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夺命大暑节气,时刻注意养生

夺命大暑节气,时刻注意养生

作者: 水雨而 | 来源:发表于2023-07-23 21:44 被阅读0次

大暑时节话养生

季节更替,节气顺延,延续着中华民族伟大的农耕文明和时间智慧。7月23日,我们迎来夏季里最后一个节气大暑,转眼之间一年已经过半,这时间都这么匆匆而过,如白驹过隙一闪而过,仿佛比往年更加短暂。

古人根据对大自然的观察,将大暑分为三候,其中的二候为“土润溽暑”,意思是说土壤浸润,天气闷热,湿气很重。“平分天四序,最苦是炎蒸。”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小暑不算热,大暑正伏天”等谚语。宋代诗人郑刚中的《大暑竹下独酌》中写道“隆暑方盛气,势欲焚山樊。”山中的茂林几乎都要被暑热焚烧。

“赤日几时过,清风无处寻。”大暑节气,热浪滚滚,暑气炎炎,是伏天最盛之时。大暑通常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也是夏天里最后一个节气,再往后的节气就到立秋了。大暑之日正值三伏天的中伏,所谓伏天是指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于地下,所以“伏”还有趴下的意思。

热和暑是两种不同的概念,“热”与火有关联,是干热的意思。“暑”在《尔雅》里解释的意思是“煮”,与水有关系,所以这种潮、湿难受的感觉。通常情况下,大暑被认为一年最难受的季节。

诗人杜甫的《夏夜叹》前两句诗“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也是对酷暑的控诉。“南州大暑何可当,雪冰不解三伏凉。”元代诗人张昱在这首《热》中感叹,冬天的冰雪都难以化解三伏的热气。唐代的柳宗元、宋代的苏轼等文人墨客也曾用“蒸郁”一词来形容大暑前后的闷热潮湿之感。炎热的大暑是农作物生长最快的时节。

农谚“稻在田里热了笑,人在屋里热了跳”说的就是此时的景象。单季稻区的水稻在大暑的高温中茁壮生长,而双季稻区此时已到了早稻收割、晚稻抢种的“双抢”时节,各地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

大暑时节,气候湿热,浑身上下都是一种潮湿的热感,这种湿热比干热难熬多了,弄得不好会出人命的。公元1101年8月,大文豪苏东坡因为中暑,在常州去世,给我们留下无数的叹息。这位历史上伟大的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当年没有被政敌打垮,没有被海上风浪打垮,没有被贫穷打垮,没有被南方的瘴气打垮,却被大暑天的湿热打垮了。

白居易“人人避暑走如犷,独有禅师不出房。非是禅房无热到?但能心静即身凉。”这是在公元815年,白居易顶着烈日拜访恒寂禅师,却发现恒寂法师一动不动地打坐参禅。这首诗是白居易对得到高僧恒寂禅师评价,这不是我们一般人能做到的。所谓“心静自然凉”,不是人人都能达到的。民间说的“苦夏”通常就在此时。古代人们为了安然度过这段“苦夏”时期,起居饮食应该遵循怎样的养生法则呢?

《黄帝内经》中说:“人以天气之地生,四时之法成。”就是说人生于天地之间,自然界中种种变化必然会直接或者间接地对人体产生影响。中国人的二十四节气、七十二物候的变化,都跟我们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在中医里常讲天人合一,就是人和自然要和谐,强调人们要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饮食而慎起居、坚五脏而通经络、避虚邪而安正气。所以,“顺着节气去养生”就成为古人的一种养生智慧,反映人们顺应自然顺天应时自然法则。

我们能够顺应四时季节变化,感悟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四时生活变化。根据不同时令,可以选择不同养生方式,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炎热的大暑节气,我们一定要规律起居养生,保证每天睡眠充足。炎热夏季,日长夜短,在起居作息上也要符合季节需要,如晚睡早起,但是要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

对于那些喜欢运动的人来说,就是少动多静,夏季出汗多会耗伤阳气。大暑时期天气酷热,人体阳气浮散于肌表,汗出过多容易损伤阳气。《黄帝内经》云“春夏养阳”,暑热天气应遵循“少动多静”的养生原则,注意劳逸结合,以顾护阳气、保持体力。尽量避免剧烈运动,尤其应把握好强度,避免出汗过多而耗气伤津,运动时间应以早上或傍晚为宜。闲暇时间可练字、作画、品茶、赏花、下棋、读书,以静心宁神,敛阳降气。

很多人天气热了,会吃不下去饭,在夏季的饮食养生方面,要做到饮食有节,大暑时饮食应清淡、多样化,以清为补。在生活中,炎炎夏日,我们常常会看见那些爱吃冰饮、雪糕,一时非常的凉快。事实上,夏天我们应该要避开生冷食物,中医认为夏季人体的内在的阳气往外发,人体的脏腑属于阳虚的状态,如果我们过度吃寒凉生冷食物或者冰镇的饮料,会损害自己的脾胃阳气,导致肠胃功能紊乱甚至会伤害自己身体,会发生腹泻或者肠炎等。

俗话说“冷在三九,热在中伏”,当大暑时节来临,正值中伏前后,气温攀高,进入了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雨量比其他月份明显增多。这个时节全体气温高,阳光猛烈、潮湿多雨。在大暑节气的特点是暑湿交蒸,暑就是热,中医学认为暑热耗气伤阴,容易对人身体发生伤害,那么我们如何去“消暑”呢?

在清淡饮食上,可以采用清热益气养阴的药食同源的食材。比如多吃绿豆、莲子等清热生津止渴的食物。中医认为绿豆具有清暑热,静烦热,润燥热,解毒热的功效。莲子具有健脾和胃,养心安神的功效。同时夏季炎热,人体排汗较多,需要及时补充水分,我们可以用金银花、菊花、藿香、荷叶等泡茶煮水,是大暑节气很好的茶饮。要保重身体,大暑过后等立秋到来,等待天气由热转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夺命大暑节气,时刻注意养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fkqp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