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听话,要懂事”、“我们和别人不一样,你不能惹事知道吗?”
这些话应该在很多人的童年中出现过,甚至伴随了一下人的整个青春时期。
小萌是一个在广州长大的95后,但她不是本地人。
在小萌刚开始读大班的时候,父母告诉她:“你在学校要乖一点,不要惹事知道吗?”那时候小萌接受到的观念是:只要我乖我懂事,大家就会喜欢我了。
但故事好像不是这样发展的。
一、我已经这么乖了,为什么他们还是欺负我?
小萌在班级里真的很乖,平时话也很少,可能那时候老师也很喜欢乖巧听话不闹事的学生,老师对她总是额外的关注,在课堂上会表扬她、会让她做课代表,可就是因为这样,班里的同学开始欺负她,给她起绰号、嘲笑她、时常弄丢她本子、橡皮……小萌告诉父母自己在学校的奇怪遭遇,父母依旧是那句:“你只要乖一点,他们就不会欺负你了,你是不是惹事情了?”小萌超级委屈,自己已经够乖了,为什么他们还要欺负我?父母说我不够乖?再到后来,同学们对她的欺负更加变本加厉了,在人多的地方肆无忌惮的的嘲笑她、在她不注意的时候“踹”倒她并哈哈大笑……所有的所有小萌都不敢声张,害怕父母说她不乖不懂事,自己把所有都吞进了肚子里。
后来小萌渐渐的变了,她不再笑了,不怎么说话了,也不开朗了……
或许很多人会说小萌的性格本来就是这样,可是有没有人想过:她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二、是什么导致了小萌后来的发展
大家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将会影响孩子成长、性格的铸就。
如果小萌父母在第一次知道小萌在学校被欺负立马站出来,安抚小萌而不是指责小萌或许就会不一样了。孩子在最开始被欺负时,他会告诉自己最亲近的人,希望能得到最亲近的人的安抚与支持,给到他正确的引导,而不是职责,那他会变得勇敢很多;反之,连自己最亲近的人都不理解自己,还指责说不够乖,他的内心有多疼多无助。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家长反映孩子不和自己亲近了,发生了什么事情也不和自己说了,那是因为当他说出来需要支持肯定的时候,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
父母与孩子的血缘关系是与生俱来,无法改变的事实,也不需要后期的维系;但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是需要后期建立与维系,世界上的每一段关系都不会是无缘无故的产生,亲子关系、恋爱关系、婚姻关系等等都是需要靠我们去不断学习、成长、经营、维持的。
三、多不理解孩子他就有多敏感
曾经我接触过一个12岁的男孩,这个男孩一直深深印在我的记忆里,时刻提醒我。
第一次与他见面是在我的活动中,他的“乖巧懂事”引起了我的关注,我试着套近乎和他聊天,发现他回答我的每一个问题的答案都是在大脑里思索了很久,确认无误了再缓缓说出,每一个回答都非常完美和小心翼翼。难以想象这是一个12岁男孩子的表现。
等熟悉后才知道:在他六岁的时候,曾有过被“抛弃”的经历,导致他后来的生活一直都小心翼翼,生怕自己做错事情、说错话会被父母再次“抛弃”。父母说自己很爱他,从来没有想过要抛弃他,是因为那时候母亲身体不太好,妹妹也快要出生了,父母没有办法照看两个孩子,只能把男孩送回向下让爷爷奶奶照顾,但杜牧从来没有和男孩说过,而是把男孩送回乡下后,趁其不意的偷偷离开,等男孩反应过来后,就在心里认定了“父母不爱我了,他们不要我了”,这个可怕的想法贯穿了男孩的童年时期,深深的扎了根。导致了男孩后来在做什么都是小心翼翼,生怕自己出一点的差错又被“抛弃”,从来不敢要求什么,不敢提意见,也不敢向其他同龄孩子一样开心玩耍。
后来,男孩说:“如果他们当初和我说实话,我会理解,我可以理解,至少可以让我知道他们没有不爱我。”这句话隐藏了男孩心中多少的无助和委屈还有恐惧。
父母总会觉得孩子还小,等他们长大了就会懂的。可这都是父母的想法,孩子的想法呢?其实不管是做什么事情、决定,只要和孩子有关系的,都得让孩子知道,让他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这也是对孩子的一种尊重和培养孩子的自我决定与告诉他,同时还是在告诉孩子:你在我们这很重要,父母很在意你的感受,想知道你是怎么想的。适当的询问孩子的意见,会更加拉近彼此间的关系。
四、紧跟时代,改变思维
前面故事中的小萌现在已经23岁了,在前几天与父母的通话中,她把一直憋在心里的话和父母说了:“妈,我想和你说一件事,你知道在我小的时候,你们的一个观念对我造成了多大的伤害吗?”父母当时就懵了,完全不知道是什么事情,小萌继续说:“在我们这个年代,并不是我越乖越听话,在学校不惹事就不会被欺负了,反而会被欺负的更惨,我不是本地人,他们对我有歧视,我越乖越忍让,他们对我就更加的变本加厉,你们不知道我蹲下绑鞋带会被别人在后面踹倒在地,在食堂吃饭会被远处飞来的铁勺子砸中脑袋,会被人起侮辱性的绰号并在人多的地方喊……你们不知道的太多了,这折磨我整个青春时期。”这时父母缓缓地道出:“在我们那个年代,只要我们乖巧听话懂事,就会招人喜欢,从来不会被欺负。”
不同的年代有着不同年代的教育模式与成长方式,时代一直在变迁,我们的想法也不断地更新,曾经的教育方式未必会适合现在,也未必适合每一个孩子,不同的孩子都有着差异性,都是不一样的。我们要学会观察与学习,不仅是孩子要学习如何做一个“孩子”、“学生”,父母也要学习怎么做“父母”,这应该是相互学习、彼此成长的过程,只有一方的成长是不够的。
五、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听听他们的想法
“你要体谅父母,要学会体贴”这句话相信也有不少的人听过吧。
这句话其实没有错,没有毛病,父母很难、很累,要养家糊口、要照顾孩子,可是不要忘了,孩子虽然还小,但他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是一个有思考、有感觉的个体,他们也有情感表达的需要,他们也想被倾听、被理解。
他们只是想自己的内心可以被听到,或许父母会觉得孩子的想法很荒谬,不可思议不可行,但是如果父母连孩子感受、孩子的内心都不想知道,那他们该有多伤心和难过?最亲近的人都不理解自己,那彼此之间的关系就会慢慢的淡了。
每一段关系都不容易,亲子关系更加难,但如果我们彼此间都给彼此多一点理解、倾听、耐心、尊重,那一切就会好很多。
世事千帆过,前方终会是温柔和月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