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孩子在咨询室的描诉是这样:“某个晚上,我说我累了,不想做功课,我的父母就会开始长篇大论地说我会考不上好大学。他们总是在说未来的担忧,而我只是说那天晚上而己。”
13岁的女孩儿和妈妈聊到“当一位时尚模特儿是一件多么好玩的事情”。而妈妈的反应是:“你怎么这么肤浅?你长大了可不能成为一个没头没脑的傻瓜,只对打扮或潮流之类的垃圾感兴趣。我不希望你长大后,认为做一个时尚模特儿就是一切。我要你思考生命中更重要的事情,关心如何去消除贫困,行善助人。”
女儿强烈回应:“妈妈,我只是在说几件衣服的事情,我才13岁,13岁的女孩子都在聊这些话题。为什么弄得我好像做了什么错事一样呢?从现在开始,我不会与你分享我的任何感受了!”
哈哈,看到了吗?我们父母多么擅长脑补未来的恐惧场面,制造越多的冲突,引起孩子越大的反抗,最终把孩子引向我们预设的恐怖剧情之中。
通常我们会以为孩子有毛病,我们要他们“闭嘴”。有时我想把所有事情说清楚的冲动,更多是我们内心焦虑的驱使,是我们与内心失去联系,而并非真心沟通。我们通过聊天来控制我们的焦虑,还有控制孩子。孩子们能感受到你的意图,并马上开启心理防卫。除非你有足够勇气,反思自己说话的目的,并坦白你的意图,否则孩子们会继续拒你于千里之外。
我有讲,过度担心即诅咒,你的孩子会长成你担心的样子。从认知三角模型,我们可以觉察到想法、思维如何影响心情,从而产生不同行为。
例如面对孩子目无尊长,要保持冷静是很难的。许多家长都被孩子的无礼气炸了,并且把它看得很严重。然而,与其因此激发孩子不尊敬长辈的连串愤怒情绪__全都基于未面恐怖剧情而生__我们也可以选择不为负性信念助力。
如果我们不能保持冷静,我们可以选择走开——但不是怒心冲冲地走开!“我看出来了,此时的你被情绪笼罩着。我想听听你的感受,但你用这种语气跟我说话,我很难明白你的意思。我也是有感受的,我很难过。现在我要5分钟冷静一下,当你准备好冷静地和我讨论时,我们再继续聊”。
冲动的反应是引发负能量的龙卷风,最终把每个人都击倒。
不再盲目反应,开始用心表达。
如果我们进入尊重、体谅以及共情的状态中,我们就能激发孩子内心对于沟通的渴望,并建立起联盟合作的关系。我们在双方关系中注入了风度、正念和责任心。
当孩子看到我们是发自内心,而不是着力让他们感觉自己很糟很有罪,他们会放下防卫,和我们一起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
作为父母,我们越是能远离消极的负性认知与状态,我们就越能够打开让孩子正能量洋溢的大门。要知道,在家庭场域中,我们是在共同创造着每个相处的时刻,为此开始,我们作为生活共同创造者积极投入生活,为我们的角色做好全然的准备,用勇气、毅力、胆识和创造力来开创家庭新的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