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哲学哲思
浅薄哲学(16)泛心论的证明(上)

浅薄哲学(16)泛心论的证明(上)

作者: 图林根人 | 来源:发表于2017-10-02 14:10 被阅读79次
    图片来自网络

    地图

    以下我会提供四个证明,其中前两个是抄抄抄的,后两个是我想到的。应该说,前两个我是凭印象复述所以可能和原来的版本有差别;而后两个也许已经有别人提出过,这些都不奇怪。前两个论证可能来自某个百科的“泛心论”词条,也有可能来自国内有关泛心论的论文。此外推荐一篇Why physicalism entails panpsychism,这篇文章是通过反证法的方式说明泛心论的合理性的。作者把所有不同于泛心论的解决问题的思路都过了一遍,最后得出泛心论最为合理。这篇不长的文章的作者是哲学家G Strawson,他的爸爸P F Strawson也是哲学家,著有《个体:论描述的形而上学》一书,后者在分析哲学界还是小有名气的。推荐这篇文章的原因是,它比大部分哲学论文都要通俗易懂很多。

    第一个证明:生物学上的连续性。除了采取哲学上的怀疑态度会出现他心问题或唯我论,基本上我们都认为所有人类都是有意识的。对于不同于人类的生物,比方猫猫狗狗,我们大抵上也认为有意识。那么苍蝇有感受吗?蟑螂有感受吗?如果你要去抓它,它就会躲避你,看起来确实是有感受的样子。但是大树就不一样了,你拿着斧头过去,它可是不会跑的。很多人都认为,是否有感受的分界线在于是不是动物,如果是动物,就有感受,如果是植物,就没有。我前面说过,人类倾向于认为自发运动和感受是绑定的,但是这两者并没有什么经过证实的关系。

    再加上有一些处于边缘地带的奇异的类型。有一种植物叫做自养型植物,就是它会通过捕获昆虫等动物来获得营养,那这种是有没有感受呢?此外,植物会以自己特有的缓慢速度移动从而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比如植物的向光性。如今,研究已经表明植物之间会以一种隐蔽的方式互相交流信息。金合欢树会互相通告,一同释放毒素来保护自己。本来,植物是否有感受也是一件无法加以判定的事,而现在植物甚至有一些隐蔽的交流方式,那它是否有感受就是一个很存疑的问题了。

    那么单细胞生物呢?阿米巴虫呢?酵母菌呢?研究细胞学说的施莱登和施旺,认为细胞自己也是有生命的。那么这是否说明细胞也是有感受的呢?这里遇到的依然是原先那个问题,就是是否有感受是经验上无法判定的。但是这里要注意的是,我们从表面上也看不出哪里出现过一个明显的分界线,使我们可以放心地猜测这是有没有感受的分界。因为生物学上不存在这个分界线,那不如就认为感受存在于所有的事物,这样我们也不需要假定有某个时刻,某种生物突然出现了感受。

    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有感受的生物,比起没有感受的生物是没有进化优势的,因为感受存在与否不会影响任何一个个体的行为(请参照11节僵尸论证)。所以假如它是在进化某一刻的产物,实在难以想象它为什么会在竞争中胜出。

    还有,我们从受精卵发育成成熟的个体,也没有某一刻是有明确的分界的,所以不如假定“感受者--感受”这个结构一开始就是在的。

    第二个证明:物质的本质证明。据说这个证明的源自罗素。这个证明说的是,我们研究物质的学问,也就是物理学,处理的是物质之间的关系的学问。物理学定义了位置,质量,电荷等等物理量,但在物理学当中,这些物理量的含义就表现在它的行为模式上面。物理学不会去解释这些物理量的本质。换句话说,要有人要思考质量的本质,他恐怕很难从物理学找到答案。从物理学他大概只能知道它指的是力除以加速度的量。

    物理学提供的是一个我们这个世界的数学模型,使我们可以更好地预测它的行为。这就好像我们提出一个数学模型来解释一些经济学现象那样。在后者中,不论是金钱还是价格,商品,都抽象成了一个数字,但在数字后面有一个本质的东西作为它的承载。然而我们无法从物理学之中得知物质的本质。那么物质的本质是什么呢?通常来说,我们用视觉去观察,用听觉去听,去触摸,用处都不大,因为我们感受到的是经过我们感官处理过的物质。但有一个地方可以让我们最直接地接触物质的本质,那就是我们自己的大脑。大脑使我们得以感受,那就是物质“从里面”观察得到的本质。

    也就因此,物质的本质就是有感受的。

    下边我要说的是自己的两个证明。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浅薄哲学(16)泛心论的证明(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gtty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