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人身上承载着北大精神,你是一位在学术上有追求的人。其实你能跟我交流已经是观念比较先进了,你也许没有瞧不起我这名初中教师,毕竟你是北大的研究生。
其实中国不仅仅缺科学家技术高端人才,更缺社会领域里有独立创新思想并对社会发展有益的经济学家、政治学家、社会学家等专家。
你去美国深造是不错的选择,对于一个真正向往学术研究的有志青年,在那里可以拥有更广阔的思考空间和实践空间。学成归来后回到祖国可以为国家做一点贡献。
您能做社会学领域的研究,我非常欣赏,社会学关注社会的裂痕与创伤,关注阶层的固化与思维的固化,关注公平的供给与程序的正义,可以让你们的研究作为国家及个人的反思和行动的指引。
中国当前教育需要更大的革新,国家在保障受教育者需求机会的公平供给方面需要做出努力,教育是化解阶层流动固化和推动创新的基石和一把利剑,国家的教育政策不仅要符合国家的发展战略还应符合人的全面的发展的个体人性的发展需要。我只能在我自己认识及实践的领域发点声,我认为当前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公民与责任意识。让他们更好的为自己的未来担当,更为一个国家民族的未来做好担当。
其实我觉得现实社会人文领域内研究必须要更高的建构,社会学研究不仅仅依托于具体的调查和数据后的技术分析。
如传统的演变与发展,当代社会的制度与市场的演变,人的社会化过程中物化主导性趋势过程中矛盾境遇,社会及人秩序稳定的探索,这些问题的思考都会涉及到人的教育化与被教育化的问题,任何问题的研究都要在关系中去思考与探索,教育更多是社会秩序领域内的一个因子、一个变量,这个变量并不是静态的,其在时间和空间的演变下会发生不同的逻辑变化。
我有点班门弄斧了。我的意思是你必须要扩大你学习和认知的视野。因为我们要研究任何特定的社会现象,就必须把相关的各门学科结合起来进行探讨。中国的西方的经典人文著作都必须要接触一点。任何有时空穿越力的经典的权威的思想大家的著作学一学从用的角度来说都是可以的。
我的认识不周全,毕竟我的英文水平不行,不能接触到西方的一些前沿研究,但从杜威那时起西方的严肃思想家已经开始担忧西方国家已经开始偏离了古典人文主义的发展轨迹,所以当今回归古典人文很有必要。
一点浅见,毕竟你是北大的研究生。希望你不要见怪。人的思维不能固化,如同你选择的社会学是一门流动性很强的学科。
教育的问题研究首先要思考“教育”概念及其范畴。首先要把“教育”二字是什么先搞懂,这是做学问的前提。而要搞懂这一点就有必要大量翻阅中西方经典著作了。然后你才能确定对教育与什么的关系的研究,我十多年前看过一本社会学研究著作,差不多已经忘记了,这本社会学著作西方人写的。待会儿找出来供你参考。里面谈到了一点教育问题,也有公平问题。教育的公平是创新型社会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必要条件。
我与你这些讨论纯粹是一点回忆和兴趣,毕竟我工作后荒废了多年。今年才拿起笔写点小思考,不为了什么,就把它当作一种生活的形式,我认为生活之形式可以赋之以生命的内涵,毕竟我马上已到四十岁了,不能仅仅停留在肚子的享受,当然我们的肚子也是被外界控制了。但尽管如此,我也要自由的思考与表达。
我们可以思考中国古代社会的教育制度及体系的演变发展对古代中国社会的影响。这也有必要查找数据和资料。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我们如果爱学术思想和研究就要学习古今中外著名大家的伟大人格与气质,比如孔子、苏格拉底、笛卡尔、卢梭、顾炎武、吕思勉、胡适、陈寅恪、萧公权等人的人格都值得我们学习。胡适借鉴西方的实证主义思想告诫我们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而萧公权告诉我们放眼读书,存疑的前提是放眼读书,他根据荀子“以仁心说,以学心听,以公心辩”认为读书人须做到:以学心读,以平心取,以公心述。感慨自己所掌握的信息和资料少了,读书也缺乏体系,并且读的不多,理解不行。
选择对于一个人走向良性的发展是很重要的。我小时候一直不爱好学习,喜欢打架,一直打到大学毕业后也与人打架,当然13岁之前是胡乱打架,以后是被迫与人打架。到十三岁时我选择了努力学习,安分一点了,于是学习成绩就上来了,小学里语文数学还考不及格。
高中时我患了上课睡觉的毛病,大部分功课都是自学,即使到高三我也在读卢梭的《忏悔录》及其他理论著作,考了个二本,到了大学,我选择做一点表达,于是先补一下语文的欠缺,读一读小说,图书馆阅览室工作三年让我收获良多,每天晚上四小时值班我抄写了许多论文,集成了几大本厚厚的教师备课稿纸。大三时决定写一篇论文,花了一年写成了,最终省里获奖,参加第八届大学生挑战杯。
毕业后在农村中学任教,没有想过考公务员(觉得我的性格直率不适合,期间32岁时考过一次,笔试通过了)考了一下司法考试,但没通过,毕业后在学习上颓废了,今年才彻底思考转型,把高中时读的《浮士德》开篇词读了又读,思考着回归人性的发展道路。
我的命运还是比较顺的,我选择了一个非常善良勤劳的妻子,我大学四年没有谈过恋爱,我喜欢的追不到,喜欢我的我却不喜欢,就这样工作后找到了现在的妻子。
我儿时的不少同伴与人打架坐过牢,我儿时没有跟他们一样走上那样的道路已经是很庆幸了,毕竟我13岁以后选择了读书和做一个正值的人。尽管中间与人打过架,但那是有控制的,基本上和平解决。
人生中的选择是在比较中做出的。但我们有时在学习到的别人经验的基础上不需要自己经历那么多也能进行很好的选择。
我对你还有一个建议,其实你已经着手在这方面做努力了。你的专业是人文及社会科学方面,要使自己的学业和学术有大幅度提高,非常有必要去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留学,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在人文社会学科的研究力度远远超过中国,这个不比理工科。她们不论是方法还是学术研究都超过我国。比如一个相比于林毅夫、张维迎年轻的清华的李稻葵教授成了精英人物,原因就是到美国留学了几年,其实他没有多少独创的东西。我十几年前看的一篇经济学文章,一个西方经济学家提出一个国家发展的关键,一是生产效率,二是生产供给。我们中国最近几年才开始重视供给侧改革,这不仅仅是偶然也是必然。凯恩斯主义政府投资的盲目推进不仅浪费了资源,破坏了环境,也使得货币政策的回旋的空间越来越小。
你到美国苦读几年你就是专家了。如果你能考上斯坦福大学就更好了。但社会学不是显学,建议你改学经济学,你有这个数理能力的,毕竟经济学需要数学基础。中国现在非常缺经济决策的专家学者。
人的思想、观念决定行为、决策。这一点认识如果从经济学家口中说出更能打动人。经济学也许可以被定义为有关“利益”的科学,但如同两百多年前英国启蒙思想家、经济学家大卫·休谟所指出的,尽管人是由利益支配的,但利益本身以及人类的所有事务,是由观念支配的。理念之所以会影响人的行为,是因为理性人必须为自己的决策找到正当性理由,而一种行为是否正当,与人们持有的理念有关。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曾经有段名言:
经济学家和政治学家的思想,不论它们正确与否,都比一般所想象的更有力量。的确,世界就是由它们统治的。实用主义者自认为他们不受任何学理的影响,其实他们经常是某个已故经济学家的俘虏。自以为是的当权者,他们的狂乱想法不过是从若干年前某个拙劣的作家的作品中提炼出来的。我确信,和思想的逐步侵蚀相比,既得利益的力量被过分夸大了……或迟或早,不论好坏,危险的东西不是既得利益,而是思想。
愿你不仅仅把学术作为职业,希望您把学术作为承载您生命内核思想观念的非常有力度的载体和高雅的生活方式。古今中外的真正的大学者、大思想家,无论是孔子、老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还是马克思或韦伯都具有人文精神,我们很难给他们作一个精确的学科定位。这不仅是因为他们从来都不是为了学术而生活,而是因为生活而学术的。因此,重要的是思想和学术成果不受学科的限制,真正的思想家整合世界而不仅仅是解构世界。
最后真挚地祝福您留学成功,学业精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