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肥乡区丰硕食用菌的老总殷现宗,是我原来同事兵军的舅舅,很早就认识。兵军说舅舅现在的蘑菇做得很大,我就很想去看看,昨天下午,在永涛的安排下,终于遂了心愿。
我们这里是冀南平原,平时接触到的食用菌,就是平菇。当然,金针菇、香菇、草菇、木耳、银耳等也有,但人工栽培的很少。
早在八十年代上师专的时候,我就开始接触食用菌,这不单是一门功课,也是我最喜欢的工作。无论是在培养基上接种菌苗,还是转种到试管,甚至是在棉籽皮上种植,我都亲手做过多次,而且乐此不疲。每当看见长长圆圆的棉籽皮袋上出现耳朵样的凸起,就好像是见到了自己刚出生的孩子,满满的幸福感。
年轻的时候喜欢吃蘑菇炒肉,现在上了年纪需要控制三高,改为了辣椒大葱炒蘑菇。爱人喜欢炒蘑菇前用开水烫一下,我却喜欢直接炒,这样不会丢失蘑菇中的营养。我知道,蘑菇中不仅有丰富的钾,在控制和预防高血压时效果明显,而且还有很多的多糖,在提高人体免疫力中,也是能力非凡。
平菇适宜生长在15度以下,所以在冬季万物凋零的季节,大棚里的平菇却依然能争奇斗艳。尤其是平菇的生长利用的棉籽皮或玉米芯,是典型的变废为宝。
兵军说,今年春天因为疫情断了交通,但每家每户种植的蘑菇却长个不停,到了该采摘的时间就犯愁。舅舅这时做出一个重要决定,让厂子放开收购蘑菇,而且设置了最低保护价,彻底解决了菇农的后顾之忧。收购的蘑菇走不出去,舅舅就全部冷冻起来,静等交通恢复。这种做法风险很大,但舅舅就这么做了,大家虽然嘴上没说什么,但心里都在为他捏把汗。好在后来很快能通行,储存的蘑菇也全部走了出去,价格也还可以,大家悬在半空的心才落了地。
会赚钱的商人不少,能为对方考虑的不多,尤其是在能卡对方一把的情况下,还能把买卖做得像以往一样的公平,这是一种担当。
和殷总接触过几次,但印象不深,可这次疫情间的收购,他的形象立即在我眼中变得光芒万丈。锦上添花谁都会,而雪中送炭,彰显的是做人的良心。
“人在做,天在看”。太多的时候,你为对方铺了路,对方也会为你铺路,你能送给别人一方草原,别人就能送给你一片蓝天。
殷总说,现在的蘑菇厚实口感好,但产量低,每个周期10天左右。蘑菇的叶不能太大,见农药就死,除虫的方式是熏蒸,中间环节是加水。今年正月初四接领导电话,要求不戴口罩不能进厂,吃饭带饭盒,分散就餐。村民所有的蘑菇都收,最贵时1.6元,便宜时8毛,但没有比8毛更低。我们村蘑菇种植户,每个大棚一年能挣3—4万元。
我经常随身带一个小本本,殷总娓娓而谈时,我也在认真做着记录,同时也想了很多具体问题。比如车间用工会提供许多就业机会,蘑菇棚里采摘洒水除虫老少都能干,很多村民不用出远门就能挣到钱等等。太多的时候,一个人气运,是通过播洒自己的爱心,受益了周围无数的人后,大家的感恩汇聚在一起,就成就了头顶那片光彩夺目的祥云。
我们参观了蘑菇加工的车间和储藏的冷冻间,到大棚里面亲手采摘了一兜蘑菇,殷总又送了一袋毛豆,返城的路上,不仅是手里的充实,还有心里的温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