闲官,一直到秦桧死后方才复职,知台州,后又曾权礼部侍郎,以左通议大夫致仕。
他还是一位敢爱敢恨,敢讲真话之人,尤其是他是一位为政清廉的好官。
他曾多次去今天的两广之地担任地方官,那里有天下闻名奇珍异宝,如珍珠、犀角等等,然而,他每次任满归来时,唯两袖清风一船书,同三国时代的陆绩“巨石压船”般,三度南行而家无南物,这在当时崇尚奢侈之风的宋代,无疑是一股清流。
应朋友之邀作客阳羡,归时却没银子当作路费了,这曾经的知府大人清廉得也到了极致。
曾畿是一位旅游爱好者。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诗是他游浙江衢州三衢山时写的。
晚春的某天,诗人一个人走在乡间小道,路旁鸟语花香,美得犹如一幅画,诗人正是感受到了那份独特的美,为此在这首诗中重点突出那份细腻的美,抒写诗人对旅途风物的新鲜感受。
《三衢道中》
梅子黄时日日晴,
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
添得黄鹂四五声。
——宋•曾畿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曾畿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此诗首句写出行时间,次句写出行路线,第三句写绿阴那美好的景象仍然不减登山时的浓郁,第四句写黄莺声,路边绿林中又增添了几声悦耳的黄莺的鸣叫声,为三衢山的道中增添了无穷的生机和意趣。
全诗明快自然,极富有生活韵味。
这是一首纪行诗,全诗明快自然,极富有生活韵味。写诗人行于三衢山道中的见闻感受。
梅子黄时日日晴
首句意思是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和的好天气。
三衢道中:在去三衢州的道路上。三衢即衢州,今浙江省衢江区,因境内有三衢山而得名。
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
第一句点明此行的时间,“梅子黄时”正是江南梅雨时节,难得有这样“日日晴”的好天气,因此诗人的心情自然也为之一爽,游兴愈浓。
小溪泛尽却山行
第二句的意思是说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
小溪泛尽: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小溪,小河沟。泛,乘船。尽,尽头。
却山行:再走山间小路。却,再的意思。
第二句写诗人乘轻舟泛溪而行,溪尽而兴不尽,于是舍舟登岸,山路步行。一个“却”字,道出了他高涨的游兴。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最后两句意思是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绿阴:苍绿的树阴。阴,树阴。
不减:并没有少多少,差不多。
黄鹂:黄莺。
三四句紧承“山行”,写绿树荫浓,爽静宜人,更有黄鹂啼鸣,幽韵悦耳,渲染出诗人舒畅愉悦的情怀。
“来时路”将此行悄然过渡到归程,“添得”二字则暗示出行归而兴致犹浓,故能注意到归途有黄鹂助兴,由此可见出此作构思之机巧、剪裁之精当。
作者将一次平平常常的行程,写得错落有致,平中见奇,不仅写出了初夏的宜人风光,而且诗人的愉悦情状也栩栩如生,让人领略到平凡生活中的意趣。
备注:1.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
2. 部分诗词释义及赏析资料选自《古诗文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