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与传统文化余超林早读《孟子》感言集哲思
《孟子》感言集之150:事亲守身,孝养其志

《孟子》感言集之150:事亲守身,孝养其志

作者: 余超林AIA财富管家 | 来源:发表于2018-10-21 08:29 被阅读15次
    《孟子》感言集之150:事亲守身,孝养其志

        早起,高声朗诵《孟子.离娄章句上下》,其中对事亲与守身这两个问题,孟子有自己独到的看法,事亲是本,守身也是本,只听说过不失去节操而又孝顺父母的人,没有听说过失去节操孝顺父母的人。孝养父母,不仅仅是给父母一口饭吃,关键我们还要满足父母亲的精神追求!所以,孟子认为一个真正的孝子首先要守好自己的节操,不要让父母蒙羞,要荣耀父母才行,然后再尽到最大的努力,孝养父母,让父母安度晚年,但是孝养也不是为了完成一种任务,更重要的是发现并满足父母的精神追求,这才是真正的尽到孝养的义务!真正做到事亲守身,孝养其志。

    原文如下:

          孟子曰:“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之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曾子养曾皙,必有酒肉。将彻,必请所与。问有余,必曰‘有’。曾皙死,曾元养曾子,必有酒肉。将彻,不请所与。问有余,曰:‘亡矣’。将以复进也。此所谓养口体者也。若曾子,则可谓养志也。事亲若曾子者,可也。”

    大意是:

            孟子说:“事奉方面哪个为大?事奉双亲为大;守护方面哪个为大?守住自己的节操为大。不失去自己的节操又能够事奉好自己双亲的人,我听说过;失去自己的节操又能够事奉好自己双亲的人,我没有听说过。谁不做事奉的事呢?但事奉父母是事奉的根本。谁不做守护的事呢,但守护自身的节操是守护的根本。曾子奉养曾晳,每餐必定有酒和肉,将要撤去时必定还要请示把它们给谁。如果曾晳询问:‘有没有多余?’曾子必定说有,(于是会把父亲没有吃完的酒和菜与周围邻居分享)曾晳去世,曾元奉养曾子,每餐必定有酒和肉,将要撤去时不请示要把它们给谁。如果曾子询问:‘有没有多余?’曾元就说没有了,不但没有把剩下的酒和菜给周围邻居分享,还把剩下来的酒菜再次热一下给老父亲曾子。这叫做奉养父母的口腹和身体,像曾子那样才可称为奉养父母的意愿。事奉父母像曾子那样,就好了。”

    个人看法:

            孟子针对孝的解释,有两个层次的观点:

            第一: 基础层面:守身事亲;

            在孟子看来,守身与事亲是为人子女的孝顺父母的根本,我们既要守住自己的节操,又要事奉好自己的双亲,如一个人连自己的节操都守不住,那还有什么脸面来孝顺父母双亲。这个给父母丢脸蒙羞吗?最近几年,中国的反腐败力度空前,许多曾经高高在上的人,突然一夜成为阶下囚,成为大贪污犯,许多人在面对镜头时,泪流满面,痛苦不堪,其中就有不少贪官居然反思小时候父母告诫他如何做人?如何走正道?结果自己居然成了贪官,这不让父母蒙羞?如果父母还在,不气死了?即使父母健在,也没有机会再孝养父母,父母也会因为自己的子女成了贪官,身败名裂而觉得痛苦。

          所以孟子就说“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之闻也。”

          第二、精神层面:孝养其志

          孟子举例子,曾子养曾皙,每次必有酒肉,吃不完的,还要按照老父曾皙的想法,拿出来供周围邻居乡人一起分享,这样,可以惠及更多人;

        后来到了曾元养曾子,虽然一样每餐都有酒和肉,但是曾子每次问还有没有剩下没有吃完的,曾元都说吃完了,既然吃完了,也就用不着给邻居们一起分享了,曾元把每次剩下的酒和菜再热一下,送给曾子吃!

          所以,孟子对曾元就看不惯,这个是什么意思?这不就是“此所谓养口体者也。”真正的孝养父母在于养志,“若曾子,则可谓养志也”。

          回到现实生活中,随着父母渐渐老去,与父母在一起生活,其实也是最幸福的时光,虽然子女与父母彼此都一定都没有摩擦,但是作为子女不仅仅是提供生活的基本照料,更需要与父母一起聊天,一起回忆过往,适当满足父母未曾实现的人生愿望,其实也非常重要!因为每一代人都有一代人的局限性。老人的愿望也是他们年轻时候的梦想,所以讲:事亲守身与孝养其志相结合才行!

    余超林早读《孟子》感言集之150:事亲守身,孝养其志

    2018-10-21于上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孟子》感言集之150:事亲守身,孝养其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gwvzftx.html