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我们经常谈教师研修这个话题,但我们对教师研修的理解多倾向于要在业余时间和假期进行“充电”,尤其是注重提高历史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很少从整体的教研视角确定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我们囿于技术性的圈子,就使得我们的教学效率和效益进步的空间有限。
陈老师在《历史教师专业发展背景下的研修新探》中说:“历史教师研修的目的理应涉及历史学科教育的价值、内容、形式、手段和方法的所有方面,其核心任务就是提高历史教师对学科的教育认识,以促进历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历史教师的研修过程,是自身专业化水平提高的过程。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课程观、学生观等围绕教育、教学全过程的发展。”
既然要围绕教育、教学全过程发展的研修,我们就应该把当前我们教育面临的问题进行针对性和全方位的研究和实践,否则我们只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仅病没治好,反而还可能会闹出笑话。
我有一次听公开课的时候一位老师开始就和学生讲“我是采用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不知道大家听过吗?”我听完觉得此举可谓贻笑大方。学生不懂,也不在乎你用的什么教学模式或学科育人范式。 他们关心的是你这堂课能否让他们有所收获。正如农民不在乎你是三民主义,还是马克思主义,他们在乎的是你的主义能否让他们有块地,吃饱饭。正所谓千百年来的农民起义为的就是一块土地,土地问题解决了,老百姓满意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也就得到印证了。
我们国父孙中山先生最初就是医生,希望医人,后来发现医人解决不了中国社会现实问题,转而决定弃医从政,走上医国的道路。我们当前的历史教育同样如此。如果只是单纯讨论史料教学,大单元教学等教学技术或教学模式的问题,我们面临的基础教育“满堂灌”等问题依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
所以,我们今天基础教育领域需要像孙中山先生一样的革命者,要从根本上转变教学观念,进行“课堂革命”。而我们当前的课堂革命仍处于起步阶段,需要更多同仁在研修时进一步探索,借用孙中山先生的话讲“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