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的力量》里说:
“批评,是潜意识里对爱的表达。”
赞美不代表喜欢,批评也不代表厌恶。
相反,敢对你说真话的,往往才是最在乎你的人。
1
假话好听,真话难得
社会有一股奇怪的逆流现象:
谎言不需要多大的代价,而说真话却需要极高的成本。
因为甜言蜜语能给人营造一种十全十美的假象,而赤裸裸的真相有时却让人难以接受。
于是乎真话逐渐少了,假话逐渐多了。
老方退休前曾是个厅级领导,平时喜欢临摹字帖。
不少人找他题字,有的甚至装裱起来挂在墙上,他本人对此十分自豪。
一天,他临摹了一幅书帖,得意洋洋地问妻子:“我这字,写得怎么样?”
妻子笑了笑:“你的字可是出了名的。”
于是他带着书帖去看朋友,对方的态度却不如以往。
当他提出要把字帖送出时,朋友面露难色道:“您这字……算了吧。”
老方有些郁闷。
回去后,他照着古人的字仔细对比,才琢磨明白:
妻子认为他的字好看,是偏心自己;别人说他的字好看,不过是奉承话。
有的人出于偏爱,不愿意说真话伤人;有的人出于自保,不愿意说真话得罪人。
常言道:“说话是一种本能,会说话是一种修养。”
好听的话其实人人都会说。
但所谓“会说话”,其实并不是模棱两可,阿谀奉承;
而是在照顾别人情绪的同时,合理而真实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谎言甜蜜,真话刺耳。
虽然批评的话常常像是一剂苦药,难以入口,却是真正的治病良方。
2
良药苦口,达者甘之
古语云:忠言逆耳利于行。
敢听真话,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古代名医扁鹊,曾在觐见蔡桓公时,直言道:“您在肌肤纹理间有些小病,应该及时医治。”
蔡桓公摆摆手,“我没有病。”
旁边的侍从奉承道:“大王身强体壮,我看是那糊涂大夫想炫耀自己的本领呢。”
蔡桓公深以为然。
过了十天,扁鹊再次觐见,忧心忡忡地说:“您的病在肠胃里,不及时医治会更加严重。”
蔡桓公听了,十分不高兴。之后的两次面诊都没有理睬扁鹊。
又过了十几天,蔡桓公感到身体疼痛,才派人寻医。
扁鹊叹了口气:“小病在肤理之间,只需用针灸;在肠胃里,可用汤药治好。
现在国君已经病入膏肓,回天乏术了。”
听到批评,有些人心高气傲,第一时间会认为是对方在挑衅自己,产生抵触情绪。
但更多时候,人是需要听真话的。
因为没有批评,不代表没有缺点,若无人指出,只会越陷越深。
所谓“当局者迷”,故而更需要一个清醒的旁观者来指出问题。
乐于接受批评,方可明辨是非;多方听取意见,才能心明如镜。
且接受批评,其实是一个自我反思的过程。
如果是对方判断失误,那么便尽力做好该做的事;
如果自身确实存在不足,那便坦荡接受,也显得胸襟开朗。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在这个过程中,汲取教训,逐步走向成熟,最终成为更好的自己。
3
敢批评你的人,深交一辈子
古人云:“砥砺岂必多,一璧胜万珉。”
交友不在于多,贵在交敢于直言的朋友。
这样的人,是你的良师益友,更是命中的贵人。
唐朝宰相魏征以直谏得名,但凡对社稷有益,就不讳在朝堂上顶撞唐太宗。
一次,唐太宗再次被他触怒,咬牙切齿地对长孙皇后说:“总有一天我要杀了这个乡巴佬!”
长孙皇后连连贺喜:“恭喜陛下,恭喜陛下。”
唐太宗疑惑道:“何喜之有?”
长孙皇后说:“只有明君,才能有直言谏诤的忠臣,才能保住江山永固啊。”
唐太宗幡然醒悟。成大事如此,日常交往亦如此。
愿意听真话,身边的人才敢说真话。
仔细想想:
如果不是因为在乎,谁会不怕讨嫌,如实地指出你的不足?
如果不是因为关心,谁愿意不厌其烦,用心地帮助你改正错误?
只有真正把你放在心上,才会在你遭遇难关的时候,不离不弃,伸出援手。
一个人若总是甜言蜜语,未必出于真心;
而敢于批评你的人,但凡不是恶意中伤,便一定是在用另一种方式来爱你。
真话或许不好听,却是最坦诚的爱护,最珍贵的礼物。
珍惜愿意批评你的人,他们才最值得信赖和托付。
四座皆相识,难得一知己;
知己尚可得,难得是诤友。
遇到敢批评你的人,请深交一辈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