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一四五年,即汉永嘉元年,沛国谯县华家喜得一子,取名为“佗”;此子后竟成为中国历史上与董奉(又名董平)、张仲景齐名的“建安三神医”。华佗其名,现已是“神医”代名词。华姓追根溯源,一直可溯到黄帝轩辕氏,今为中国姓氏之一,人口较多,历史上也不乏华姓名士。佗者,驮也,非妹陀之“陀”;人以“佗”为名,堪以大任,能使生灵复活。由此可知,人如其名,不无道理;给孩子起个靠谱的名字,兴许真的关乎到孩子的一生。华,拼音文字为Hua,有“华丽丽的”意思,英文中可能对等的词是splendid;佗,按字面意思的英文是carry或load,词语意思传达出的画面很有动感,需要背负着一些常人难以支撑的重量前行。
华佗,又名华旉;旉者,敷也,阳气盛长,普施于万物。由此观之,其人生而为医,好似专为普施阳气而生。倘若后世以华旉名之,也可知道这人定是一位妙手回春的神医。华佗是中国古代游学成名的代表人物之一,跟今人留学、游学的心思不大相同。少时,佗饱读经书,不求仕途却精心钻研医术,后游学于沛、齐鲁、中原,乃至江浙一带;游学途中行医实践,博得声名。佗精通内、外、妇、儿等科,尤以外科为精,后世称其为“外科祖师爷”,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动刀子”的行家和先行者。华佗虽有丹青妙手,只可惜生不逢时,偏偏遇上一位生性多疑而又心狠手辣的“神龟”曹操。这并非我对曹操不敬,有“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诗句为证。
神医与神龟的故事纠葛,还得钻入历史缝隙中寻得一二。
公元二零八年,即历史上的建安十三年,于六月份刚刚自封为丞相的曹操,正在谋划一场更大的野心之战。大败袁绍后,早已做了冀州牧的曹操,却并不甘心做一名只拥有几个郡的冀州牧,即便自封为丞相,已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甚至没把汉献帝刘协放在眼里,因此曹操此时的地位基本上等同于天子,只是碍于民心,有实无名罢了),但他总觉得统一中国才是他真正的人生理想。是年七月,曹操亲率大军南征荆襄。八月,荆州牧刘表病死。因刘表长子驻守江夏,荆州危难之际,大小主意都由次子刘琮定夺。好不容易捱到九月,刘琮眼看大事不妙,在众多墙头草下属力劝之下,他不得不向曹操呈递降表。之后,得了便宜还卖乖的曹操又大败刘备于江陵,声威大增,野心大涨。十二月,曹操给东吴之主孙权发了一封恐吓信,大意是说“你小子再不俯首称臣于我,爷就打烂你的小屁屁”。仲谋得信,表面嘿嘿一笑,但内心重重一击,赶紧跟众人商议对策。东吴上下商议的对策是,孙刘联合抗曹。众所周知,后来就爆发了一场历史大战:赤壁之战。赤壁之战后,曹操的运气似乎有些不顺。东吴大都督周瑜连胜曹军,使得曹操烦躁至极。接着,刘备以汉室宗亲的名义取了荆州;刘备得荆州一事,是间接捞取孙刘联合战争的果实,因此也跟东吴结下了梁子,使得周瑜的学生吕蒙一直怀恨在心。曹操和孙权都花大心思花大力气企图拿下的荆州,却不声不响地成为刘备的“囊中物”,煮熟的鸭子飞了,这把曹操给气得脸都绿了不说,头风病也犯了。
头痛欲裂的曹操躺在榻上,大有“壮志未酬头先裂”的烦躁。此时,有人给公子曹丕建议,兴许找到神医华佗即可医治丞相头疾。丕急令人前去寻佗。此时的华佗,刚刚撰完一本医学著作,正打定“世界那么大,哥想去别的地方再看看”的主意,再次起身游学行医四方。不料,在半道上被曹丕派来的士卒拦下,请华佗前往曹营为丞相治病。碍于行医治病不分高低贵贱的职业道德,华佗口头上答应了士卒的约请,但实际上并不想前往曹营为曹操医治头风。他借故打发走了士卒,却不料自身的“拖延症”犯了,好像脚下生根一般,就是不想跨出去前往曹营。一连等了数日,曹操还是没有等到华佗露面,一气之下,刚刚好些的头痛又犯了。他再次令人前去约请华佗,并放出大话说:“鼠辈再不来,就给老子绑了来!”士卒领命前去,又在半道上见到了华佗。佗眼看这次搪塞不过去了,只好答应跟着士卒前往曹营医治丞相头疾。
走了半截,华佗突然对士卒说:“小哥,俺刚才一紧张就忘了告诉你,俺出门的时候,俺家那口子也突然病了。俺出门来是为了给她找一味药的,这药须是活时采下,才能药效最好。可俺找了半天没找到,不料让你给拦在了半道上。这么的,你先回去复命,俺回去看一眼俺家那口子就赶往营中为丞相治疗。”这小哥本来就上了两回华佗的当了,这次说什么也不想再让他给忽悠了。二人“讨价还价”半天,华佗油盐不进,非要家去看看他那口子。士卒无奈,只好把他给绑了去。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医生遇见鲁莽的兵哥哥,情况也差不多。有时候,医患纠纷并不是病人家属胡闹,也有医生嘚瑟使然的成分。这回,华佗就是因为太嘚瑟,把那兵哥哥惹毛了。一通大绑,硬是把华佗带到了曹营。
曹操一听华佗给带来了,“呼”的一下就从榻上翻起身,头也不痛了,上去就把华佗一通臭骂;臭骂不解气也不解恨,干脆让人带到大牢里去审一审,“这鼠辈匹夫为啥看不起俺曹操!按道理讲,作为老乡,你小子应该上赶着来瞧病才对;作为丞相,老子一请你,你就该屁颠儿地来,还臭显摆个毛线啊!”华佗被带到大牢里,拷打了数日,也说不出个之乎者也所以然来;其实不是他说不出,而是给打得没力气说了。一通臭揍后,华佗蔫了。可这时候曹操的头风病又不犯了,他一听说华佗在牢里服软了,一来气,反倒起了杀心。“谁让你小子嘚瑟来着,还想剖开我头颅治病!你想得美,爷睡觉都是防人的,岂有别人开爷脑袋的道理!你小子犯到俺手里,你就早死早托生吧!”荀彧赶紧劝阻丞相,千万别杀了华佗,毕竟他在世上已有声名,杀他不难,就怕为世人所不齿。曹操哈哈大笑,反驳荀彧:“小子,爷这辈子杀的人还少么?多杀一个不多,杀个鼠辈谁能奈我何!休要多嘴,小心一块儿给你做喽!”荀彧劝不住曹操,华佗只有一死。
行刑前,华佗从怀里掏出一本书给狱卒,有气无力地说:“小哥,这是俺毕生心血,你拿回去好好研究,将来可以此救人活命,安身立命。”那小哥断不接受,一是怕丞相怪罪下来掉了脑袋,二是听得出华佗的话外之音,意思是“学医比做个臭当兵的要强很多”,于是断不想接过那本神医的著作。华佗此时已经万念俱灰,随手就把那书丢入火盆,意味深长地感叹道:“当初俺给关羽刮骨疗伤,人家连眼皮子都没眨一下;没想到啊,曹操号称枭雄,却他妈的连脑袋都不敢开一刀!哎,也罢!只是死在这么个怂包手里,可恨可悲可叹呐!”然后转过身来,脖子一伸,让那兵哥哥给他来个痛快的。就这样,神医表面上做了曹操的刀下鬼,实际上却是重生了。我们现在还能知道历史长河中有位叫做“华佗”的神医,一部分原因就是他死在了曹操刀下;若他寿终正寝,顶多留下一本医学著作,却少了几分传奇色彩。世事奇妙,好坏两面,集于一刀。
华佗被杀十二年以后,即公元二二零年,也就是建安二十五年,号称“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曹操终于对人生大彻大悟。是时也,东吴大都督吕蒙不听主子命令一意孤行杀死了关羽。孙权怕惹火上身,不敢轻易得罪刘备,于是药杀了吕蒙后,又想了个法子,把关羽的人头送到了曹营。曹操看到关羽被杀,心情很沉重也很矛盾,但他一眼就识破了东吴“小蛮”的伎俩,命人为关羽拼接木身,厚葬之。这年正月,“正月里来是新年啊,家家户户都团圆”的日子里,曹操突然一病不起。
在绑杀华佗的前一年,也就是公元贰零七年,即建安十二年,曹操曾写下四言乐府诗歌名篇《龟虽寿》,其中就有“神龟虽寿,犹有竟时”之句,想必他早已看透人生真意,于是杀华佗时眼睛都没眨一下,心里断定华佗活不到“神龟”的年龄,即使活到了,也有“竟时”,还不如早点杀了他,让他早死早托生。而他自己在弥留之际也像是再次坚信“人生一世,不过百年”的事实,对死倒也显得坦然。不知道各位是否记得新版电视剧“三国”里曹操临终时的那句台词?大意是死并不可怕!死是盛夏的凉风,可让人安眠。一代“神龟”,枭雄一世,虽有壮心,却拖着肉身未得“永年”。临死,他自知生前杀人无数,怕人刨坟,所以嘱咐手下建疑冢七十二座,让盗墓贼也好,仇家也罢,一时半会儿都找不出“神龟”真身棺椁所在。可见此“龟”之非同一般。
不知曹、华二人在阴间可否遇见?作为老乡,他们在变成死鬼以后,有没有拉着对方的手,两眼泪汪汪地进行以下对话:
俺说哥们儿,原来你他妈的还在这里啊!以为你早就嘚瑟上天了呢!
是啊,俺说孙子喂,你终于来了。我等了你好久哇!
嗨,俺原以为你早就升天了,俺他妈会做个老不死的神龟呢!没想到,都他妈在这儿等着老子呢!
幸会幸会!请多关照!
彼此彼此!我这就去叫阎王老子来收拾你这龟孙子。不管在哪,都他妈要讲究个先来后到不是?来,先喝了这碗麻沸散压压惊。
哥不想喝麻沸散,哥要学五禽戏。哎呀,哥头疼。
......
神医重生。
![](https://img.haomeiwen.com/i2386151/0fe2a101dd1b6cad.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