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士顿观感(八)

作者: 兰山夜话 | 来源:发表于2017-05-25 17:37 被阅读0次

        人们都说美国人的思维方式与中国人不一样,啥事都按规矩办,说白话就是爱认死理。通过近半年在波士顿的观察,感觉还真是这个理。

            先说说衣食住行吧。美国人穿衣虽然比较随便,但决不邋遢。在路上你碰见的美国人,不论男女老少,仔细观察会发现,感到他(她)们很会穿,讲究舒适、合体、品质、实用和大方。在路上你凭穿着打扮来判断对方身份,很有可能会犯主观性的错误。穿同类的衣服,与你插肩而过的有可能是高层次的白领,也许是大学的教授,也可能是垃圾清理工或超市里的面包师。天冷的时候,人们穿的多是黑色为主色调的,辅之以咖啡色、灰色、绛红色等不招眼的色调。初暖乍寒的季节,信奉“春捂秋冻”的我们恐怕羊毛衫、毛衣不离身,而人家,特别是健壮些的小伙穿着体恤露出半截足以显示健壮的胳膊,高条的金发女孩穿着短裤套装露出秀颀的小腿,使得这些蜷缩在高脖领的冲锋衣里的我们张目结舌!在美国波士顿的街头,很少能看到类似国内大城市常看到的时髦青年男女的刻意着装。但这并不意味着波士顿人着装过于追求实惠而不时尚,过于随意而不讲究品位。在这里的实惠店里,专门留一个空间用作摆放廉价处理的各式服装(大都是Made in China)。在我的眼里看来,这些服装色调、作工、布料都比较时尚,肯定比国内同类产品正宗,而且特别便宜,一般在几美元及十几美元之间。这些服装如在国内按出口转内销服装并按同样价位销售,肯定会被抢购一空。但是这里,却门可罗雀,无人问津。而对面的专门销售本地生产的服装店里,却熙熙攘攘,一片繁忙景象。美国人讲死理,只要服装质地优良、作工质量过硬即使价格贵一倍也会购买。在品位与实惠之间,美国人宁肯选择品位。哈佛大学等高校附近,文化氛围更浓厚,不乏见到着正装的男女老少。他们穿着笔挺的西装,系着典雅的领带,穿着明光铮亮的皮鞋,腰板挺直地从你面前路过时,使人眼前一亮,对他们绝无“古董”、“呆板”、“刻板”、不合时尚的印像。相反会情不自禁地欣赏这种附庸哈佛风雅,传承哈佛时尚的独特的风貌来。

              当地的 华人超市蔬菜、副食品价格便宜、品种也齐全,除了当地华人或少数拉美裔顾客光顾外,鲜见美国白人光顾。购买环境脏、蔬菜欠新鲜、许多副食品临近到期,店员服务态度欠佳……,华人超市在当地的口碑欠佳,讲死理的美国人就更不买帐了。即使价格贵,也到讲规矩、重信誉、服务及商品质量上乘的白人开的Store或Shop去购买。

       

    波士顿观感(八)

            波士顿人讲规矩也表现在谁也离不开的“行”上。君不见,马路上行人走路的步子较大、步频较快(估计与忙于生计有关),但走得再急也不忘保持“绅士”姿态,特别是中年人和年轻人。很少见到走路时东倒西歪、或迈八字步、或曲线行走、或摇头摆脑的人。也更少见到走路时东张西望、窥视他人的猥琐相。行人道窄,身后人想超越你,他会怕吓着你似的在身后低声地请你让路,你让路后他会回头微笑示意感谢。牵狗的人会远远地拉紧牵狗绳,在前面路口等待让你先过,行走不便的老年人也会贴墙而站等你过去。特别是许多中年或老者,在与你擦肩而过时会轻声向你问好、或问早安(午、晚安)、或点头示意,有的美国人看出我是中国人时会用生硬的中文“你好”向我打招呼。问候时间很短,很自然也很短暂,决无骚扰之虞。也有人争论波士顿人爱打招呼是否过头了,是否是“装绅士”是否“虚套”。但波士顿人不解释也不申辩,依然我行我素,依然会微笑着向陌生人主动打招呼,而对方也会即时地予以友好的回应。尽管打招呼的时间不足一两秒钟,但刻在我脑子里印像的却是长远的。主动地向路人礼貌地打招呼早已是波士顿人讲规矩的一种待人礼仪和一道常见的风景线。

            波士顿街头的行人稀少,有时在街头行走经常是前后无人,有时难免心里发虚。但身边马路上却是车来车往,用车水马龙字眼来形容毫不夸张。在这里家家户户都有汽车,有的甚至家庭成员人均一辆,只要你家有足够大的停车场就行。有人问,在我发的照片里,为啥只见风景难见人影?有朋友认为美国特别是波士顿是否地广人稀?其实不尽全然,美国有三亿多人口,百多年前就实现了城镇化,纽约、芝加哥、洛杉矶等均是超千万人口的世界级大城市,波士顿也属百万级人口的城市了。为啥仍感到街头人少,估计与这里的闲人少都忙于奔波生计有关,与汽车高度的普及有关。人人都使用汽车,就像中国六七十年代人人都使用自行车代步一样的普遍。美国人开车很讲规矩就像当年中国人骑自行车一样讲规矩。上年纪的国人一定记得自行车砸号挂牌备案,必须装铃铛,不许带人,按规定路线骑行等许多规定。但后来随着自行车的淡出,这些规矩也就烟消云散了。据说美国自打有自行车起就定下的规矩延续至今,而且似乎更加严格,如必须戴头盔、禁止按装后座,严禁带人载物等。自行车的多项用途在这里变成了只有代步或健身用的单项功能。小区里的角落里摆放了不少以前的住户遗弃的自行车,有的打足了气,擦得明光铮亮,好像专门送给需要的人骑用,有一次我要骑这样的自行车去买菜,儿子阻拦了我,说美国很认死理(法规),骑自行车不带头盔悉犯法,一旦被警察发现,会受到“不菲”惩罚的。

            只要你会熟练驾驶且熟悉美国交规,随时可申请驾照考试,考试通过交适当费用随即取得美国驾照。这里对驾车的年龄放得较宽,我不只一次看到前面拄拐杖步履蹒跚的老者扭头钻进小车自如地驾车而去。美国人开车也很讲规矩,有时候都觉得有些死搬教条了。如,凡与小区衔接的路口必有“stop”路标,当地法规规定,即使无人过路口,也要按万一有人的概率假设,要把车先停一下(五秒左右)再行驶。有的路口还专门设制永远间断闪烁的红灯提醒司机必须执行先停再行的规定。初来乍到的我最初对车让行人甚感意外,挥手让车先走,而司机在车内挥手执意让你先走。即使停车也有讲究,即使遇到红灯,也不能在人行横道线前急刹停车,必须先减速停车,以防吓着准备过马路的行人。除了警车、救护车外,所有车不得按喇叭。不管啥车必须避让校车、消防车、救护车及警车。以上这些据说都是上了地方法律条文的。

    波士顿观感(八)

            有些公共环境秩序不能单靠法律约束,而要靠人们素常的道德休养及素质来维系。在大超市门口摆了上百盆盆栽花卉摆在货架上出售,除了偶尔有人浇水外,平常无人照看,需要者自行端进超市去结算。更惊讶的是这些花夜晚无须搬入超市内,居然无人偷拿。在不设围墙的小别墅的花园里摆放着的名贵花卉及主人的各种摆设,从无人随手牵羊。在大大小小的超市里有若干进出通道(这里不设存物柜),顾客可身背背包或手持物品随意进出,居然无人过问或检查。有一次我购物结算时,把商品放在传送带上由收银员识码结算,收银员并未查问我手里所提的另一超市所购商品。你所购商品(蔬菜除外)只要你手持购物小票随时可以无理由退换。人相互间的高度信任由此可见一斑。             

           

    波士顿观感(八)

              美国人的思维方式与国人的不同还表现在待人接物上。在这里送礼超过一定限额接受者是要缴税的,据说税率还挺高的,即使不可能发现,法律意识很强的美国人会条件反射似的会对送礼者说“No”的。他们信奉法律并深信法律无处不在,而且违法不可能不被发现。在美国请客,客人无须带相应礼物回报,他们心里估计会说“是你主动请的我,占用了我的时间,凭啥我还要带东西”?孙女过生日,我们请了一对美国夫妇和他们的女儿(我孙女同学),人家只从自家花园里拔了几只郁金香,带了几小瓶啤酒,以及其女儿自制的生日贺卡便来赴宴了(估计其妻子是华裔,否则只会带几只鲜花的)。在美国婚丧乔迁等亲朋友好只要亲赴现场即可,无须杯盏交错、将进酒杯莫停的(当地华人除外)。在街头在地铁见过乞讨者,但未发现其中有老人或小孩的。在哈佛大学街头见到的乞讨者的穿著很整洁,默默地站在街头一隅,一手端着旧礼帽或小纸盒,一手拿着写着“需要帮助”的小纸板,来往行人有的施以硬币,哪怕是几美分,也会连连感激的。在这里莫非乞讨也讲尊严?

    波士顿观感(八) 波士顿观感(八)

            都说美国人很傲慢,持强凌弱,特别歧视有色人种或其他穷国移民,我们对此是有此种心理准备的。我们在波士顿待的不算短的切身体会颠覆了我们之前的误解。在波士顿麦考林小学宽大的门厅两侧整齐摆放着包括中国国旗在内的几十面他国国旗。该校还利用有影响的他国重大的民俗节日组织小学生开展相应庆祝活动,如复活节、古尔邦节、春节等。过春节时,老师会按学校组织小学生画灯笼、剪福字、做舞龙道具等,并进行一天的庆祝活动。该校还开展每周一星,轮到谁时谁可将家长请去与全班小朋友开展才艺展示,若是其他国家的,还会鼓励展示本国特色文化。孙女当每周之星时老师让她与另一华裔女孩站在前面教大家说“你好”“再见”等中国话。他们进行的不是爱国的空洞教育,而是在尊重个人天性基础上去培养独立人格和自由思想,宣染如何热爱大自然、善待动物与禽鸟、爱护花草树木、尊重他人,与其他民族和谐相融等。这种迁移默化的管对人的本性教育,的确使人深感意外。

            有些事虽小,但经历过了却使人久久难忘。有一次,我们带孙女到波士顿市中心一个博物馆参观之后,在附近公园的小河桥头合影照相期间,有一个穿戴很时髦的耄耋老太始终关注着我们,后来她走过来请求帮我们合影,注意我用的是“请求”二字,居然还有请求帮忙的?她用我们的手机帮我们照完相后,我们自然会忙不迭地感谢,她却对我们说:“谢谢你们如此喜欢波士顿,谢谢你们信任我,让我给你们照相!” 瞧,能否从这件小事上看到了美国人与我们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呢?

    波士顿观感(八)

          以上所说决不能就可以得出美国社会的文明程度及国民素质无隙可击了。在附近几个小区共用马路的一个角落里堆着几个被随意丢弃的超市手推货车。歪七扭八地趟在那里,任凭风吹日晒雨淋几个月而无人问津,问题不仅在于随意丢弃公用物品,更在于无人及时地过问及置之不理。在公园里见到过遗弃的自行车和婴儿车,在马路牙上随处可见被踩扁的五克装的威斯忌塑料酒瓶,不到四点就在楼外长久猛按喇叭催促客人下楼的出租车司机,夜晚在小区院里尽情欢唱不顾他人感受的黑人男女青年,在米斯蒂克河畔边沿及树丛里丢下的咖啡杯子等等不一而足,这些不顾及别人感受的表像莫非体现了另类美国人的思维方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波士顿观感(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fuax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