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一个我们熟悉到不能再熟悉的词汇。不仅充斥于我们的生活,在学术和人文领域也不是省油的灯。不同人对宗教有不同的看法,包括我。对于宗教,有的人可能会说,类似于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这样的就叫宗教。将其说明,其实就是一套教规教条由人的心领会后对应的生活方式。但是,这其实仅仅是世俗意义上的宗教。当然,也有人会认为,宗教是桎梏人们自由和创造性的枷锁,是一种迷信,科学进一步,宗教就需要退一步。
但是,要认识一个与人类文明发展以来关联极大的因素,毕竟不能从表面上看,而是要去追问。那么宗教到底是什么?
在哲学意义上来说,宗教拥有一种超越性,源于一种对本质的追问和探索。就像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的,哲学源于闲暇和好奇,但是要实现这样的境界,就需要心灵的富足。要想实现心灵的富足,需要人自发性的超越,因为肉体上是没有富足的。只要人发自内心的认为自己富足,就可以将自己的精力转移到精神境界上,而不是放在常态化的斤斤计较中。但是在另一方面,对本质的追问和探索一定充满荆棘。人在这个世界上多么渺小,对于自然的恐惧是天生俱备的。现在社会中,有很多人对自己活着的意义充满疑惑,从而展现出消极的一面。其实很多时候,如果我们直接去存在有什么意义,无疑是从人本身的角度出发的。而人恰巧脆弱。其他动物不像我们可以感知到自己的脆弱。所以,我们就需要一种形式,来充当“强人”的化身。而在与“强人”互动的过程中,人性便会体现的非常清楚,而我们同样会成为一类人。这就是宗教。
当然,宗教并不会为我们带来物质上的富足。很多人会对宗教发出疑问:他能给我带来什么?这无疑是在与强人们做交易,而这恰恰是一种诬蔑。而因为宗教无法给他们带来,所以常人自然觉得不需要宗教。但是他们恰恰需要一种宗教性。所谓宗教指的是一种宗教性。如果有些人不信神,那么他们一定会相信其他在世的存在者。因为人的存在就是在世间活出来的,如果没有信仰,心中没有能够评判外界的价值观,人就不是人。宗教不是奢侈品,是每个人依然去追求的道路。如果仅仅去追求效用,那么这就是工具理性主义,不可靠。在物质富足的生活中,人一定会感觉到虚无。而出去虚无就需要恢复对存在意义的关注,也就是将精力放在自身上。
况且爱因斯坦也说过,宇宙的宗教感情是科学研究最强有力最高尚的动机。先生与科学领域的人会感受到,有一种动机在鼓舞着他们,而这种力量不是别的正式宇宙的宗教感情。换句话说,宗教性是一切的出发点。我们需要出发点作为参考来活出自己的存在。
话说回来,我其实非常好奇,为什么宗教会在一些人们的心中,形成固有观念。可能是因为宗教会成为政治工具,成为统治的手段。如此一来,其真正在人们身上所体现出的超越性荡然无存,换来的就是无限的黑暗。你可以说西方中世纪也存在着“辉煌”,但是你没有办法这段历史的本质。对于此,我可能只会感觉到可惜或者可悲,因为儒家思想在中国有着同样的命运,在古时候形成外儒内法的政治体系。如何处理宗教与政治的关系也是我们后面会讨论的话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