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常能听到看到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有的平时看着温文尔雅、彬彬有礼的人,在开车时会变得很容易生气,脾气也比平常大的多,别人超车他不高兴,别人的车在前面磨叽挡道了他不高兴,行人骑个车子想要抢道更是让他忍不住发火,甚至有时还会爆粗口,反正行车途中有太多的现象让他生气。这种现象,我们一般称为“路怒症”。
为什么人在开车的时候容易生气?难道人坐在车里,和周围环境以及别人的关系就变成了另外一种状态了吗?
这几天读了一篇文章:《人的道德是如何下降的》,里面对“路怒族”有一种更有趣的说法,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文章中说:路怒症的原因,就是因为这个车。人坐进了车里,就是钻进了一个壳。人和世界的互动关系就发生了一次质变。车外的时候,你是用全部身体和感官来和这个世界互动,一旦坐在车里,和外界世界联系的几个器官:听觉、嗅觉、触觉都被屏蔽了,只剩下一个视觉。即使视觉,这个时候交流能力也是大大下降的,我们和世界之间的认知就产生了失调。
因为感官被阻隔,我们和世界的互动方式变化了。我们的行为就会发生一些变化,我们一些微小的情绪都有可能被放大。所以在平时看来微不足道的小事情开车时的感受就会放大很多倍,会变得难以忍受,坏情绪也变得难以控制。
所以得出的结论是:我们的行为举止要想符合社会的道德规范是有前提的,前提就是,我们和真实世界信息交互要非常充分。
在个人修养这个层次,中国古代的儒家,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叫“慎独”。就是说,一个人孤独待着的时候,最考验一个人的道德水平。有句话叫:衾影无惭,屋漏不愧。什么意思?衾,就是被子。一个人盖着被子睡觉的时候想的事情,也能够不羞惭。屋漏不愧。就是你一个人待着的房间,突然漏了,墙倒了,外面假设全是围观者,你在屋里正在干的事情,也能不羞愧。做到这一点是在太难了。为什么难?还是那个原因,你和世界的信息交互切断了。保持道德水准就难。
所以,一个人要想维持自己的道德水准,不仅是要修身养性,更重要的是,不把自己抽离出真实的世界。所以,防止自己距离现实越来越远,防止自己关闭和真实世界的信息交互,这不仅是在防范道德风险,也是在防范人生风险。
读了这些内容,是不是对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次提高个人修养的教育。如何避免做一个“路怒族”,有的朋友也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1、 开车时车速不要太快,心态放缓,这样精神也不会太紧张;
2、 驾车时车内尽量保持安静,即使放音乐音量也不要太大,更不能与车上人发生争吵;
3、 尽量做到换位思考。比如前面车速慢可能是个新手,前面拥堵可能是在照顾行人穿过路面等等……这样就能做到不容易生气。
总而言之,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能维持我们的道德感尤为重要,告别路怒症,不仅仅是为了道德,更重要的是为了我们自身的安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