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教的逻辑

作者: 大泥沙 | 来源:发表于2018-08-02 21:40 被阅读128次

    最近看到印度的一则新闻,八名男子强奸一只怀孕的山羊致死。匪夷所思。我想到前些天看勒內·格鲁塞《东方的文明》关于印度文明的论述,让我有所思考。也许二者有着某种联系。

    格鲁塞在书中写道,在战争即将打响发起攻击的一刹那,阿周那心中产生了佛教式的慈悲心,这时克里希那对他说:

    “你感到怜悯,而这里却无怜悯之余地。智者对于生和死都无怜悯。你我没有一时不存在,这些王子们也如此。我们不复存在的日子也永远不会到来。无者从未生存,而有者也从不绝灭。要知宇宙生机不尽,非人力所能破坏。肉体可以终结,其中所蕴含的灵魂却永恒无尽,不可毁灭。作战吧,婆罗多的子孙!相信杀人与被杀是同样的荒谬。从来无生也无起。没有人开端,也没有人终止。因为无始无终,躯体虽受殴击,唯一的灵魂却无损伤。凡有生必有死,有死也必有生,对此必然之事,怜悯实无所用。事物的本源,非我人所知;而我们一生中所知觉的对象,在其收场时也非我人所知晓。悲伤又有何益?想来乐或苦、富或贫、胜或败,其实本皆相等。所以,准备作战吧。……除行动外不要再想其他,更不要想行动的结果,不要让自己为不行动所诱惑。对于内心达到超然境界的人,这下面的现场,既不存在善,的不存在恶。”

    这是一种超人的、尼采式的静穆气息,包含着强烈的为行动而行动的喜爱。

    从这一大段话中可以归纳出三层意思,一是灵魂不灭。肉体可以灭坏,但灵魂永存,只要灵魂存在,肉体的生和死都是一样的。二是无须怜悯,既然肉体的生和死是一样的,那就没必要怜悯人的死亡,无论什么人死去,都不需要怜悯和伤心。即使面对的是自己的乡人,也要毫不犹豫地举起战刀。三是超越生死善恶,坚决行动。不要顾及外在的价值,行动本身就是价值。至于行动是善是恶,所带来的结果是生是死,都不要管它,坚决去做。

    非常冷静。非常无情。只有后世的尼采才能与之相比,而尼采却比此晚了至少两千年。

    世间所谓的善恶、美丑、正邪、好坏、对错,都是人主观给予的外在的评价,都附着在行动上,决定不了行动自身的价值。如果没有行动,外在的评价将没有一点意义。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行动才是根本,是永恒的道,而善恶、美丑、正邪、好坏、对错,都是外在的,不需要顾及和考虑。

    这里就可以看出印度教的冷漠无情,不讲伦理道德,不讲体恤关怀,没有儒教的含情脉脉,没有基督教的普遍救赎,没有佛教的大慈大悲。如果说儒教、基督教、佛教是在人间,是为解救人的苦难、抚慰人的心灵,尤其是对弱者给以救助和同情,那印度教已经超越人间了,它不会顾及人的痛苦,也不会对弱者给予同情,它要做的只有行动,就像疾风,要把地面上的一切东西卷走,不管是野草还是生灵。

    印度人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民族?它既产生了最冷静无情的宗教,又产生了最慈悲善良的宗教!实在是太矛盾了。矛盾的事物注定不能共存。印度教在印度扎根生长,而佛教来到中国,成长为参天大树。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中国信奉的是中庸之道,满含温情,不允许极端,而印度信奉的是行动之道,超越生死善恶,包容极端。既然包容极端,种姓制度存在几千年也就没有人觉得不合理了。

    男子强奸山羊致死,这和印度教中只讲行动,不讲善恶美丑的观念不是一致的吗?我认为这是印度经常发生匪夷所思事情的思想根源。如果是在中国,这种事情可能发生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印度教的逻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gfev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